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打麦场上的记忆 --]

中国企业员工互动论坛 -> 【休闲】职工创作 -> 打麦场上的记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玉美 2020-06-09 08:33

打麦场上的记忆

打麦场上的记忆



麦子上场后,就要碾场打麦了。
打麦要选择晴好的天气。那时,人们主要凭气象谚语来判断天气的好坏,如“瓦渣儿云,晒死人。”一定是个火蒸火燎的晴天气,你就不用担心会发生“塌场(遭雨淋)”的事情。
天不亮,人们都要赶到了打麦场,几个棒劳力爬上高高长长的麦垛,用“三齿耙”把麦垛打开再扒下来,于是会上来一大群人用荆杈、搂耙你推我拉的送走,队长在那里一边干一边指挥着把麦子摊到哪儿。这时,人人鼻孔里都呛满了飞扬起来的尘土和碎麦叶末,但是谁也不叫脏怕累的,就是爱干净的姑娘们也只是找一块头巾盖住头发而已。人们干着活,说笑着,闹腾着,全场充满劳动的欢乐。
等把麦子摊满了一大场,大家才赶回家吃早饭。
上午,开始的两三个钟头就是让太阳暴晒。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厚厚的麦子,一直晒到你可以听到满场麦秆发出的“哔剥”响声,这时就该翻场了,像我这样的大孩子、“学生娃”,摊场、翻场、起场常常是我们的活,因为这不需要多少技术。不过,这些活也是挺累的,翻场时挑起大杈大杈的麦子,有时累得手脖疼。
等麦场翻过两遍后,就该牛把式上场啦。那年头的打麦全是最原始的办法——石磙碾场。牛拉着石磙碾在晒得焦干焦干的麦秸秆上,哔哔剥剥作响;有时为了抢活,也会用人来拉石磙。烈日下,我戴一顶薕帽,穿着汗背心,跟在石磙后面,翻一层碾一层,碾一层翻一层,虽然汗流浃背满身秸沫,但一点也不觉得苦,因为这是一个丰收季节,社员们都是喜笑颜开,劲头十足的。
就这样,一直到了下午,碾得麦籽全从麦秆上脱落下来的时候,就该起场了。
这时,又是男女劳力齐上阵,起的起,扫的扫,碾好的麦秸要规规整整地垛起来,那是牛冬天的饲料。打麦秸垛也是个技术活,麦秸光溜溜的很容易滑落,比麦垛难打多了,不要说女劳力和我们孩子们可干不了,就是一般的男劳力也干不好。打垛行手打出的麦秸垛又稳重又好看,高高长长的,下窄上宽——这样才可以防止雨水打湿麦垛里面的麦秸,两端翘起很像一艘远航轮船的造型。
起完麦秸,等那厚厚的一层麦子推积成尖尖圆圆的大堆时,无论干部还是社员心里都乐的合不上嘴儿。
这时,队里的几个干部会和几个老农坐在场边的土埂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歇会劲儿。渴了,捧起身边桶里的“井拔凉水”咕咕嗵嗵喝上一气儿。之后,队长把烟袋一挽交给他人,起身说道:
“扬场!”
这是乡亲们心情最亢奋的时候!大伙的目光全都集中在那个又大又圆的麦堆上。是呀,就要见到新粮食了,收成好坏,一年辛劳回报多少,扬完场就全知道了。因此,这个时候也是很神秘的时刻,老人们一般忌讳小孩子说这一场能打多少多少斤,大人们之间也都不去估算能有多少斤,只是喜滋滋的耐心等着结果。
开始,麦糠多,队长会安排不太熟练的手——比如我这样的大孩子上场扬。扬场不是一两下子就学会的,为了培养新手队长和几个老农会在一边指挥,交待着如何握锨,如何利用风势,注意尽量撒成一廩,不要撒成一大片,只要把“大糠”扬出去就行。他们会手把手地教我:“先把木锨端平,但扬起时要斜着上去,趁胳膊的巧劲把麦子抛出去,关键要‘快’。”我按他说的试了一会,他又说:“木锨头扬起后要有一个往后的巧劲儿,才能扬成一条线。”不过,我总是做不好,不但扬不成条,麦子还裹着麦糠,分离不净。
接下来,强手该上场了。你看他们操起木锨,抡圆了臂膀,洋洋洒洒一下一下地把粮食抛向天空。扬场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不大不小的风能吹走麦糠,留下麦粒。但是行家里手即使没有一丝儿风力也照样扬场。俗话说“生手一大片,行家一条线”,随着那一条条流畅的抛物线滑下,浑圆的麦粒就与轻飘的麦糠巧妙地分离了。不一会儿,金灿灿的的麦堆便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时,心情亢奋的人们会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上摊开,左看看右瞧瞧,像审视一件心爱的宝贝一样啧啧称赞着,而后撂嘴里几颗咯嘣咯嘣地嚼着,品尝着新粮的麦香。
是呀,庄稼人最知道这粒粒麦子的来之不易,这是多少人的汗水结出的果实,有了它——大圈满小圈流,这一年的生活就踏实了。

抬头望湖 2020-06-10 19:46


查看完整版本: [-- 打麦场上的记忆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 2003-09 PHPWind
Time 0.015859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