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抓斗大王”包起帆 --]

中国企业员工互动论坛 -> 【创新】创新故事 -> “抓斗大王”包起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登高的温石 2018-11-27 23:03

“抓斗大王”包起帆

【创新故事】
“抓斗大王”包起帆(图1幅)
■本刊记者 姚荣启

从一名普通的装卸工人成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政府参事……一顶顶桂冠在他身上闪光。
金秋十月的一天,在上海一家医院的病房里,他对本刊记者深情地说:“改革开放40年,给中国工人带来了发展的好机遇,搭建了建功立业的舞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和千千万万的工人兄弟姐妹一样是亲历者、参与者,更是见证者、受益者。”他就是我们熟知的“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创新一行”的“抓斗大王”、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包起帆。

“抓斗大王”从安全生产起步

厚厚的镜片下,他的眼神炯炯,透出睿智和特殊的亲和力。话题从他当工人说起。1968年,他初中毕业后分配到了上海港木材装卸公司当了一名装卸工。他工作的地方,是上海港最大的运输木材、矿石的专业化码头。
木材源源不断地从美国、加拿大、北欧等地运来,大小不一、粗细不同(粗的足有一人多高、重达几吨)。包起帆和工友们装卸原木,每次都是拿着28毫米粗的钢丝绳,下到船舱,将原木一根根捆扎起来,再用吊车吊到船舱外。人要在木材上爬上爬下,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安全隐患经常显现。从他进港到1981年间,短短十几年,他所在的码头就有11名工人因木材装卸引发的生产事故死亡,重伤和轻伤的职工多达546人,因此木材装卸被工人称为“木老虎”。
包起帆本人,一次刚用钢丝绳捆扎好原木,吊车的挂钩就启动上升了,钢丝绳一下子收紧,将他左手的大拇指连同手套一起往上空拖去。情急之下,他拼命地将左手从手套中抽出,可是大拇指已经血肉模糊,连骨头都露出来了,至今还留有伤疤。
爱动脑子的包起帆想改变生产环境,给工友们增加安全生产的屏障。他有时彻夜无眠,在他的斗室里琢磨着,但困难重重。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和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的恢复,包起帆考上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过4年的半工半读学习,1981年他大学毕业了。4年的学习,他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本领。他回单位成为了一名机械修理技术员。
大学毕业的1981年,他所在的港口码头,又有3名工友在捆绑木材中发生事故而身亡,3个鲜活的生命结束时,加在一起还不到80岁,而年龄小的仅20多岁。3名工友因安全事故而身亡,再次刺激了他,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工人的劳动环境,改变安全生产环境。
这件事做起来很难很难。历史上上海港曾有人想解决人工装卸木材为机械装卸木材的问题,但一批又一批的人都失败了。
“你不搞、我不搞,人工装卸木材还会死人,再大的困难,我想只要方法对,摸准规律,困难一定会被克服。”包起帆说。
下定决心要搞机械抓木材的事,包起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在一些同志的帮助下,他不知跑了多少次图书馆、查了多少资料、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画了多少图纸,经过3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了木材抓斗,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木材抓斗装卸工艺系统”。有了木材抓斗,装卸木材的工人再也不用上上下下到船舱里用人力捆绑木材了。
包起帆发明的木材抓斗,彻底改变了工人的劳动环境,从根本上扭转了安全事故频发的被动局面。从此,上海港木材装卸码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伤亡事故,装卸效率还提高了2.67倍。
包起帆发明的木材抓斗,对全国同行业都有借鉴意义。在1981年至1984年间,全国9个沿海港口因装卸木材作业发生的生产事故死亡14人,重伤64人。包起帆的发明,引起了交通部领导的重视,很快组织了有数百人参加的现场会,到上海港学习观摩。不久,交通部发文,在全国港口推广,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了装卸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木材抓斗取得成功后,包起帆仍坚持哪里生产不安全、哪里效率低,他就动脑筋去解决。他把目光瞄准了“铁老虎”,开发出外倾式齿瓣结构的滑块式单索瓣抓斗,能像手指一样灵活动作的异步启闭废钢块料抓斗等一批抓钢铁的设备、工具。短短几年时间,包起帆发明了五六十种大大小小的抓斗,实现了装卸工具流程的根本变革,使得港口装卸从人力化转向了机械化。包起帆的这些技术革新的发明成果,还在我国铁路、电力、环卫、核能等30多个行业的1000多家单位得到广泛应用,并出口到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干一行,创新一行

