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让创新成为一 种技能 --]

中国企业员工互动论坛 -> 【创新】职工创新工作室 -> 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让创新成为一 种技能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柳雪松 2016-12-18 10:26

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让创新成为一 种技能

  2013年3月,马跃辉创新工作室创建挂牌。12名成员通过积极开展“技师上讲台”和“导师带徒”等活动,加速培养青年技术骨干,解决了实际生产中一批急难问题。3年来,工作室获国家专利3项,提出合理化建议600余条,完成技术革新14项,自制工装100余套,零件交付合格率达100%

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让创新成为一种技能
■许珊 卢雪梅


  25年前,刚刚脱下军装的他一脚迈进中航工业洪都生产车间,成为一名普通铣工。“刚进厂时,我看见还真有削铁如泥的刀具,非常震惊!也许是好奇心驱使,使我对这一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马跃辉说。

  凭借一手绝活,马跃辉频频荣获技能竞赛奖项,在公司、省、市、地区技能赛场上展露拳脚。

  2013年,以马跃辉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得到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认可,以点带面,带出了一支团结奋进的队伍。2015年,马跃辉获得全国劳模荣誉称号。2016年,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这些称号背后凝结着丰富的内涵。几年间,创新工作室孵化了一批技术成果,获国家专利3项,正在受理3项,提出合理化建议600余条,完成技术革新14项,自制工装100余套,零件交付合格率达100%。他们积极应用新设备,探索新工艺,优化加工程序,自制转换装夹平台,实现了普通机加工艺转数控机加工艺,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12名成员中,拥有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2人、特级技能专家1人、洪都公司特级操作师、高级技师、技师5人,工艺技术人员4人,推动了人才快速成长。

用技术创新为自己代言


  对于技术工人来说,最大的荣誉是什么?不是获奖,不是加薪,而是用自己的创新技术为自己代言,并得到推广应用。

  马跃辉在铣工岗位上,经过长期的锤炼,积累了一手绝活。他最擅长加工槽形件和薄壁形件的加工,而且,总能找到实用高效的加工方法。“铣床的特点是刀具不动、工件移动,关键点是对工件进行装夹固定;遇到特殊复杂零件,还得想办法自制装夹工具。”说起铣工专业,马跃辉自信满满。

  在工们友眼里,马跃辉的头脑里似乎装了神奇的集成芯片,总能冒出好点子解决“拦路虎”。马跃辉将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军人作风带到攻关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从首批手动铣工,到首台数控铣床,再到首批数控车铣复合机床,他不断升级铣工最新知识,还学习车工、钳工等专业工种知识,以提高数控复合设备操控技能。他说秘诀就是“理论+实践”“强力执行+用脑子干活”,用脑子干活,则是他创新工作的最直接反映,某型飞机起落架系统悬挂支架,由挂钩和一个“Z”型面组成,Ã-装在前机身与蒙皮相贴合,要求贴合面与蒙皮之间加垫厚度不能超过2毫米。由于“Z”型面为复合型面,在水平面与垂直面都为非90度角加工,受加工机床条件限制,加工角度难以保证,造成“Z”型面与壁板贴合不平整,间隙超过设计要求2毫米,零件不合格率较高。为解决这个难题,马跃辉通过对“加工角度难以保证”这一难点进行思考,自行设计制造出一套“钻铣靠模”,通过工艺员认可进行试加工,保证了加工角度及精度要求,使产品合格率从57%提高到100%,目前已编入正式加工工艺流程。

让人人都成为岗位创新的能手


  从一个人先进到一个团队先进,马跃辉投注了太多的热情与精力,他的关注点从个人成长转向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与释放。要“让人人都成为创新能手。”马跃辉不善言辞,但他用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同事。

  20多年里,马跃辉的正式徒弟有13名,非记名弟子难以计数。新生代徒弟梁欢已经成长为分厂最年轻的技师。“师傅一直在总结那些加工难度大、批量生产的零件加工方法,他经常上网查找案例,动手将零件图纸、实物图片、加工思路、机床运行程序、刀具行走路径视频编进教材,还让女儿教他制作PPT,在大课小课上给我们传授。不光我们深受启发,其他机床的同事,技术组的工艺员都愿意来听,效果非常好!”马跃辉的成功开讲,带了好头。工作室成员在他的带动下,陆续开展了车工、焊工的授课活动。

