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J7[n*~
胡静怡 {e<J}-/?
何谓意象?原义为主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积学以储室,融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训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行;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自明、清以后,意象一词则专指借助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人们常说“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什么呢?它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虚构所创造出来的负载着一定思想感情内容的,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由此观之,所谓意象,说白了就是艺术形象。所谓营造意象,既是塑造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营造意象的思维过程即是通过具休的艺术形象,以充分表达作者意念与情怀的思维过程,所以也称为形象思维过程。 +%7yJmMw
意象的营造乃文学创造的生命线,缺乏意象的文学作品,因其不具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无法让读者从感性认识上领略到美的魅力,因而是苍白无力的,枯燥无味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毫无生命力可言。故刘勰强调其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当代诗词、楹联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罗列口号、空洞说数的东西,其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作者没有认识,没有重视艺术形象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没有在自己的诗词、楹联创作中去刻意营造意象,去创造情境美与形象美。为此,笔者拟从学习古今名联,结合个人写作体会谈一谈楹联创作中意象营造问题,供大家参考。 pOyM/L
一、通过情境的刻画,绘景生情,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生活画图,令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H1)Tj}
1969年,我以“牛鬼蛇神”的身份被文革造反派们押送往当地一林场进行劳动改造。头戴高帽,胸挂黑牌,身着彩衣,臂缚毛绳,“革命群众”前呼后拥,一路浩浩荡荡,口号喧天,好不气派!初到林场,举目四望,居处千疮百孔,山坡一片荒凉。胸间不禁涌动一股创作激流,苏东坡与陆龟蒙的两句诗几乎脱口而出: E O52 E|
数亩荒田留我住; cnnlEw/&
满身花影请人扶。 d~D<;7M
XJ
z/.x*A=
这副集句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当时的情境,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其间的自我嘲意味,唯亲身经历者方可领会。 =mn)].Wg
沅江家民楹联家李曲江先生题冰雪天新婚联: X'TQtI
柳丝垂玉,梅萼含珠,桃李尽银装,松竹着装迎上客; O9r3^y\>I
天女散花,封姨弄絮,嫦娥倾粉匣,琼瑶铺路接佳人。 [ j?n}D@L
联文无一字明点冰雪,却无一句不言冰雪。作者极尽铺陈描写之能事,将一幅冰清玉洁之场景呈现于读者眼前,尤为难能可贵者,景内寓情:天地尚如此冰清玉洁,何况人乎? U!XC-RA3
_
曾国藩,赠妓(马掌)联: SWz+.W{KQ"
马上琵琶千载恨; a^~T-;_V
掌中歌舞一身轻。 UkG|5P`
马掌其名,俗不堪耐。然经高手营构,颜色顿生。以“马上琵琶”、“掌中歌舞”两个意象之营造,把出塞之昭君与汉宫之飞燕这两位古代美人的形象刻画出来,令全联顿活。 bVQLj}%
二、巧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从中领略到无穷的美感。 Lf3Ri/@ p
笔者应湖北省楹联家学会与今古传奇文化发展公司《回顾颂》联合征联时,曾为“一国两制”主题颇费踌躇,数易其稿。先后用“一国繁荣两制兴”、“两制昌荣众望归”诸语,皆因无意象,口号化十足而废止。最后,才定稿为: [~W"$sT
强权肆虐,弱国遭殃,怒当初豆剖瓜分,百年耻辱千秋鉴; #@;RJJZg
梅蕊摇红,荆花耀紫,庆此际珠还璧返,一院芳菲两树春。 mK%!9F
V
梅花在我国首届国花评选中夺魁,故笔者以之象征社会主义祖国。荆花显然是指代香港。结句紧扣“梅蕊”、“荆花”两句。用“一院芳菲两树春。 R^1sbmwk
”揭示“一国两制”主题,令形象更为丰满,意境更为灵动。试想当时不如此营构,仅满足于“一国繁荣两制兴”诸语,则何等索然寡味! [0lCb"
刘人寿先生“华录杯”一等奖联: 'D1
T"}
大笔画龙,香港喜看龙破壁; -=&r}/&
高梧引凤,神州酣唱凤还巢。 2wlrei
香港原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今日在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下,顺利回归祖国,犹如一枝神笔点画龙晴,令小龙破壁腾飞,直上千寻,更加繁荣昌盛。作者在此赋予无穷的形象魅力,令人艳羡。 !Z
YMks4
f#ID:Ap3
陈自如《春联》: =V5<>5"M?
旭日行天,喜盖通红大印; U8c0N<j
神州铺纸,欣签致富合同。 _.' j'j%
以鲜明生动的形象,热情歌颂了党中央的富民政策和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场景,较之干巴巴口号式的“党颁富民策,人奔小康途”何啻天壤! ?uc=(J+6
三、运用比拟的技法,将静态的事物转人为动态,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尤能令读者身历其境,,品味其中的喜怒哀乐。 hvtg_w6K
笔者撰制《欢庆澳门回归》一联时,即不欲以口号出之,亦不欲重走香港回归联之老套路,几经构思,终将白莲之形象,比拟为玉立亭亭之少女,遂尔成章: 6|V713\
四百年望穿秋水,苦透莲心,问何时熠熠珠还,思亲泪落濠江冷; <?yAIhgN*
九万里响彻春雷,情凝芳魄,欣此日亭亭玉立,挹露花开镜海香。 eZ[Cq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