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主题 : 发   小
liuying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40604
精华: 1
发帖: 8
财富: 78017 鼎币
威望: 3 点
贡献值: 0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3 点
在线时间: 14(时)
注册时间: 2017-10-23
最后登录: 2021-02-2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01  

发   小

发   小
刘滢

        今天从小学同学国建肃那里拿到了发小在家乡聚会的视频优盘,就急不可耐地在电脑上看了起来。虽然聚会时我曾通过微信关注过“实况”,但在电脑上再次欣赏发小们“50年后重聚首”的情境时,热泪仍不时盈满眼眶。
        发小,原本是在北京方言里的一个词,意思是从小一起长大、大了还能在一起玩的朋友,相当于南方的“开裆裤朋友”或东北的“光腚娃娃” 。随着地区之间交流的广泛,发小一词已经逐步扩散于全国。我的这些发小们,是从小一起长大、从学前班(当时叫预备班)就开始的同学。但是,这些发小们在还没有长大成人时就风流云散了,很多人是在快50年后才逐渐联系上的。我和我的发小都是50后,在我们身上,真切地体现出家乡和国家的发展变化。
        我的家乡是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会师镇是县城,我小时候叫城关镇,旧名是枝阳镇。在全国2000多个县(有些是已经是县级市)中,会宁也算小有名气。其一,会宁是革命圣地之一。1936年10月,已经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一方面军派兵占领会宁,在这里迎接红二和红四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的会师,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节点。其二,会宁是西北高考状元县。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今已有八万多名会宁学子踏入了大学校门,其中硕士数以千计,博士也都上千。除此而外,会宁还有一件“扬名立万”的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的历史源头。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由新华社转发的《甘肃日报》一篇报道,并在按语中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而这篇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据说“市”字是毛主席看了《甘肃日报》后加上去的)的报道内容,就是会宁县城镇居民下乡上山。此后,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很快达到了高潮,而这个运动一直延续到文革之后,直到1980年知青返城,会宁下乡的城镇居民也在那个前后陆续返城了。七七级高考时,甘肃的“史地”卷曾有一道题,要求说出10个地方各在哪个省,因何事闻名,其中就有会宁。标准答案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但有很多考生答城镇居民下乡上山。后来省有关部门决定,这个答案也算正确。我答卷时,为了保险,将两个答案都写上。
        我和我的发小们,无一不被上山下乡的大潮所裹挟,绝大部分在十三四岁甚至更小时,作为“城镇居民”随大人来到乡下,有些家里(基本是些双职工家庭)没有下乡的发小,初中或高中毕业后作为知青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很多发小自下乡后再未见过,很多失去了联系,很多没有了音信。拜科技发展所赐,有了微信,发小们你加我,我串你。我小学时的副班长安进宝同学更为热心,2017年初建了一个发小微信群。安发小退休前是白银市(会宁现属白银管辖)文化局长,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很强,100多个天南海北的发小成了群友。发小们差不多都已到花甲之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发小群每天热热闹闹,而且基本都用家乡话聊天,真正的“乡音未改鬓毛衰”。多少儿时的趣事糗事被翻了出来,多少已经忘却的故事又从记忆深处显现。嬉笑“怒骂”,“调侃揭短”,每天都在群里上演。有感于此,我曾写一首七绝记之:
        最是神奇网络开,
        同窗倾盖首皑皑。
        缁尘旧镇浑如梦,
        往事逶迤次第来。


