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的职场故事】在迪拜,我学英语更学会自信 --]

中国企业员工互动论坛 -> 【记录】我的职场故事 -> 【我的职场故事】在迪拜,我学英语更学会自信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为生歌唱 2019-06-28 17:30

【我的职场故事】在迪拜,我学英语更学会自信

【我的职场故事】
在迪拜,我学英语更学会自信(图2幅)
■于季永


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我已在阿联酋工作了1年零4个月了。尽管工作繁忙,但晚饭后的业余时间是自由的。此时,约上三五个好友,或中国人或外国人,散步于住所附近的小公园,谈天说地,好不痛快。不过,这种快意的生活在1年前我是不敢想象的。那会儿,我的蹩脚英语,可难以和“老外”交流呢……
大学毕业之后的第4年,我被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派往阿联酋,到一个刚承接的叫富查伊拉商务中心的项目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项目后勤、日常接待等。到了迪拜,一位先到的同事和一名巴基斯坦籍司机去机场接的我们。出于礼貌,司机见面热情地说了句“How are you”。听到这句问候,我的脑袋瞬间就短路了。只记得当时傻傻地回了句“How are you”。这是我到了官方语言为英语的国度说的第一句英语,竟然还跟人家说的不配套。回过神以后,内心瞬间就紧张起来。毕业几年,学生时代靠死记硬背的哑巴英语早已忘到了“爪哇国”。
回住所的路上,道路两边繁华的夜景再也提不起我的兴致,内心被语言不通带来的焦虑感塞得满满的。在通行英语的世界里,不会讲英语的我感到压力山大。
我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在我刚到富查伊拉商务中心项目的第3天,就赶上公司领导到项目调研。项目经理安排我到一家名为V- Hotel的酒店开3个房间。去酒店的路上,我就思考如何与前台服务员沟通。由于还没来得及办理当地的电话卡,翻译软件用不了。我脑子里仅剩的英文单词,显然不足以应付这略显复杂的“对外交流”场景。真心期望那里的服务员能懂中文。到了酒店,我跟几个操着英语的服务员基本沟通不了。一番艰难的交流中,我听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前台服务员对她的同事说的一句话:“He don’t understand English .”她说这话时,眼神深处满是不屑。可偏偏这句话我听懂了,尴尬的同时也深感屈辱。虽然最后完成了任务,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项目需要购买大件物品或处理对外事务,我都要拉着英语好的同事,生怕自己再遇尴尬。
为了尽快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在富查伊拉商务中心项目工作的6个月里,我发起了对英语的挑战。每天下班后,在项目办公室坚持学习英语1小时。上下班的路上,利用学习软件背诵英语单词50个。对外沟通交流时,提前将需要对话的内容翻译成英文背诵下来,做足功课。
攻破英语屏障的“雄心”是坚定的,但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好在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相伴,奋斗的路上并不孤单。当然,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少乐趣,记得有一次会前着急清理会议室的桌子,到处找不到抹布,于是就有了下面跟项目office boy(专门负责项目办公室日常维护等琐事的员工)的一段对话:
“Alam , where is the rag?”(阿拉姆,抹布在哪?)
“what?”(什么?)
“Rag , a cloth used to clean the table.”(抹布,用来擦桌子的布)
“抹布?”
“……”
“Yes, I know Chinese ‘抹布’。”(是的,我知道中国的“抹布”)
后来我才知道,rag虽然有抹布的意思,常用的却是破布、碎屑的意思。“老外”常用“duster cloth”作“抹布”讲。交流虽然略显尴尬,但可以看得出,身边的外国人也在暗中学习汉语。
学习了一段时间英语之后,我发现,有时交流虽然每句英语说得都对,但要实现顺畅地沟通并不容易。因为好多时候,我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却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虽然对方说的每句话写出来我都认识,可脑子就是反应不过来。这大概就是在我学生时期,国内英语教育只重书写、不重听说的后遗症吧。
我第一次单独去水电局给项目交水电费,就出现了这样的小插曲: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黑袍(当地女性均身着黑袍,这里代指当地女性工作人员)热情地问。
“我想缴水电费。”我将水电费账号递给黑袍。
“您家里停水或者停电了?”黑袍查询账户之后疑惑地问我。
“没有,但是我想预存水电费。”
“您的账户现在没有欠费,所以您现在不需要交水电费。”
