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张雪松:创新路上大家一起加速
敬业心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20208
精华: 50
发帖: 41625
财富: 567143 鼎币
威望: 49 点
贡献值: 200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1609 点
在线时间: 8485(时)
注册时间: 2011-09-01
最后登录: 2023-11-13
楼主 发表于: 2018-02-20  

张雪松:创新路上大家一起加速

p]g/iLDZ  
XZT( :(  
Wl2>U(lj  
  长城网(记者胡晓梅通讯员吴可超)一场秋雨,天气转凉。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铝合金厂,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在台位之间,生产气氛热烈不减。此时,中国中车首席技能操作专家张雪松正在调试一台3米多高的工业机器人。 [E/3&3  
  “下一步,机器人就可以用来打磨车体焊缝,以后越来越多的手工活儿被机器人替代,大家的工作轻松不少,质量更有保障。”一身灰色工装,一副黑框眼镜,张雪松面对工作时,身上充溢着自信而执着的“气场”。 Mo<p+*8u:  
  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标杆,25年来,张雪松对一线操作技术总是情不自禁地孜孜以求,潜心钻研,一次又一次攻克技术难关,带领工友们奋力追赶并创造着国际先进的高铁制造技术。 %`\{Nx k  
  勤学苦练,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gR>#LM&dG  
  作为中国中车首席技能操作专家,张雪松从2017年初开始,带领团队着手研究铝合金车体“智能制造”新模式,寻求用更多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来替代过去需手工完成且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6%xl}z]o  
  “我觉得,作为工人就要不忘初心,不断尝试、学习新技术,迎接新产品的挑战,追赶并超越世界先进的技术!”张雪松这份执着的精神,与他所经历过的“艰难岁月”不无关系。 e O}mZN  
  1973年出生的张雪松成长于铁路社区,爷爷和叔叔都是铁路一线的工人,从小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铁路上的事儿。张雪松从小对铁轨上奔驰的火车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那时候我就有个‘火车梦’,不管是开火车、造火车,听到火车二字就着迷。”张雪松说。 &\K#UVDyhh  
  1992年,从技校毕业后,他如愿进入中车唐山公司,成了一名铁路技术工人,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他倍加珍惜,凭着对“火车梦”的那份痴迷,他勤学苦练,很快便在唐山市青工技能大赛上崭露头角,取得钳工第四名,获得技术能手称号。 Bms?`7}N  
  2000年前后,受经济环境影响,企业经营遇到了困难,有两个月张雪松的工资加起来只有500元。彼时,一家大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但被他拒绝了:“唐车培养了我,困难是暂时的,我要跟大家一起努力度过这个坎儿!”意志坚定的张雪松,终于迎来了春天。 ,?f(~<Aj  
  2004年,国务院提出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拉开了中国高铁建设发展的帷幕,中车唐山公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sR0nY8@F  
  2005年,中车唐山公司与西门子公司合作研发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使这家长期从事传统铁路客车制造和修理的百年老厂,一举站到了世界顶尖技术的最前沿。张雪松也因此与高速动车组结缘,凭借自己13年的实践积累和技术沉淀,他主动迎接了人生的新挑战——研究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的生产技术。 WL~`L!_. A  
DpR%s",Q  
  张雪松带领员工对数据反复测试。王星元摄 i! nl%%  
一口一口“啃出来”的动车组车体
  “当时面临的第一重考验,就是怎么提高铝合金车体焊接精度。”张雪松被任命为铝合金车间的铆钳班班长,带领16名工友在一个月内造出了270公里试验车体,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oWmenS  
  铝合金车体与传统的碳钢车体完全不同,极易产生焊接变形、翘曲等技术问题,高速运行的动车组对车体焊接要求相当高,一旦产生变形或缺陷,后果将不堪设想。当时,公司还没有相关的技术资料和相应的设备、工装与工具,张雪松和工友们更是连见都没见过这种新的产品和工艺。 JZ7-? o  
  “从来没干过,得摸着石头过河,哪能轻易认输呢?作为唐车工人,面对技术难题就不能退缩,要一口一口地啃下来。”张雪松回忆起当时自己的想法。 n C Z  
  他带领技术攻关团队,从一个个零部件开始,自己和自己“死磕”。大家一个一个的小截面反复实验调整,2米成功以后延长到5米,5米成功以后延长到10米……历经上百次试验,制作出焊接夹具、装配定位板、反变形工装卡具等66套,形成工艺文件和操作指导书72项,为动车组整车生产制定出了“中国制造”的技术参数。 u60l-  
  试制铝合金车体的成功让唐山公司有了底气,张雪松和工友们却感到肩头的担子更重了。铆钳班成为了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的火种,很快,班组的工友们便被分配到其他班组担任班长或者骨干,一场轰轰烈烈的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序幕从此拉开。 %~[F^  