        我们的群叫“桃花山下发小群”。桃花山位于县城东南约1公里处,山起三峰,主峰海拔1944米,两翼呈北南、西南走向。其势若鲲鹏展翅,待冲云霄。桃花山上没桃树,由于山质是鲜红的土石,就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的那样,“其色润如桃”,故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桃花山一直是当地林业部门的重点“保护对象”,现为省级森林公园。桃花山上还有几十个石窟、庙宇,最早的石窟凿于宋、金时期,庙宇在“文革”破“四旧”时全部被毁,近些年来又逐渐修复。前些年,当地政府还在桃花山上修建了红军长征微缩景园,成为红色旅游的一个景点。小时候,桃花山是小伙伴们游玩的好去处,中小学时也参加过植树活动,对桃花山的感情已经融进了发小的血液。
        但是,我和发小们的童年生活并不“润如桃”。甘人不幸,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遇上了一位左得出奇的省委主要领导。他主政甘肃时, 喊出了“人有多大胆地多高产”的口号,使得甘肃在“三年困难”时期,成为五个“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1960年,在发小心中留下的记忆非常深刻,挨饿是常态。那时我三岁多一点,很多场景至今清晰地印在脑海里。“三年困难”时期吃食堂,不准在家里做饭。一位王姓发小的大哥去食堂打饭,在回家的路上,这个只有六七岁的孩子饥饿难耐,走几步吃几口,等到家时,本来很稀少的全家伙食都进了他肚子。他父亲气急败坏,竟然失手把孩子打死了。他是我家邻居,我母亲曾去看望。她后来给我说,她去时,只见孩子微张着嘴,半睁着眼,被平放在炕上。他的妈妈望着孩子,幽幽地说:“死了好,死了不挨饿了!”现在失手打死孩子是要受刑事处罚的,可那时“非正常死亡”太多,死了也就死了。“三年困难”过后,生活也不宽裕。女发小王晓霞中学时期是学校篮球队员,有一年参加县上集训,准备参加地区中学生运动会。集训时集体吃住,每天只交一斤粮票,而伙食就像过年。王晓霞兄弟姐妹较多,她经常在吃饭时,把她的那份烩菜和馒头带回家去。至于帮助家里干活,这在发小们是很普遍的,上山拾柴,在机关单位的垃圾堆里捡煤核,在河滩捡小石头砸碎卖给建筑工地,等等。
        几十年过去了,发小们大都退休。发小们的经历不同,但都有故事。有的人自己奋斗,闯出了一片天地;有的人历经磨难,下岗再就业。退休前,有的是干部有的是工人,也有的“没吃过公家饭”,退休金差别很大。但无一例外,大家都认为目前的生活是富足的,是幸福的,是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发小们心态大都平和、积极、阳光。我特别佩服的女发小吴玉英,小学时是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能歌善舞,但家庭成份高,随大人下乡后,在那个特殊年代,一直未被招工招干。她在农村结了婚,后和丈夫一起投身商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们生有五个女儿,都上了不错的大学,一个博士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工作,还有一个女儿考上公费留学生,被派出国深造。后来,丈夫病故,吴玉英一个人把家庭事业挑了起来,最近把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的三女儿叫了回来,帮她打理生意。
        很多发小有了第三代,小时候的艰辛,长大后的打拼,都已成为过去。含饴弄孙,唱歌跳舞,不时呼朋唤友,喝喝小酒,打打麻将,其乐融融。当年的少男少女,青春已经不在。有一次群里发了几位女发小的近照,使我想起了王国维先生的两句诗,我又“狗尾续貂”了两句,形成了一首古绝: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笑看风景笑看人,
        美人永远不迟暮。


