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干部不会啃“硬骨头”就建不了美丽乡村 --]

中国企业员工互动论坛 -> 实话实说 -> 干部不会啃“硬骨头”就建不了美丽乡村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zj66 2020-09-22 21:31

干部不会啃“硬骨头”就建不了美丽乡村

        来源:工人日报 Io,/ +#|  
K)9j je  
         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6年来,浙江省不仅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而且荣获了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成为乡村振兴的精彩之作。在此基础上,浙江提出深入推进“千万工程”,要打造全省大花园。 H;TOPtt2  
-~( 0O  
  地处浙西山区钱塘江源头的衢州市,是全省大花园建设核心区之一。从2018年4月起,衢州将农房整治列为当地“美丽大花园”建设的“牛鼻子”工程。 gfdPx:7^  
t3  uB  
  整治乡村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是好事,亦是难事,往往牵涉拆违建、征地、平坟三块“硬骨头”。在农村,房子、土地和祖坟都是天大的事,农房整治中,充斥着千丝万缕、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 e-%7 F]e  
;Xfd1    
  今年春夏,记者四赴衢州调研,耳闻目睹了一个个村庄由“乱”到“治”、由陋到新、由脏到美的华丽嬗变,并为干群之间一个个苦乐悲欢、爱恨进退的故事所感动。 SmT+L,:D  
6:|!1Pg5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衢州村干部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的破解之道,对其他地方亦有一定借鉴意义。 FhY{;-W(T  
]Efh(Gb]  
  “每座坟政府补贴3000元。我自己做,遗骨迁移200元,刻碑80元,买些鞭炮20元,总共花300元。但村里统一安排,每户要花800元,我只能得2200元。”这个将迁坟账算得明明白白的人叫姜樟树,64岁,衢州郊区姜家坞村村民。 +?"HTDBE||  
#|{BGVp  
  “小小衢州府,大大姜家坞”,这个村在衢州当地以“难治”出名。 Q QsVIHA  
d5w_[=9U  
  村里号召迁坟,姜樟树愿意配合。但他不能接受“我为你们连坟都迁了,你们还算计‘赚’我的钱”。姜樟树说,刻墓碑的石匠告诉他,有人一早打过招呼,“不许接我的活”。 DqurHQ z)m  
Ad}-I%Ie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经商、作为能人引进的新任村支书邵小青刚回村时,赶上村里为发展观光农业拓宽道路。路要经过姜樟树家的地,姜樟树早放言,给每位村干部“十公分宽”的“面子”,多的土地一寸没有。 .^[fG59  
{dy` %It  
  为了说动姜樟树,邵小青从家里到田头,一次次登门找他谈心。邵小青的诚意,终于打开了姜樟树的心门。原来,他认为,过去的村干部班子不论流转土地还是迁坟,总夹杂不少“私心”。所以,自己也不用给村干部好脸色。 3D?IG\3  
c]s (u+i  
  回村不到半年,邵小青总结出一个堪称朴素的道理:“村干部做的好事,老百姓都知道;做的坏事,老百姓那里也瞒不住。” c ,h.`~{  
O:`GL1{ve?  
  过去的姜家坞环境糟糕,干群关系更糟糕。邵小青说,刚回村那些日子,每天要接40多个村民电话,有的一开口就是大骂,有的还带着威胁口气。 RQj`9F  
xVsa,EX b  
  多年形成的干群裂痕,如何弥合?“80后”村干部姜刚平随身保管着一本“民意收集本”,上面记录了村民的各种诉求、建议和意见。姜刚平说,可别小看这本小本子,它给了大家一个“有话好好说”的机会。 LT,iS)dY+  
a gmeiJT  
  这本“民意收集本”上记录的,不少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有一些是村民对村庄发展的建议。半年不到,小本子上已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村民们反映的200多个问题。 J+/}K>2#  
vCy.C N$  
  邵小青说:“收集到的问题,我们会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再去一一推动解决。有些问题,我们不一定能马上解决。但村民看到我们尊重他的意见,并持续追踪,就会觉得我们重视他,反过来,他也同样会尊重我们。” 8Z9MD<RLw  
~h>rskJ _  
  村民邵兴茂家也是一个例子。村里修水渠,要过邵兴茂家的地。邵兴茂的老父亲坚决不同意。一打听,原来在2011年,村民邵兴茂一家8口人“挤”在一间屋檐下,当时按照“一户一宅”政策,向村里提交了建房申请。8年来,邵兴茂多次向村干部询问进展,村干部总搪塞材料已经交上了去,不是在街道,就是在“有关部门”,总之“上面还在走程序”。 m6bWmGn GC  
.KT 7le<Zm  
  直到今年村两委换届后,姜刚平无意间在村干部的抽屉里,找到了邵兴茂一家的申请材料,事情才有所推进。房子的事情有了转机,邵兴茂主动劝父亲配合村里工作。 hV3,^#9o  
'WKu0Yi^'  
  为了取信于姜樟树,邵小青请他帮村里清理小弄堂垃圾。这是义务劳动,但邵小青也有他的考虑:姜樟树为村里做了贡献,以后有机会,他才能为姜樟树说话。 "B|nhd  
dxzvPgi?  