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我一直跟黑袍掰扯“预存”这个单词,但她始终不明白我要做什么。情急之下,人家把翻译软件都用上了。我一瞅,阿拉伯文翻译成中文,原来我们俩的英语水平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呀!那就不用英语掰扯“预存”了。我直接说了一句:“I'd like to pay my utilities in advance for the next few months.”(我想预付接下来几个月的水电费)黑袍立马就笑了——秒懂!事情很快搞定。
我不胜感慨,出来交个水电费,不仅考验英语水平,还考验智商。后来才知道,阿联酋跟国内不一样,水电费不需要预存,都是先使用后缴费。
半年后,我从富查伊拉商务中心项目调到了迪拜派拉蒙酒店项目。两个项目的工作环境对比,就好像国内从三四线城市,一下子换到了北上广深。用同事的话说,我这是进城了。
进入大都市,与外国人的接触逐渐多起来,我的英语交流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视野的开阔,让我整个人自信了很多。我深切体会到,心态的调整带给我的自信,和英语水平的提高同样重要。
有人说,了解一个社会的百态人生,就去当地的菜市场。由于管理后勤的需要,我几乎每周都要混迹于当地的菜市场,与各个商贩讨价还价,甚至扯些家长里短。菜市场里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比肩接踵。汉语、英语、印度语、阿拉伯语等各种语言漫天飞。大家都听懂了吗?我看未必。但这里谁也不在乎,都自信地操着各自的语言,双手比划着就把生意做成了。可能没有人会相信,我们项目上几乎不懂英语的厨师许红星,操着满口河北普通话,都能在迪拜的菜市场“横着走”。
我突然醒悟,学习英语本质上是为了沟通而不是考试。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学单词、背句子上,显然有点本末倒置。毕竟单词背得再熟,英语说得再好,听力不行,你依然无法实现与“老外”正常交流。因此,想要补齐短板,实现英语的快速进步,使英语沟通不再成为日常工作的绊脚石,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深入生活,找外国人多交流。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英语的学习也可以不拘一格。日常生活中,我喜欢跟我管理的来自巴基斯坦的司机沟通英语。遇到想表达而又不会表达的事物,我都喜欢请教他如何用英语表述。而他也喜欢当我的老师。有点滑稽的是,跟外籍司机学英语进步最快的不是探讨,而是“吵架”。可能是由于文化的不同,有时司机会不服管理。作为他们的领导,我自然少不了给他们上“政治课”,中间偶尔出现小摩擦也很正常。为了在争吵中获胜,我首先在气势上压倒他们。说来也怪,这个时候“吵”起来,说英语跟说汉语几乎没什么区别,张口就来。遇到不会表达的句子,我边用手机翻译边争辩。“吵”完之后我才发现,咦,原来我这么厉害,都可以用英语跟人吵架了!
尽管我到阿联酋只有一年多,但已确切感受到,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伴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拥抱世界,作为中国建筑长驻阿联酋的一名普通员工,在迪拜这个闻名世界的繁华都市,我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豪。因为这里明显具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比如,在迪拜最繁华的街道谢赫扎耶德路两旁以及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Dubai Mall最显眼的位置,华为mate20手机的大幅广告最为引人注目。Dubai Mall里,路标和导购手册都有中文版本,各大奢侈品店也都配有中国服务员。连世界著名的七星级酒店亚特兰蒂斯的餐厅里,都要配备筷子——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都是BOSS,有钱人,抑或头脑灵活会赚钱且很友好的朋友。由此,“老外”们见了中国人,也是笑脸相迎。
面对着整个世界都在为中国而改变的喜人现实,我们确实有理由感到骄傲和自信。然而,我又想,骄傲绝不可狂傲,自信绝不可自大。我们要想得到“老外”们真正的尊敬和认可,还是要把好的产品、好的服务以及好的素养展示给他们。因此,我们就要尽快学习世界上更多的语言,以便在了解更多的国外文化的同时,也让更多的“老外”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在不久的将来,一起携手构筑起牢固的“命运共同体”。
图1:作者在迪拜与外国商人交谈 [attachment=443313]
图2:作者(左一)在项目部与下班的外籍员工交谈 [attachment=443314]



羊君 2019-06-29 07:11
  

263264 2019-06-30 06:23
    

宝石花的心 2019-06-30 07:23
  

爱好作为 2019-06-30 07:29
  

连续风格 2019-06-30 21:47


查看完整版本: [-- 【我的职场故事】在迪拜,我学英语更学会自信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 2003-09 PHPWind
Time 0.014851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