        发小们在群里聊天叙旧晒照片,生疏感渐渐消失,亲近感渐渐增加。但毕竟有很多近半个世纪没再见过,于是要在家乡聚会的呼声一次次出现。家乡的发小们很快行动起来,策划、组织,热情地欢迎外地发小们“回家看看”。外地的发小们积极响应,期待着“少小离家老大回”。本地发小,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退休于斯。外地的发小,有的是恢复高考以后考学、有的是招工招干而离开家乡的,也有的是去给儿女照看孙辈的。发小们大部分是“土著”,祖上好几代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也有的是随在会宁工作的父母来定居上学的。还有几位能成为我们发小,是那个时代的特殊烙印。文革期间,会宁县城来了一些从省城兰州疏散下放来的居民,他们的孩子就和我们一起上学,中学毕业后,又成了本地发小的知青“插友”。这次聚会,他们也表示出了极大地兴趣,很想重游“第二故乡”。
        9月下旬的一天,会宁县城的一家宾馆热闹非凡,“桃花山下发小同学五十年重聚首”的横幅格外醒目,共有93位发小同学齐聚一堂。可惜的是,我因有事不能脱身,未能躬逢其盛。好在有微信,发小们的活动几乎都在“直播”。只见发小们见面后,握手、拥抱,杯对杯,泪在飞。男生的“匪气”,女生的“俐齿”,又一次次显现。记得小时候,城墙还在,男同学们经常分成“敌”“我”两队,学着从电影上看来的阵势,掰土疙瘩“开火”打仗。大约是我10岁的那年,发小在准备“开火”的“弹药”时,城墙上一大块土块掉下来,一名肖姓发小被不幸砸中身亡。此后很长时间,我父母都不准我上城墙玩。而当年的“敌对各方”,此次又在酒宴上猜拳行令,那种气势,那种豪爽,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几天的聚会中,发小们攀登在桃花山上,漫步在祖厉河畔,寻找童年的印记,回忆远去的青春。
        祖厉河是家乡的一条小河,绕城东南西,缓缓向北流向黄河。平时河水清澈,一到夏天,上游一下大雨,总会形成洪水,浑浊的河水咆哮着翻滚而下,那时我们总是跑去看“大水”。会宁地处黄土高原深处,干旱缺水。我小时候县城没有自来水,但每家都有水窖,将雨水收集其中,饮用洗涮都靠它。水是紧缺的,但祖厉河水盐碱很大,“能毒死蛤蟆”。不过冬天结冰后,冰一化开,“苦水”就成了“甜水”。发小们几乎都冬天背过冰,夏天戏过水。现在的祖厉河,已不是旧模样了,西河湾修了“汉唐街”,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购物的去处。发小们能在河边找到童年的记忆吗?我看着发小聚会的“直播”,感慨系之,口占一首七律《赞发小聚会》,发到了微信群里:
        枝阳秋日雁翻空,
        发小琼筵兴味融。
         城上青丝曾论霸,
        桌前白首亦称雄。
        难回祖厉云浮月,
        喜看桃峰绿映红。
        盛会未临惜有憾,
        我心常与故园通。
        在发小的才艺展示会上,国建肃同学朗诵了拙作,受到发小们的谬赞。国建肃和我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都在一个班,上初中后我随家下乡,中学再未同窗。中学毕业后,他插队的知青点离我当“回乡知青”的生产队不远,下乡期间我常去他们点上玩,但工作以后的几十年里又断了联系。通过微信我们才知道彼此同在北京,又见了面。国建肃的妻子赵玉萍也是我们发小同学,夫妇俩在兰州工作到退休,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安家,于是他们也在北京买房定居,帮女儿照看孩子。上世纪80年代初,国同学在当火车副司机时报考了电视大学,成绩名列当年甘肃电大前茅。他后来在兰州铁路局从事技术工作,退休前是信息技术处副处长。
        发小们在家乡的团聚持续了三四天。分别的时间到了,祝福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惜别的泪流了一行又一行。接下来好几天,微信群还沉浸在聚会的气氛中。是啊,50年后的聚会让人回忆起很多往事。虽然“青春无悔”是一种矫情,但青春总是让人回味的,特别是过往的日子中有那么多的不堪。不过,也正因为有了那么多的不堪,才有对今天生活的珍惜和一定程度的满足。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liuying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40604
精华: 1
发帖: 8
财富: 78017 鼎币
威望: 3 点
贡献值: 0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3 点
在线时间: 14(时)
注册时间: 2017-10-23
最后登录: 2021-02-21
沙发 发表于: 2017-12-01  
发   小
刘滢