  为了使“人人都成为创新能手”,马跃辉和团队成员总结了四个“一”工作目标,即解决一项制约生产的关键零件加工工艺技术难题、总结一套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专业技能操作方法、培养一名善于解决问题的青年技术骨干、建成一支适应于公司生产任务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围绕四个“一”,马跃辉和团队成员以解决难题,总结经验,传授技艺的思路,确立了“先攻关、后培训”的“传、帮、带”工作机制。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每个成员都走上了讲台。“讲课的过程也是一个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我们相互学习,一个人的知识供所有人学习分享。”马跃辉颇有感触。他的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技术骨干,团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车工基本操作技巧》到《数控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从《氩弧焊理论基础与操作要领》再到《WFL M40机床在线测量的应用》,工作室成员把自己做过的典型零件以授课的方式推广经验,传授了某焊接盒段零件关键部位焊接、某外筒内腔高精度研磨、某细长轴零件深孔加工、某高强度钢钩件车铣复合加工等加工难点和操作方法,多人掌握核心工艺及其加工技术。

让创新成为员工攀科技高峰的梯台


  创造力往往被认为是少数天赋异禀的人才拥有的专利。然而,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经历告诉我们:创造力就像开车一样,只是一项技能,是可以掌握的。

  在2015年年底的总结会上,马跃辉拿出了四个账本,每一本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关于创新创效、攻关项目、队员成长等方面的内容。四个账本记录的不仅仅是劳模工作室成员的点滴经历,更是这个团队创新创效的一个缩影。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创新工作室的优势,马跃辉与团队不断完善工作室管理办法,逐渐总结出一套“一二三四”的运行管理模式,即一套制度、二类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三份协议(攻关协议、导师带徒协议、年度生产目标协议)、四种台帐(创新创效台帐、重大事项台帐、学习台帐、活动及获奖台帐)。这套运行管理模式明确了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实施技术改进、生产难点攻关、培训青年骨干人才为职责,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记录,形成管理闭环。

  工作室还以点带面,将攻坚克难的精神辐射至分厂各条战线。分厂新引进了两台大型五坐标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这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能否使用好,考验着工艺与操作人员。马跃辉主动请缨,和其他3名工作室成员组成团队,学习操作和编程。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设备厂家派了一位外籍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一切沟通都得通过翻译。跟着金发碧眼的“洋师傅”前后学了20多天,看着毛坯加工成形,一气呵成,那个利索劲让马跃辉叹服不已。机床通过卡盘装夹零件,与之前工作台装夹不一样,他和车工首席操作师张勇一起探讨加工方法。在试加工某个零件过程中,马跃辉敏锐地发现有个尺寸总是不稳定,他试着从刀具、程序上找原因,花费不少时间,但最终成功查实了问题——数控程序有个参数设置不正确。马跃辉和队员们细致分析,小心求证,终于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对这台先进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有“感觉”。

  “工业4.0时代,解放了体力,提高了效率,但更考验精细操控。”马跃辉不无自豪地说。他将带领“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抱定“让创新成为一种技能”的理念,深耕细作,为构建良性循环的创新平台而弦歌不辍。

柳雪松 2016-12-18 10:28
中航工业集团为“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授牌。
[attachment=396321]

马跃辉在会场代表劳模创新工作室发言。
[attachment=396320]  

蓝鹰 2016-12-19 23:03
祝贺许珊、卢雪梅佳作上平台首页大标!!!

无情 2016-12-19 23:32

263264 2016-12-20 05:56
    

mengjiye 2016-12-20 06:10

爱好作为 2016-12-20 06:47
  

羊君 2016-12-20 07:27
恭喜文章上大标!

羊君 2016-12-20 07:27
感谢柳老师的分享!问好!

蓝鹰 2016-12-20 07:47
祝贺上首页大标!

何爱平 2016-12-20 07:59
祝贺佳作上大标

何爱平 2016-12-20 07:59
  

何爱平 2016-12-20 07:59
为创新成为一种技能点赞

言青 2016-12-20 08:10
  

刘纯庆 2016-12-20 10:32
      


查看完整版本: [-- 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让创新成为一 种技能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 2003-09 PHPWind
Time 0.015194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