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碎瓷之上的佛教茶文化
羊君离线
党员领导干部除了素质高、为民服务意识强外,工作上还应该雷厉风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891
精华: 58
发帖: 170414
财富: 985580 鼎币
威望: 67 点
贡献值: 264 点
会员币: 2 个
好评度: 193 点
在线时间: 6240(时)
注册时间: 2014-02-21
最后登录: 2024-04-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6  
0

碎瓷之上的佛教茶文化

来源:收藏快报 +Y*4/w[   
 DEu0Z  
  景德镇民窑出产的青花瓷器,有一些小碗内底写着“紫茸香”三个字(图1、2、3)。从这些小碗的造型、青料以及款识等特征看,它们属于清代早期的器物。引人关注的是,这“紫茸香”是什么意思?又是为了什么写在小碗的内底? $'}|/D  
/Gnt.%y&  
图1 cq]0|\Vz  
O.#R r/+)  
  明代的《幼学琼林》中有这样两句话:“待客惊雷荚,供佛紫茸香,淄流清况;呼为钓诗钩,亦号扫愁帚,骚客闲情。”其中“惊雷荚”“紫茸香”是茶名;“钓诗钩”“扫愁帚”则是酒名。两句话的意思是:款待客人用“惊雷荚”茶,供奉佛陀用“紫茸香”茶,是僧家清寒的况味;呼酒为“钓诗”的钩儿,或叫做“扫愁”的帚子,是诗人闲雅的情致。 |Zn;O6c#L5  
)/f#~$ws  
  《幼学琼林》这两句话中的茶名和酒名,都是有出处的。酒名出自苏轼《洞庭春色》中的诗句:“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茶名出自《云仙杂记》中的一则记载:“觉林院志崇收茶三等。待客以惊雷荚,自奉以萱草带,供佛以紫茸香。盖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客赴茶者,皆以油囊盛余沥以归。” p]X+#I<  
>9XG+f66E  
图2 I;AS.y  
pqvl,G5  
  《云仙杂记》是五代后唐冯贽编的一本书。此书通过摘抄其他书籍的方式,收集了许多唐、五代时期的奇闻逸事。有关“紫茸香”这一条的内容,就来自《蛮瓯志》一书。后来《蛮瓯志》失传了,“紫茸香”却借《云仙杂记》保留了下来。后世读者从这一记载中知道,唐代寺院的僧人将茶分成三等,下等的自己喝,中等的待客,上等的“紫茸香”则是用来供佛的。毫无疑问,“紫茸香”是上等好茶的名称。 <NDV 5P  
Z  OAg7  
图3 K HNU=k  
 })!-  
  在明清时期,“紫茸香”上等好茶的名声,依然响亮。晚明的王彦泓曾有诗云“笑颜曾见斗茶开,香染柔荑绿似苔。恰有紫茸香一饼,瓶笙声里等卿来。”从这首诗可见,“紫茸香”不仅是明代待客的好茶,而且还保留着唐代茶饼的特征。古代茶饼的食用方法,在现代人看来比较复杂,是要先以瓶煎茶,茶水微沸时会发声如吹笙,所以才有“瓶笙声里等卿来”的句子。 lp d~U2&  
{|%^'lS  
  那么,在茶碗内底写“紫茸香”三个字,又是为了什么呢?这应该与特定的佛教茶文化有关。《蛮瓯志》在说“紫茸香”是供佛的上等好茶之后,还说:“客赴茶者,皆以油囊盛余沥以归。”说明在寺院供佛的“紫茸香”茶水,有最后被香客用“油囊”装走的习俗。这种习俗可能有与佛分享、沾点福气的含义在里面。在茶碗里写上“紫茸香”三个字,是为了帮助香客识别哪些碗里装的是“紫茸香”茶水,以免拿错。 |CQjgI|;  
P\[K)N/1  
  这一点与明代嘉靖年间一种内底写“茶”“酒”“枣汤”等字样的瓷器小盅相似。嘉靖这类小盅的外底,一般都写着“金箓大醮坛用”六字,表明它们是道教设坛斋蘸用的器物。内底写“茶”“酒”“枣汤”等字,是为了避免在做法事时,将几样颜色相近的液体供物弄混淆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我就是我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中国大约有多少年悠久的历史 正确答案:5000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