  2008年4月11日,当第一列国产CRH3型高速动车组在中车唐山公司下线,我国终于跻身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装备的国家行列,而此时的张雪松却瞄准了一个新的挑战,做出了一个让工友们感到意外的举动——“改行”大型数控设备的装调维修。 - |'wDf?H  
1f:k:Y9i  
  张雪松在研究车体附件安装位置。王星元摄 vT~a}  
为洋设备“开刀”,开出了大文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速动车组开始大规模生产后,如何让生产线上的几十台进口数控设备不“撂挑子”,让设备加工能力转化为生产规模,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张雪松算过一笔账:“车体生产中,一台设备出问题可能会造成整条生产线停工。请外国专家来修,从上飞机就开始计费,工时非常贵,还总会受制于人。”为挣脱这个束缚,张雪松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如“转行”去搞数控机床维修,给洋设备“开刀”,保证设备完好率,提高设备产能和工作效率。 =w5w=qB  
  其实,早在2004年,张雪松就开始接触数控机床了,那时每当遇到设备故障,大家连说明书都看不懂,束手无策的时候,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这项技术。 rYqvG  
  张雪松先后多次报名参加公司组织的数控机床培训,他买来书籍自学,不仅学习数控机床操作,而且专攻数控机床的参数设定、关键部件维修保养技术,写下了数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心得。实践中,他边学边摸索,带领工友们完成了20多项数控机床及专用工装的技术改造,弥补了进口设备“水土不服”的缺陷,提高设备生产率,创造经济效益数百万元。 33C#iR1(WJ  
  2009年,“半路出家”的张雪松获得了河北省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第一名,成了钳工和机床维修的“双料”状元。他摸索出的“定点养护”模式,使设备故障和缺陷率降到了百分之一以下,成为同行眼中的“大神”。张雪松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成果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荣获“全国技术能手”、首批“中车高铁工匠”、中国中车“首席技能操作专家”,还当选被誉为“工人院士”的中华技能大奖。 lqs_7HhvRS  
  2010年,中车唐山公司设立了“张雪松金蓝领工作室”,由张雪松牵头专门开展一线技术攻关、工艺革新,培养高级操作技能人才,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优势。 `jkn*:m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离不开团队的相互支持。要把我的技术和经验变成大家的共享资源,才能使我们手中的产品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可靠。”依托工作室,张雪松带动职工成立了13个创新活动小组,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每年都完成近百项技术和工艺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多项技术创新填补了国内空白。 }bTMeCgI  
,5*4%*n\  
  张雪松对研发数据进行调试。王星元摄 j?(QieBH  
在创新路上,带动大家一起加速
  今年8月21日,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CR400BF“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在京广高铁载客运营。 fe$WR~  
  听到这个消息,张雪松难掩激动,这不就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TSD043项目吗?回忆去年项目生产攻坚阶段,张雪松带领工作室成员,通过现场分析,多次实验论证,克服了中国标准动车组车体焊接装配定位基准设定的技术难题,这项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铝合金车体焊接和装配过程的精准度,大幅提高了良品率,而且确保了这批“复兴号”动车组生产的保质按时完成。 (TQXG^n$gY  
  2013年,“张雪松金蓝领工作室”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张雪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年,工作室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2017年,张雪松和他的工作室,带领专项技术攻关小组,已经累计完成技术创新600多项,突出发挥了高技能人才在企业一线创新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mM5l*{  
!1_:nD  
3QVng^"B)  
kgu+ q\?  
lb('r"*.  
  当选为十九大代表,张雪松表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习总书记号召大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说出了我们高铁工人的心声。”张雪松动情地说,“只有让更多的职工学习掌握了新技术,才能推动企业和行业的技术进步,才能推动我们国家的进步。在创新路上,带领大家一起加速,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Q"<q`c  
tpD?-`9o  
StVv"YY  
b6(yyYdF  
Bk F[nL*|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敬业心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中国大约有多少年悠久的历史 正确答案:5000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