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为什么就越来越多的人淡出,在朋友圈里过起了隐居生活? --]

中国企业员工互动论坛 -> 国事、企业事热点聚焦 -> 为什么就越来越多的人淡出,在朋友圈里过起了隐居生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屈联西 2018-07-28 07:33

为什么就越来越多的人淡出,在朋友圈里过起了隐居生活?

        朋友圈曾是微信最热门的功能,是互联网时代最红火的社交场、繁华地。人们热衷于用它表达自我、获取信息、沟通关系。为什么就越来越多的人淡出,在朋友圈里过起了隐居生活?请发表你的观点。 euC&0Ee2  

屈联西 2018-07-28 07:34
"仅三天可见",朋友圈“隐者”为啥越来越多了? *s:(jDlv  
"1%5,  
    上溪云 EM[WK+9>I{  
    等级:白银 DQ r Y*nH  
    经验值:6625 \--8lH -K  
    积分: Ymg|4 %O@  
    0 )c)vTZy  
    975 [n :<8ho  
    2018-07-27 19:02:37 zx)z/1  
+mn ,F};  
一条朋友圈动态发布后,别人是否点赞、怎样评论,也常常会引起发布者的猜测和误解,无形之中平添许多无谓烦恼。 , GP?amh  
HhvdqvIEG  
x^y'P<ypw  
这两年,微信朋友圈里的“隐者”渐渐多了起来。 y!_C/!d  
-4 SY=NC_  
@0/+_2MH-  
他们仿佛隐居在朋友圈里,从不更新动态,让人几乎忘了好友列表里还有他们。点进他们的朋友圈,要么空空如也、一尘不染;要么留下一条客气的横线敬告来访者:仅展示最近三天。 v_DedVhe  
YB2VcF.LU  
JsODzw  
“朋友圈隐者”分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分组隐身者”。一般来说,看不到一个人更新动态,往往是因为你不在他“分组可见”设置里。 ^zQ/mo,Z  
`Tv[DIVW  
"$YJX1u3  
当然,这里面有些人并非真的不再发声,而是悄悄换了战场——一边在朋友圈里惜字如金,一边跑到微博上滔滔不绝,一小时更新无数次。“朋友圈里冷如鬼,微博小号皮断腿”正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D\k^h  
]GW]dM  
vkri+:S3  
也有一些人是“朋友圈屏蔽者”。他们或是直接关闭了朋友圈功能,或是设置了朋友圈动态不再提醒。总之,他们算是远离了朋友圈里的喧嚣。不管是微信好友的日常感悟、生活动态,还是圈子里满天飞的“10万+”热帖,他们一律不再接收。而你如果想要了解他们的近况,就只能发条消息问候了。 Zcx`SC-0  
e]zBf;9 J  
C$XU%5qi  
朋友圈曾是微信最热门的功能,是互联网时代最红火的社交场、繁华地。人们热衷于用它表达自我、获取信息、沟通关系。为什么就越来越多的人淡出,在朋友圈里过起了隐居生活? PamO8^!G  
67Th;h*sh  
% ~H=sjg  
最多的考虑是出于对隐私的担忧。微信虽然最初是熟人社交软件,却逐渐向着半熟人社交方向泛化。人们的微信关系链由家人、好友,向同事、合作伙伴等方面延伸,被工作关系侵占得更多。《微信2017用户研究&生态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微信用户近六成新增好友来自职场,而同时,又有六成以上的微信用户将朋友圈视为私人领域,用以记录个人生活。这样的矛盾势必会激发一些人对隐私保护的忧虑。 u)+8S/ )  
E? ; 0)'h  
T7hcnF$  
好在,有“分组可见”设置方便人们屏蔽无关人等,一边继续活跃在朋友圈里,一边对那些不熟悉的朋友圈来访者设防。 y.< m#Zzt  
%`1q-,>v  
{+Rog/;S'  
但即便是在对家人、好友的熟人社交关系中,朋友圈也可能造成人际关系纷扰。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电子通信本质所限,人际交往中的细微之处可能在网上遗失。某些无心之语,在面对面交流中并无大碍,可作为动态发布在朋友圈里,由于整体语境的缺失,以及表情、语气辅助的不足,就可能导致误会形成。 62ws/8d6f  
Yp^rR }N  
+[\FD; >  
同样的,一条朋友圈动态发布后,别人是否点赞、怎样评论,也常常会引起发布者的猜测和误解,无形之中平添许多无谓烦恼。更受不了一些把握不准人际交往分寸的人,不时“自来熟”地跑来留些讨人嫌的话,你秀恩爱他预言“分得快”,你晒美食他提醒“胖三斤”,让人烦不胜烦。也就难怪越来越多的人为免口舌,在朋友圈里隐身,只看不说,只求“再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a6)BqlJ  
GkQpELO:  
? iWi  
另外,既然是熟人社交,就难逃熟人的审视。网络空间与人们的现实身份紧密相连,身处其中,同样要扮演好原本的社会角色,承受既有的社会关系压力。如果一时不注意,放飞自我,难免会接到父母师长“新换的头像啥玩意儿”“刚发的朋友圈删了吧”之类的指示。而每条朋友圈动态都可能会成为他人判断你性格、心智、学识、生活状态、职业成就的参考指标,导致对你的印象“大为改观”或是“大打折扣”。于是,发条动态还得时刻牢记注意形象管理,不免劳心费力。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朋友圈装死”,逃到微博小号,藏进茫茫人海,从此恣意畅快,勇敢做自己。 w=T\3(%j  
P*3BB>FO   
`xqr{lhL  
最后,也有一小部分人,是因为受不了信息的碎片化和同质化,更担心自己的情绪过多受到他人影响,因而彻底关闭了朋友圈。只是关了朋友圈,也逃不了微信群、公众号、微博,以及各种App“精准推送”的狂轰乱炸。想要寻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心境,只怕也只能学习先贤“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修养了。 >JFO@O5  
/}b03  
rrik,qyv6  
关于“隐者”,我国著名学者王学泰曾如此点评:隐者“追求的不是百分之百地摆脱他人与社会,他只是想摆脱社会上的一些自己不能适应的纷争,选择自己能够适应的生活方式”,只是随着社会高度组织化,“每个人都有一个定位,人人生活在‘世内’,再没有‘世外之人’。” Nh_Mz;ITuu  
B#Vz#y  
r{L> F]Tw  
在当今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想在互联网上做“世外之人”已是千难万难,越来越多“朋友圈隐者”的出现也正是人们试图把控自己生活方式所做的尝试。这样一想,朋友圈寂寥也许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I-RGW'A  
*Doa* wQ  
LnH?dy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李察

lcb211 2018-07-28 16:48

wxpzp 2018-07-28 23:36
不新鲜

wxpzp 2018-07-28 23:36
感觉没有什么作用

wxpzp 2018-07-28 23:37
耽误时间


查看完整版本: [-- 为什么就越来越多的人淡出,在朋友圈里过起了隐居生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 2003-09 PHPWind
Time 0.016031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