今天从小学同学国建肃那里拿到了发小在家乡聚会的视频优盘,就急不可耐地在电脑上看了起来。虽然聚会时我曾通过微信关注过“实况”,但在电脑上再次欣赏发小们“50年后重聚首”的情境时,热泪仍不时盈满眼眶。
发小,原本是在北京方言里的一个词,意思是从小一起长大、大了还能在一起玩的朋友,相当于南方的“开裆裤朋友”或东北的“光腚娃娃” 。随着地区之间交流的广泛,发小一词已经逐步扩散于全国。我的这些发小们,是从小一起长大、从学前班(当时叫预备班)就开始的同学。但是,这些发小们在还没有长大成人时就风流云散了,很多人是在快50年后才逐渐联系上的。我和我的发小都是50后,在我们身上,真切地地体现出家乡和国家的发展变化。
我的家乡是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会师镇是县城,我小时候叫城关镇,旧名是枝阳镇。在全国2000多个县(有些是已经是县级市)中,会宁也算小有名气。其一,会宁是革命圣地之一。1936年10月,已经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一方面军派兵占领会宁,在这里迎接红二和红四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的会师,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节点。其二,会宁是西北高考状元县。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今已有八万多名会宁学子踏入了大学校门,其中硕士数以千计,博士也都上千。除此而外,会宁还有一件“扬名立万”的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的历史源头。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由新华社转发的《甘肃日报》一篇报道,并在按语中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而这篇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据说“市”字是毛主席看了《甘肃日报》后加上去的)的报道内容,就是会宁县城镇居民下乡上山。此后,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很快达到了高潮,而这个运动一直延续到文革之后,直到1980年知青返城,会宁下乡的城镇居民也在那个前后陆续返城了。七七级高考时,甘肃的“史地”卷曾有一道题,要求说出10个地方各在哪个省,因何事闻名,其中就有会宁。标准答案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但有很多考生答城镇居民下乡上山。后来省有关部门决定,这个答案也算正确。我答卷时,为了保险,将两个答案都写上。
我和我的发小们,无一不被上山下乡的大潮所裹挟,绝大部分在十三四岁甚至更小时,作为“城镇居民”随大人来到乡下,有些家里(基本是些双职工家庭)没有下乡的发小,初中或高中毕业后作为知青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很多发小自下乡后再未见过,很多失去了联系,很多没有了音信。拜科技发展所赐,有了微信,发小们你加我,我串你。我小学时的副班长安进宝同学更为热心,2017年初建了一个发小微信群。安发小退休前是白银市(会宁现属白银管辖)文化局长,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很强,100多个天南海北的发小成了群友。发小们差不多都已到花甲之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发小群每天热热闹闹,而且基本都用家乡话聊天,真正的“乡音未改鬓毛衰”。多少儿时的趣事糗事被翻了出来,多少已经忘却的故事又从记忆深处显现。嬉笑“怒骂”,“调侃揭短”,每天都在群里上演。有感于此,我曾写一首七绝记之:
最是神奇网络开,
同窗倾盖首皑皑。
缁尘旧镇浑如梦,
往事逶迤次第来。

                                二

我们的群叫“桃花山下发小群”。桃花山位于县城东南约1公里处,山起三峰,主峰海拔1944米,两翼呈北南、西南走向。其势若鲲鹏展翅,待冲云霄。桃花山上没桃树,由于山质是鲜红的土石,就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的那样,“其色润如桃”,故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桃花山一直是当地林业部门的重点“保护对象”,现为省级森林公园。桃花山上还有几十个石窟、庙宇,最早的石窟凿于宋、金时期,庙宇在“文革”破“四旧”时全部被毁,近些年来又逐渐修复。小时候,桃花山是小伙伴们游玩的好去处,中小学时也参加过植树活动,对桃花山的感情已经融进了发小的血液。
但是,我和发小们小时候的生活并不“润如桃”。甘人不幸,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遇上了一位左得出奇的省委主要领导。他主政甘肃时, 喊出了“人有多大胆地多高产”的口号,使得甘肃在“三年困难”时期,成为五个“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1960年,在发小心中留下的记忆非常深刻,挨饿是常态。那时我三岁多一点,很多场景至今清晰地印在脑海里。“三年困难”时期吃食堂,不准在家里做饭。一位王姓发小的大哥去食堂打饭,在回家的路上,这个只有六七岁的孩子饥饿难耐,走几步吃几口,等到家时,本来很稀少的全家伙食全进了他肚子。他父亲气急败坏,竟然失手把孩子打死了。他是我家邻居,我母亲曾去看望。她后来给我说,她去时,只见孩子微张着嘴,半睁着眼,被平放在炕上。他的妈妈望着孩子,幽幽地说:“死了好,死了不挨饿了!”现在失手打死孩子是要受刑事处罚的,可那时“非正常死亡”太多,死了也就死了。“三年困难”过后,生活也不宽裕。女发小王晓霞中学时期是学校篮球队员,有一年参加县上集训,准备参加地区中学生运动会。集训时集体吃住,每天只交一斤粮票,而伙食就像过年。王晓霞兄弟姐妹较多,她往往在吃饭时,把她的那份烩菜和馒头带回家去。至于帮助家里干活,这在发小们是很普遍的,上山拾柴,在机关单位的垃圾堆里捡煤核,在河滩捡小石头砸碎卖给建筑工地,等等。
几十年过去了,发小们大都退休了。发小们的经历不同,但都有故事。有的人自己奋斗,闯出了一片天地;有的人历经磨难,下岗再就业。退休前,有的是干部有的是工人,也有的“没吃过公家饭”,退休金差别很大。但无一例外,发小们都认为目前的生活是富足的,是幸福的,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发小们心态大都平和、积极、阳光。我特别佩服的女发小吴玉英,小学时是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能歌善舞,但家庭成份高,随大人下乡后,在那个特殊年代,一直未被招工招干。她结婚后和丈夫一起投身商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们生有五个女儿,都上了不错的大学,有的还考上研究生,一个女儿考上公费留学生,被派到美国深造。后来,丈夫病故,吴玉英一个人把家庭事业挑了起来,最近把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的三女儿叫了回来,帮她打理生意。
很多发小有了第三代,小时候的艰辛,长大后的打拼,都已成为过去。含饴弄孙,唱歌跳舞,不时呼朋唤友,喝喝小酒,打打麻将,其乐融融。当年的少男少女,青春已经不在。有一次群里发了几位女发小的近照,使我想起了王国维先生的两句诗,我又“狗尾续貂”了两句,形成了一首古绝: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笑看风景笑看人,
美人永远不迟暮。