  姜樟树半信半疑地清理了垃圾。后来,村里施工,要招小工,邵小青顺理成章推荐了姜樟树。 26\HV  
 /gqqKUx  
  “他发现我不骗他,后来路修到他那儿,他就同意了。”邵小青说。 ]Wy^VcqX  
[ -9)T  
  水渠后来同样经过姜樟树家,还紧贴姜樟树新房的墙根。知道姜樟树担心修路搞坏地基,邵小青、姜刚平等几名村干部,全程守在施工现场监督施工,日夜不敢松懈。感受到这届村干部的诚意,“刺儿头”姜樟树这一次再也没有阻拦施工。 =R8f)UQYx  
(ZE%tbm2  
  就这样,“民风彪悍、工作难做”的姜家坞村,仅用不到20天,就完成了193户房屋签约;仅用40天,拆除违建近2万平方米。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糟糕的姜家坞,现在成了“正面典型”。 CbTf"pl  
Qag|nLoT  
  当记者7月份第3次来到姜家坞时,在村前新建的小广场,还偶遇了一个来自台湾地区的观光团。 ;x!,g5q"q  
Z-4K?;g'k  
  龙游县志棠村以前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农房整治工作,一开始并不顺利。 X;s 3y{ku  
t/v@vJ`vSH  
  “有的党员自己成了阻力。”志棠村党支部书记邵忠根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先看村干部,再看党员。只要村干部有一个做不到位,工作就推进不下去。” ~=`f]IL  
=,&u_>Dp  
  村支委吴寅军的父亲家里有十几平方米的违建,用于烧饭、堆放煤饼。父亲始终不同意拆除。吴寅军花了很大力气,终于做通父亲工作。吴家拆违后,第二天村里20多户人家,就跟着拆除了违建。 G ]L0eV  
) >>u|#@z  
  做农村工作,村干部的带头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党员干部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拆到自己头上,真那么容易做通思想工作? 92P ,:2`a  
3n.+_jQ>s  
  61岁的吴国敏,是衢江区塔石塘村老书记。在此次农房整治中,他家有3300平方米的违建被拆。这些违建原本租给开化一位做红木家具的老板,每年租金就四五十万元。此次拆违,吴国敏获得的补偿金大约62万元,不抵两年租金。 th.M.jas  
k1^V?O  
  记者见到吴国敏时,他口中念叨“不想再回忆”,但很快又打开了话匣子。 R7E]*:0}  
XsAY4WTS  
  以下为吴国敏自述: L"""\5Bn(  
$Qn& jI38  
  1985年,村里搞承包到户,我买来一台拖拉机单干。1989年,我自己办厂。当年,政府鼓励农民搞工业。这次拆的违建差不多全是那时候建的。 9O),/SH;:  
g>6:CG"  
  房子建了整整30年,就像自己的孩子。拆之前,我给干部说,这些房子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能不能帮忙反映?他们说,反映了,必须拆。 HO 266M  
89*S? C1  
  他们说:“你是党员,是老书记,要带头。”村里的书记和主任天天来我家里。他们都是我培养出来的,也不好说什么,就是总来我家坐着叹气说:“真的没办法。” bh=\  
Tjd& ^m  
  今年1月17日衢州“电视问政”后,他们说,明天不拆不行。1月18日,我家就拆了。 [=XZza.z  
v;)BVv  
  我每天看电视、看手机、看报纸,也知道一定会拆,但要说一点想法没有是谎话。干部来我家做工作,我跟着点头说“好、好、好。”但干部走了,一个人坐在这里就心痛。说党员带头容易,但挖自己的肉真难。 <ldid]o #  
c+szU}(f6(  
  我也有压力,要给家人做工作。拆那天,儿子说:“我拿刀去。看谁敢拆。”我老母亲也哭,喊着要去挖机下面躺着。 .Lr`j8  
:@:g*w2K  
  我把他们劝住说:“有什么也是我去沟通,不需要你们去。” r:fwrC  
P\D[n-&  
  我家在路口,过去又是村干部,肯定第一个拆。街后面有几个大户给我打电话,让我挺住。他们还说,我们给你找人,雇几十个老太婆在你房子里待着。 68v xI|EZ  
?~F]@2)5w  
