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诗的一般常识 ZE6W"pbjU
\|C~VU@
jFwJ1W;?-
诗是文学的一大样式(体裁)。中国古代称不合乐吟诵的为诗,合乐演唱的为歌。是历史上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们伟大的祖先,在神州这块广阔的土地上,相继吟唱几千年了。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点是:1、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来写、来读。2、具备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用凝练的语言集中地表达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E5t
/-4
a} :2lL%
中国过去被称为“诗国”。诗在文学领域占据着主流地位。二千多年的诗词作品汗牛充栋。今天在座听讲的大部分是老年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博览群书,只能有选择地买一些选集来读。如:《唐诗三百首》、《宋词选》、《元曲选》、《名家楹联评注》等等。如果想自己动手,藉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表达自己的情感,那学的面就要大一点,如听听诗词讲座,学一点音韵学、语法修辞学、诗词格律、楹联格律以及这些文学体裁的创作方法等等,更重要的是动手写,反复改,请人提意见,以求不断进步。 (6X{ &
3u1\zse
今天,我就诗的一般常识,讲以下三个问题: #c`/ f6z
U/>l>J5
(一)诗的本质及其文艺特性: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尚书·尧典》中己概括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8g:;u
<y,c.\c!
“诗言志”,抓住了诗的本质。这个“志”字在这里不单作志气、志向讲,更重要的是指情志、意志、情绪、情感讲。翻译成白话,就是:诗是表达(言)情感(志)的。喜、怒、哀、乐、爱、恶、欲,在心为志,发而为诗。当然,这个“发”,是要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才能成诗。否则,心中有爱就“我爱你”,心中有气就“呵呵”,那只是简单的反映或粗野的宣泄。 iq3TP5%i
saVX2j6Y
诗(包括词、曲)就其内容来分类,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咏物诗、酬赠诗、山水诗等等,但就其本质来说都脱离不了浓厚的抒情特色。因为不管叙事诗也好,咏物诗也好,字里行间都融进了浓厚感情,你喜欢什么,拥护什么,颂扬什么,反对什么,讽刺什么,都会在诗里深刻地、顽强地表现出来。你心里有什么想法(意)诗里就有什么表达(境),否则就不是诗,而是简介、说明书或歌诀。这里举四组都是咏云的诗句,由于作者的用意不同,情感不同,引起读者的共鸣就大不一样,出现的形象完全不同。 ~f?brQ?
:hDv^D?3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赞美(王安石) lrK?&a9AB
rh6 e
“无限旱苗枯欲死,悠悠闲处作奇峰”-----谴责(来鹄) hF9y^Hx4
Nq[-.}Z6
“闲云莫恋山头住,四海苍生正望恩”-----勉励(汪东山) 3PaMq6Ca
d"}lh:L9
“却怪纷纷频出岫,不曾行雨便空还”-----讽刺(陈狷亭) -5,+gakSk
C0H@
“声依永(咏)、律和声”,概括了诗的艺术特质。就是说诗与音乐是分不开的,音乐美是诗的特质。诗不但有听觉美,还兼具视觉美。押韵、平仄节奏是听觉美;定字、字句、对仗是视觉美,也是听觉美。由于这样,才能达到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才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一句话:诗的艺术特质就存在于韵律之中。 ,A>c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