发小们在群里聊天叙旧晒照片,生疏感渐渐消失,亲近感渐渐增加。但毕竟有很多近半个世纪没再见过,于是要在家乡聚会的呼声一次次出现。家乡的发小们很快行动起来,策划、组织,热情地欢迎外地发小们“回家看看”。外地的发小们积极响应,期待着“少小离家老大回”。本地发小,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退休于斯。外地的发小,有的是恢复高考以后考学、有的是招工招干而离开家乡的,也有的是去给儿女照看孙辈的。发小们大部分是“土著”,祖上好几代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也有的是随在会宁工作的父母来定居上学的。还有几位能成为我们发小,是那个时代的特殊烙印。文革期间,会宁县城来了一些从省城兰州疏散下放来的居民,他们的孩子就和我们一起上学,中学毕业后,又成了本地发小的知青“插友”。这次聚会,他们也表示出了极大地兴趣,很想重游“第二故乡”。
9月下旬的一天,会宁县城的一家宾馆热闹非凡,“桃花山下发小同学五十年重聚首”的横幅格外醒目,共有93位发小同学齐聚一堂。可惜的是,我因有事不能脱身,未能躬逢其盛。好在有微信,发小们的活动几乎都在“直播”。只见发小们见面后,握手、拥抱,杯对杯,泪在飞。男生的“匪气”,女生的“俐齿”,又在一次次显现。记得小时候,城墙还在,男同学们经常分成“敌”“我”两队,学着从电影上看来的阵势,掰土疙瘩“开火”打仗。大约是我10岁的那年,发小在准备“开火”的“弹药”时,城墙上一大块土块掉下来,一名肖姓发小被不幸砸中身亡。此后很长时间,我父母都不准我去城墙上玩。而当年的“敌对各方”,此次又在酒宴上猜拳行令,那种气势,那种豪爽,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几天的聚会中,发小们攀登在桃花山上,漫步在祖厉河畔,寻找童年的印记,回忆远去的青春。
祖厉河是家乡的一条小河,绕城东南西,缓缓向北流向黄河。平时河水清澈,一到夏天,上游一下大雨,总会形成洪水,浑浊的河水咆哮着翻滚而下,那时我们总是跑去看“大水”。会宁地处黄土高原的深处,干旱缺水。我小时候县城没有自来水,但每家都有水窖,将雨水收集其中,饮用洗涮都靠它。水是紧缺的,但祖厉河水盐碱很大,“能毒死蛤蟆”。不过冬天结冰后,冰一化开,“苦水”就成了“甜水”。发小们几乎都冬天背过冰,夏天戏过水。现在的祖厉河,已不是旧模样了,西河湾修了“汉唐街”,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购物的去处。发小们能在河边找到童年的记忆吗?我看着发小聚会的“直播”,感慨系之,口占一首七律《赞发小聚会》,发到了微信群里:
枝阳秋日雁翻空,
发小琼筵兴味融。
城上青丝曾论霸,
桌前白首亦称雄。
难回祖厉云浮月,
喜看桃峰绿映红。
盛会未临惜有憾,
我心常与故园通。
在发小的才艺展示会上,国建肃同学朗诵了拙作,受到发小们的谬赞。国建肃和我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都在一个班,上初中后我随家下乡,中学再未同窗。中学毕业后,他插队的知情点离我当“回乡知青”的生产队不远,下乡期间我常去他们点上玩,但工作以后的几十年里又断了联系。通过微信我们才知道彼此同在北京,又见了面。国建肃的妻子赵玉萍也是我们发小同学,夫妇俩在兰州工作到退休,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安家,于是他们也在北京买房定居,帮女儿照看孩子。国同学在1977年插队时参加了高考,并通过了预选检查了身体,不知是否受前一年10月一个不当玩笑的影响,最终没有收到入学通知书。后来他在当火车副司机时报考了电视大学,成绩名列当年甘肃电大前茅,毕业后在兰州铁路局技术部门工作,退休前是技术处副处长。
发小们在家乡的团聚持续了三四天。分别的时间到了,祝福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惜别的泪流了一行又一行。接下来好几天,微信群还沉浸在聚会的气氛中。是啊,50年后的聚会让人回忆起很多往事。虽然“青春无悔”是一种矫情,但青春总是让人回味的,特别是过往的日子中有那么多的不堪。不过,也正因为有了那么多的不堪,才有对今天生活的珍惜和一定程度的满足。
wxpzp离线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4571
精华: 53
发帖: 98146
财富: 1445629 鼎币
威望: 175 点
贡献值: 191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2170 点
在线时间: 15830(时)
注册时间: 2008-06-27
最后登录: 2023-06-27
板凳 发表于: 2017-12-02  
美文佳作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敬业心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20208
精华: 50
发帖: 41625
财富: 567143 鼎币
威望: 49 点
贡献值: 200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1609 点
在线时间: 8485(时)
注册时间: 2011-09-01
最后登录: 2023-11-13
地板 发表于: 2017-12-02  
欣赏美文
敬业心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40305
精华: 1
发帖: 1196
财富: 60653 鼎币
威望: 3 点
贡献值: 2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3 点
在线时间: 175(时)
注册时间: 2017-05-24
最后登录: 2023-12-07
地下室 发表于: 2017-12-02  
  