  我直接回绝了。这种事不能做。千念头,万念头,党员就要跟着共产党走。我是党员,痛就痛我自己。 2"T8^r|U  
?,WUJH?^  
  拆的时候,我和母亲在旁边看着。挖机挖第一下,就像心脏被猛地撞了一下,疼得不行。第二下,我当场就哭了。等第三下,我干脆拉着母亲进屋,上床躺着,蒙头大睡,不看了。 &FL%H;Kfx  
k)$iK2I  
  实话实说,如果我在任,要推进工作,也会做跟现在村干部一样的选择。我家不拆,后面他们拆不动。很多人都看着,作为村里的老干部、老支书,要起带头作用。 IL!BPFG w  
`y1BTe&  
  抓工作就得软磨硬泡,当干部要习惯“热脸贴冷屁股” aj&\CJ  
@;||p eU  
  记者在衢州基层调查时,一些干部感慨,现在干部不好当。“好多老百姓,你同他谈话时,手机开着录音,你讲错一句,就被上网了。” 1k!D0f3qb  
h=X7,2/<  
  还有一些有过经商经历的村干部说:“当老板,员工不听自己的,可以随时辞退他;当村支书,老百姓不听你的,只能想方设法做工作。哪怕‘热脸贴冷屁股’,当村干部是常有的。” 5 T!&r  
-6u H.  
  说起这一点,不得不提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范村党支部书记吴梅仙。吴梅仙相貌朴实,却是有名的“爱美”书记。 3cmbK  
5|yZEwq  
  今天的范村是“美丽大花园”的典范——一座座洁白的农房,村民在庭院里种上花草,在门前屋后种上珍贵苗木,将近3万棵浙江楠在范村落地生根。 !Bag}|#  
ot-(4Y  
  但去年农房整治刚开展时,一些村民认为吴梅仙“个人争表现”,骂得很难听。吴梅仙当场哭了好几次。 Ly^E& ,)  
X32RZ9y  
  吴梅仙从2006年起担任范村党支部书记,一心扑在村务上。早年,她鼓励村民扩大养猪规模,对缺少资金的农户,自己垫付苗猪钱,并将饲料赊欠给村民。养猪多了,吴梅仙又带领村民建造一家一户的小型沼气池。每建一个沼气池,村集体补贴1500元,吴梅仙还自己掏出100元,作为额外奖励。 5\uNEs$T  
*}+R {  
  2014年,浙江推进“五水共治”,禁止农民继续在家里散养生猪。吴梅仙又自己出资,溢价收购村民养殖的生猪。 L=d$"Q  
slu$2-H  
  让老百姓一开始就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容易。哪怕自己委屈得睡不着,吴梅仙不跟村民们急。等村民气出了,她又继续上门做工作。有时候,村民看她哭得伤心,反倒过来安慰她。 2;&mkc K'  
?2H{^\<(e  
  骂归骂,哭归哭,但吴梅仙工作不含糊,反复上门到村民家里做工作,不怕“热脸贴冷屁股”,不怕“骂字当头”。抹完眼泪、继续笑脸相迎,跟村民摆事实,讲政策,说道理,直到说通为止。 613/K`o  
{]+ jL1  
  在衢州基层干部当中,流传着一句话:干部因为相信而看见,群众因为看见而相信。等群众看见村庄变美,或多或少,总会理解干部的工作。 ; ])I>BT[  
dz8-):  
  “想要做点事,总要受点怨气的。我一碗水端平,日子久了,大家也就无话说了。”时间长了,“骂不死的吴梅仙”的称号流传开来。 Bfbl#ZkyL  
jIKBgsiF/  
  吴梅仙的“美梦”,逐渐成为现实。现在的范村,因为率先申请“一村万树”工程,已有近3万棵珍贵林木浙江楠在范村落地生根。乡村风貌是十里八村的典范。 cYsR 0#  
lTn;3'  
  更可喜的是,范村还先后与10余家企业签订绿色期权认购协议,获得认购金107.5万元,叶子实实在在变成了“票子”。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理解吴梅仙,理解农房整治。 5fU!'ajaN7  
)URwIe{  
  一位九华乡干部对记者说:“吴梅仙这名村支书的确非常看重荣誉,但她软磨硬泡的工作方式,相对而言,群众积累的矛盾、反映的问题也是最少的。”


查看完整版本: [-- 干部不会啃“硬骨头”就建不了美丽乡村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 2003-09 PHPWind
Time 0.015011 second(s),query:1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