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新闻人必看!人民日报资深老记者教你写新闻人物 --]

中国企业员工互动论坛 -> 编采互动 -> 新闻人必看!人民日报资深老记者教你写新闻人物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吴小平 2016-10-12 13:48

新闻人必看!人民日报资深老记者教你写新闻人物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就没有新闻。范长江说:“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所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事实”就是真的人物、真的事件、真的环境、真的情景,这才叫新闻。新闻,不能虚构,不能夸张,不能假设,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胡编乱造。但是,新闻并不排斥描写,要生动准确地描述人物和情景,又要把新闻写得更生动丰满有吸引力,这是新闻记者理应练就的基本功。 8L&#<Ol  
人民日报资深老记者王艾生带您阅读名篇佳作,学习新闻写作技巧。 jbG #__#_  
[attachment=377773]         FkRrW^?5G  
m7d? SU  
)Z]8SED  
1937年2月,我国新闻界老前辈、“青记”创始人、《大公报》著名记者范长江,只身去了延安。他是白区进入延安的第一个中国新闻记者,写下了轰动中外的《陕北之行》对林彪、吴亮平、刘伯承、朱德、张闻天、徐特立、廖承志、林祖涵等人都有生动准确的描写。比如写刘伯承“身体看来很瘦,血色也不好,四川人有这样高的个子,要算‘高’等人物。他之有名,不在到了红军以后,西南一带,对‘刘瞎子’的威风,很少人不知道的。”特别是他写毛泽东,可谓大家手笔,入木三分:
 最后到的是毛泽东先生,许多人想象他不知是如何的怪杰,谁知他是书生外表,儒雅温和,走路像诸葛亮“山人”派头,而谈吐之持重与音调,又类村中学究,面目上没有特别“毛”的地方,只是头发稍微长一点。
-f'z _&KI  
      寥寥数笔把毛泽东的神态、形体、气质凸显出来了。范长江与毛 泽东在窑洞里彻夜长谈,文中说毛泽东“他喜欢谈战略,他在红大教 战略一科,说到战略,精神特别好了起来。”
[attachment=377774]
范长江说:“记者一定要多做各种各样的札记、读书、访问,观察和思考都要围绕着一两个大问题和无数小问题不断积累。记录下的 材料要准确,引录原文要一字不差,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范长江新闻集》1089页)范长江就是凭他长期的观察、思考、积累写出了追随红军长征足迹的通讯《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等名篇佳作。 \oaO7w,:"  
   《陕北之行》在《大公报》发表后,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各阶层的读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对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正确认识。1937年3月29日毛泽东写信给范长江“你的文章,我们都看过了,深致谢意!”
fghJj@ES  
著名女记者彭子冈,1945年8月就任《大公报》记者,她是中共地下党员,后任人民日报社记者。1945年,毛泽东为联合抗日的民族大义,亲去重庆谈判, 8月28日下午3点37 分,飞机降落在重庆九龙坡机场。彭子冈有幸目睹了这一历史镜头,作为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多年来的热烈向往,她终于见到自己的领袖,这种激动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不到一个半小时,她就写成了1500字的特写《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她用含蓄隐喻的笔墨这样刻画了毛泽东:毛泽东先主,五十二岁,灰色通草帽灰蓝色的中山装,蓄发,似乎与惯常见过的有些相似,身材中上,衣服宽大得很,这个在九年前 经过四川边境的人,今天踏到抗战首都的土地。
[attachment=377775]
Y(-+>>j_  
子冈又写道:“很感谢”,他几乎是用陕北口音说这三个字,当记者与他握手 时,他仍重复这三个字,他的手指被香烟烧得焦黄。当他大踏步走下 扶梯的时候,我看到他鞋底还是新的,无疑这是他的新装…… 9_&.G4%V  
毛先生敞了外衣,又露出里面的簇新白绸衬衫。他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显然对它很生疏。他完全像一位来自乡野的书生。子冈描写毛泽东的衣着、言谈、细微的举动等,细腻刻画了中共领袖毛泽东的纯朴形象,写出了毛泽东的特色,写出了记者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她的这篇特写成为名作,轰动了大后方。50余年后,子冈回忆起她写这篇特写的心情时说:“在长期热烈的向往之后,终于生平第一次,却又是在敌窟中见到自己的领袖,这种复杂的激动心情是难以抑制的,然而又是必须抑制的……我只能借助于敌后广大民众 渴望和平的心情在字里行间轻轻跃动,来吐露自己深藏心底的兴奋和担忧了。”(见《子冈作品选》1984年版360页)
▲1981年7月4日,人民日报5版刊登子冈回忆撰写毛泽东重庆之行经过的文章《毛主席在重庆》 h>fY'r)DAx  
邓拓细腻展现默默无闻的手工业者
R@ihN?k  
邓拓曾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是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杂文家、诗人、书法家及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他除了名震一时的杂文《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作品外,还曾写过一篇人物通讯《访“葡萄常”》,他这样叙述这种手工艺品的特色:一串串葡萄比那园子里新摘下来的也差不多,深紫色的薄皮上,复着一层轻霜,柔软的枝干衬着几片绿叶,叫你望见它们嘴就有酸甜的感觉。文中写到为保存这种绝代手工艺品,常贵禄五个姑侄几十年艰苦劳动,三个老姑娘一直没有嫁人。他写了她们内心辛酸痛苦,写了她们内心的欣慰、欢乐和自豪,写了她们三姐妹不同的境遇、不同经历、不同的内心世界,还写了“葡萄常”这种手工艺品流传至今给我们的思考,写了她们这种平凡又博大的行为给我们的震撼。
Bf8 #&]O  
[attachment=377776]
9/0<Z_b2  
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自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人,人海茫茫,世事沧桑,领袖与人民、英雄与凡人、男人与女人、富人与穷人、老人与少年、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幸运的人与命运多舛的人……真是多彩缤纷,千姿百态。
记者要写人物,写各种不同的人,无论是用什么形式什么体裁来写,最为重要的是去写人的心,也即是通过表象写人的精神,人的内心世界、人的灵魂。
这样,就写出了人物的特色,这就是成功的人物特写。
0(64}T)  
[attachment=377777]
_TkiI.'  
2o6%P}C  
0dXWy`Mn  
l.FkX  
2'N%KKmJ L  
;Q \Duj  
O,hT< s "  
T,5]EHea  
N U\B  
qA5tMZ^w  
)$Mgp *?  
=%p0r z|b  
qWy(f|:hYi  
ss.wX~I  
 
/wKL" M-%  
H71LJfH  
tpU[KR[-  
Q.@9"&)t  

笑看今朝 2016-10-12 14:04
谢谢分享!


查看完整版本: [-- 新闻人必看!人民日报资深老记者教你写新闻人物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 2003-09 PHPWind
Time 0.983342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