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正方】抬高评先评优门槛将“吃先进”拒之门外 --]

中国企业员工互动论坛 -> 【探索】观点擂台 -> 【正方】抬高评先评优门槛将“吃先进”拒之门外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爱好作为 2017-01-07 13:38

【正方】抬高评先评优门槛将“吃先进”拒之门外

                          抬高评先评优门槛将“吃先进”拒之门外
              一年一度的单位和部门评先评优本来是一种激励机制,就是要职工在工作上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浓厚氛围。可如今却成了先进没人想干,没人愿意接手的“烫山芋”,甚至先进荣誉让人成了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负担,这不得不引起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身边,那些被评上先进的职工,其先进性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如果稍加留意,我们都不难看到,这些先进在推荐和评比中的玄妙之处。从评选程序上看,通常都是由上级摊派下来的先进名额,再由下面推荐评选,最后附上先进事迹材料,就算大功告成。按说评先评优是需要用成绩和具体事例来说话,特别是在推荐评比这个环节上,一般都是领导意见占一定的比例;群众意见也要占一定的比例。在评比的过程中,你说某人好,他究竟好在哪里?这不但要说清楚,而且还得要有打动人、感染人的具体事例,这同时也是评比依据。
             可事实上,我们有些单位和部门在推荐评比先进时,并没有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程序,而是想到一出是一出的胡乱推荐评比。如有轮流坐庄、上面领导钦点、一人建议众人抬轿子,等等。如果某个人已贴上先进的标签后,那么只要是成绩,不管是不是他的统统都要加到他的头上。唯有这样,其先进事迹材料才显得厚实、有分量。
            可是,这里又出现一个真空环节,那就是报上来的先进事迹材料,有关部门有没有认真核查?对先进人物在德能勤绩方面,有没有在职工群众中间做进一步走访和调查?但是,从现在大多数单位和部门对报上来的先进事迹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普遍存在“你怎么说我怎么信,你怎么写我就怎么收”,对下面评上来的先进和先进事迹材料没有丝毫的质疑态度。这就可能导致先进含金量不高,大家要“吃先进”的症结所在。
           举个例子:有个职工每隔几年都被单位推荐和评为先进,周围群众很不服气。但是,职工往往只有在背后发牢骚的份,却没有更改主观意见的份。因为这先进既是单位的荣誉,也是被评先者所在部门的荣誉。于是,单位把这次评选先进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但动员周围群众在电视采访时为其脸上贴金,同时还组织笔杆子们为其写先进事迹材料。说实话,群众对着镜头说得话根本就不是发自内心的,笔杆子写的事迹材料也是挖空心思移花接木得来的。
     就在这样精心策划、轮番炒作,一个有“分量”的先进就隆重出炉了。后来,听周围群众私下说,这名职工当先进已经都疲沓了。因为是老先进,所以该享受的待遇都享受到了,在最后几次评上先进后,他也不知道请大伙吃个饭。也许,这位职工在前几次评上先进后,都上下打点过,才将与自己评上先进有关联的人封了口。如今,他可能意识到,现在再评上先进对自己也并无多大意义了,所以对上下关照的人群也没有“意思意思”,所以才遭到众人在背后一片非议。
     因此,笔者认为,先进之所以是先进就在于其出类拔萃,有过人之处,与众不同的佼佼者。所以,我们有关部门在给下面定先进名额时,也要做到宁缺毋滥,绝不能把先进当成一种福利,搞摊派,更能在评先评优上降低门槛。大家在评选评优上,只有秉持对自己,也是对推荐评出的先进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评选评优的程序“公开、公平、正正”的原则。既要见人见事,又要看群众对先进的真实评价。只有层层审核、从严把好先进入口关,把真正的先进比出来;把先进性亮出来,挤掉评选评优中不切合实际的水分,才能让“吃先进”者没油水可捞,这样评选出来的先进人物,才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

爱好作为 2017-01-08 10:21
欢迎各位老师多赐教!

爱好作为 2017-01-14 07:47
抬高评先评优门槛将“吃先进”拒之门外

初卫平 2017-01-14 17:45
认真学习老师的作品

爱好作为 2017-01-15 18:13
感谢初老师关注和支持!


查看完整版本: [-- 【正方】抬高评先评优门槛将“吃先进”拒之门外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 2003-09 PHPWind
Time 0.014597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