煤缘离线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27715
精华: 223
发帖: 410047
财富: 2312602 鼎币
威望: 50240 点
贡献值: 1538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808 点
在线时间: 7692(时)
注册时间: 2013-01-25
最后登录: 2024-03-07
5楼 发表于: 2017-12-02  
  
浮山神离线
级别: 万米冲刺会员

UID: 30674
精华: 14
发帖: 2093
财富: 99193 鼎币
威望: 23 点
贡献值: 18 点
会员币: 2 个
好评度: 44 点
在线时间: 428(时)
注册时间: 2013-10-04
最后登录: 2020-12-23
6楼 发表于: 2017-12-02  
听者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5943
精华: 41
发帖: 11132
财富: 223337 鼎币
威望: 43 点
贡献值: 14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124 点
在线时间: 1538(时)
注册时间: 2014-06-14
最后登录: 2020-11-30
7楼 发表于: 2017-12-02  
    
字里行间都是情!
听者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5943
精华: 41
发帖: 11132
财富: 223337 鼎币
威望: 43 点
贡献值: 14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124 点
在线时间: 1538(时)
注册时间: 2014-06-14
最后登录: 2020-11-30
8楼 发表于: 2017-12-02  
感谢分享,问好刘老师!
静守己心,看淡浮华。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4610
精华: 89
发帖: 124450
财富: 7412413 鼎币
威望: 168 点
贡献值: 162 点
会员币: 10 个
好评度: 2967 点
在线时间: 11784(时)
注册时间: 2008-07-03
最后登录: 2021-04-19
9楼 发表于: 2017-12-02  
写得真好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_~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余梦伦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