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广西大学学子沿着院士足迹感受“工匠精神” --]

中国企业员工互动论坛 -> 政工交流 -> 广西大学学子沿着院士足迹感受“工匠精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zj66 2022-08-08 18:16

广西大学学子沿着院士足迹感受“工匠精神”

 7月18日,广西大学桥梁调研团来到贵港、梧州、平南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广西区内三座由郑皆连院士主持设计修建的贵港西江大桥、梧州西江大桥、平南三桥展开调研,通过了解桥梁历史背景、运维情况,对当地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聆听桥梁故事,感受院士家国情怀、弘扬与传承大国工匠精神。 F9,DrB,B{  
  贵港西江大桥:时代记忆见证城市变迁
  1981年5月,贵港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该桥为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全长786.3米,是连通郁江南北的“便民桥”。贵港市城市管理监督局公用事业中心副主任谭洁雁向调研团介绍,贵港市西江大桥的建成,解决了市区交通依赖渡船的问题,连接起国道324线,使贵港市“水公铁”联运立体交通网络初具雏形。 !1$])VQWI  
  调研团在西江大桥展开实地调研 (梁静 拍摄)
  作为广西境内西江中游第一座公路大桥,该桥设计科学、严谨,在历经1994年、2001年两次郁江特大洪水的冲击后,仍岿然不动。 Hl{S]]z  
  “2016年之前贵港市区内没有可通车的大桥,35年来西江大桥是贵港市区内唯一可通车的大桥。”在谭洁雁看来,贵港西江大桥作为“城市主动脉”,这里交通流量巨大。即使近年来修筑了新桥分流交通压力,但它仍是贵港市民交通出行的首选之路。40多年来,贵港西江大桥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成为了连接港北和港南深厚情感的重要载体。 iT2B'QI=<  
  春去秋来,贵港西江大桥饱经岁月的洗礼逐渐老化。2017年10月28日,这座曾获国家建设部质量银奖的大桥迎来大规模的维护与修缮,在历时9个多月的维修加固后,贵港西江大桥恢复通车。 hHV";bk  
  这座桥不仅凝聚了老一辈桥梁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也成为郑皆连院士躬耕在拱桥建设领域中追求“精品”的生动写照。 e,W%uH>X  
  梧州西江大桥:坚固耐用凝聚匠心智慧
  新中国成立以来,梧州市先后建起9座城市桥梁及多座高速公路大桥,这些桥梁共同见证了梧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其中,梧州西江大桥便是最重要的城市桥梁之一。 NTYg[VTr  
  桥梁调研团在梧州市政工程管理处工作人员带领下前往梧州西江大桥进行实地调研,并就梧州西江大桥管理养护、运营情况、维修历史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H]ptH5  
  调研座谈会(陆雪雯 拍摄)
  1990年,梧州西江大桥在郑皆连院士主持下建成。作为市区主要交通要道,与一般桥梁相比,有跨度大、流量大、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等特点。随着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它逐渐成为了梧州市与区内外主要省区交通运输的枢纽桥梁。 ur:3W6ZKl  
  三十年间,梧州西江大桥桥面、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还曾受到两次严重的货船撞击。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梧州西江大桥仍然屹立不倒,并继续承载着无数梧州人民的交通出行,足可见该桥的坚固和稳定。 =A83W/4  
  梧州市西江大桥(樊展霖、程铭 拍摄)
  梧州市路桥维护部门主任陈振钢表示,对桥梁进行有效的养护工作,是延长其使用寿命、满足承载能力及通行能力、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据了解,八年时间里,梧州西江大桥运维成本不到500万,甚至比后建的桥梁还要低,大大节省了梧州市的桥梁管理维护预算。在这一方面,梧州市市政管理处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除了进行常规检查与检验、交通管制、预防自然灾害、计划性维修加固等工作外,梧州市市政管理处还提出要大力构建“智慧道桥”建设,以进一步完善监控中心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全市城市桥梁管理指挥中心调度功能。 xdp`<POn%  
  平南三桥:古稀之年,造“世界第一拱” R#%(5-Zu#R  
  2020年12月28日,郑皆连院士古稀之年又一力作——平南三桥建成通车,该桥全长1035米,主桥跨径575米,刷新了世界拱桥跨径记录,晋升成为“世界第一拱”。 6\g cFfo  
  平南三桥(樊展霖、程铭 拍摄)
  广西路桥集团项目部主任韦苡松带领调研团实地参观平南三桥,并向师生们介绍建造该桥时所面临的困难。 YQj2  
  地基不牢无法满足桥梁建造条件是首要难题。对此,郑皆连院士和团队潜心钻研,首创“圆形地连墙+卵石层注浆加固”非岩地基推力拱桥基础方案,将地基变成了“混凝土块”,书写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修建拱桥的传说。 @$[?z9ck"  
  韦苡松在介绍桥梁建造第二大难题时提到,“这座大桥大约使用了1万5千吨的钢材,在钢结构的加工、精度、安装上都十分具有挑战性。”面对这样的技术难题,郑皆连院士带领团队将研究走在设计、施工前面,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调研,指导团队首创采用基于影响矩阵原理的“过程最优,结果可控”扣索一次张拉计算理论,实现大跨径拱桥主拱圈线形控制技术的新突破,使9000吨拱肋合龙精度控制在2毫米。 NQJq6S4@  

ZX68 2022-08-13 03:15
vQosPS_2L  
_}lZ,L(w  
Q sZx) bO  
    弘扬与传承大国工匠精神。 ` Q|*1  
          


查看完整版本: [-- 广西大学学子沿着院士足迹感受“工匠精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 2003-09 PHPWind
Time 0.017718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