在包起帆人生的履历表中,他那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创新一行”的精神和行动,给人的印象是那样深、那样感人、那样令人崇敬。
1995年,上级调包起帆到龙吴港务公司当经理。上级让他改了行,做起了管理工作。而当时的龙吴港务公司是一个经营非常困难的单位,港口常常没有活干,有时码头上几天都不来一艘船,一天就要亏损30多万元。作为经理的包起帆一时急得团团转。按当时的一个普遍说法,龙吴港务公司地处黄浦江上游,船从吴淞口开进来得多花6个小时,地段不好,有困难难免,企业亏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包起帆,面对生产的困扰,他想得最多的是,领导把一个投资4亿多元的有着2500多员工的企业交给他,他怎么能束手无策?他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闯出一片新天地。
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包起帆的岗位变了,思路也在跟着变。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同样,管理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他在分析了国内外港口物流的现状后,他把目光投向了内贸集装箱的运输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港口内贸标准集装箱水运工艺系统。而1996年前,我国内贸件杂货水上运输依赖的还是散装形式,内贸标准集装箱运输产业是空白。
包起帆提出的这个大胆设想,实行起来难度也很大,但他觉得方向没错,“不信东风唤不回”。为了走出一条企业创新的路,他连续4次到北京有关部门寻求支持,8次到南方寻找合作单位,并解决了设备、工艺、计算机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在交通部和港航等单位的支持下,19961215日,中国水运历史上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通开通了。从厦门到上海,一艘36标箱的“丰顺号”轮,虽然只装了4个重箱、6个轻箱,但却谱写了内贸集装箱的崭新篇章,在中国水运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很快,内贸集装箱的成功启动,不仅搞活了龙吴码头,还带动了这个产业的大发展。目前,集装箱运输已经遍布全国50多个港口,年吞吐量突破6000万标箱。

带领更多的职工创新

进入新世纪,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的港口建设迈开了从机械化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步伐。组织上将包起帆调到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担任分管科技、装备和基本建设的副总裁。
谈起那时担任新职务的话题,包起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更透出和善和亲切。他回忆当时的心态说,组织上信任我,给我压担子,为我提供了更大的创新舞台。过去我是几个人一起搞革新,现在我要带领集团广大职工一起来搞创新、搞发明。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自己能取得多少成果,更在于他能够带领和帮助更多的人成长成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为此,我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职工加入到创新团队中来,由此开启让上海港依靠创新走向世界第一大港的壮丽征程。
在技术创新上,2001年,包起帆和他的同事们,系统地开展了现代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并研发成功了具有模糊智能技术支撑的集装箱机械全场自动调度系统等科研项目,建立了集装箱装卸仿真决策系统,显著提高了码头集装箱处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这个发明荣获了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巴黎和发明者世界联合会金奖。2003年,包起帆提出并研制成功的基于光电技术的目标定位+精确图像处理的定位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集卡快速自动装卸的技术难题。该项创新技术开创了中国集装箱自动化的先河。
2006年,包起帆提出创意并主持研制了世界上首台全自动桥式抓斗卸船机、全自动散货装船机和我国首台全自动散货斗轮堆取料机、料堆轮廓实时检测及料堆数字建模相结合路径优化等新技术,自动化装备提高效率8.17%。散货自动化的创新技术,还引起了澳大利亚力拓、巴西淡水合谷等国外企业的仿效。
港口是能源消耗大户。包起帆在工作中瞄准建设绿色港口的大目标,他和他的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项目的研究。
2006年,他发明了高架铜滑线供电方式的轮胎式集装箱龙门吊,在港口使用后,节约能耗49%,年节约费用1.08亿元。2009年已在全国港口推广329台,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
2010年,包起帆发明了世界上首台移动式岸基船用变频变压供电系统,解决了我国港口长期未能解决的岸基供电的难题。交通部将包起帆发明的这项新技术作为重点推广项目。这项成果获得2010年发明者世界联合会授予的创新大奖。
40多年来,包起帆在工作岗位上,以问题为靶心,不断找问题,不断进行发明创新,他的发明创新成果先后3次获得国家发明奖,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4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次获得日内瓦、巴黎、匹兹堡等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为了让自己开展的创新方法、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他先后在全国30个省市做了近千场创新成果和劳模等内容的报告会、研讨会。2017年,包起帆在他的母校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建立了“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把他40多年来在国内外获得的所有奖牌、奖状、奖杯、证书,以及他创新成果的所有资料全部献出,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智慧为主题的展示馆,以此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走上创新之路。
近几年,包起帆还热情地帮助一些工人朋友做好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工作,从项目遴选、申请书填写、答辩材料制作、现场答辩等方面,手把手地为他们提供帮助。2014年至2017年的4年间,国家科技进步奖(工人农民组)全国一共授奖10项,经包起帆辅导获奖的就有6项。他把工友们的成功,看成自己的成功。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模、尊重制造,目前日益成为社会的一种好风气。2011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聘请包起帆做教授,并为他组建了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为他提供了新的创新舞台。
在创新的舞台上,包起帆继续在路上。
图为本刊记者在医院采访包起帆时的情景。
[attachment=437422]


登高的温石 2018-11-27 23:04
创新故事备稿

羊君 2018-11-28 06:07
  

关振学 2018-11-28 06:35

263264 2018-11-29 06:02
    

爱好作为 2018-11-29 06:57
  

宝石花的心 2018-11-29 07:09
  

刘纯庆 2018-11-29 08:07
    

荷花 2018-11-29 08:29
  

连续风格 2018-11-29 12:50

刘纯庆 2018-11-29 14:54
  

初卫平 2018-11-29 15:10
          

登高的温石 2018-11-29 16:56

海边石油人 2018-11-29 17:29
  

煤缘 2018-12-03 07:51
  


查看完整版本: [-- “抓斗大王”包起帆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 2003-09 PHPWind
Time 0.016078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