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李东辉:无缘之物 --]

中国企业员工互动论坛 -> 原创天地 -> 李东辉:无缘之物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dongzi 2017-09-04 07:54

李东辉:无缘之物

无缘之物 U9d 0nj9 j  
{c'2{`px 5  
李东辉 1mLd_ ]F'F  
cH&-/|N  
t4a/\{/#9|  
终于下定决心,我把小屋里仅有的一盆文竹请了出去。 #+v Iq?  
RJo"yB$1e6  
所谓下定决心,就是忍痛割爱,因为太在意,就有了太多的牵挂,牵挂太多就感到累,这是一种悖论,难以调和,只好做出选择,文竹之于我便是如此。 ~VRt 6C  
j{i3lGaN  
所谓仅有,是说我的屋里没有别的花木,只有这么一盆文竹。 7gLN7_2  
: "|M  
我对人所艳羡的奇花异卉兴趣不大,总觉得它们虽奇美、珍贵,却过于娇气。花与人大抵都是如此,太美丽、漂亮就难以伺候,一步留神,稍有懈怠,它便给你一点颜色看看。诸如这等让人如履薄冰式的娇美,我宁可不生痴心妄念。所以我对太过娇嫩的花兴趣不大,只有文竹似乎是个例外。 1e 8J-Nkj  
T+OQa+E@P  
第一次见到文竹,大约是三十年前,只那么一瞥,就被它的气质与神韵深深吸引住了。那淡淡的绿,柔而不娇,秀而不俗,一团清气似有若无,愈加给文竹凭添一种动人心魄的视觉冲击。文竹形似松,貌似槐,恬静中不失挺拔与遒劲。若将文竹喻做人,文竹该是武士群中的谦谦君子,悍妇堆中的亭亭少女,似这等别具风韵与品格之物,岂有不爱之理。 \,-t]$9  
e;y\v/A  
从对文竹一见钟情,到拥有一盆文竹,期间整整隔了三十年。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原因,否则到花市上买一盆就是了。然而,我终未到市场上用钱去量化那份珍藏于心的美好与挚爱。 yEnurq%J  
5Iv3B|u  
去年春天,一位友人将一盆文竹幼苗送到我的面前,同样是没有什么理由,他说就想送我一盆文竹,如此而已。 2{v$GFc/  
TTS.wBpR,  
三十年得一爱物,自是欢喜异常,被加珍爱。最初的日子,我几乎把全部心思都给了这盆文竹,其情状有如离散多年忽又邂逅的青春恋人,除了欢喜,珍爱,还隐隐有着些许担心和忧虑,惟恐因了自己的不慎,再度失去这份姻缘。我时而给文竹浇点水,时而为它施点肥。清晨起来,把它端到阳台上,到了中午,又恐太足的阳光把它晒着,就又把它搬回阴凉处的书柜上。指尖时而情不自禁地从文竹那纤细柔嫩的枝叶上轻轻抚过,是表达心中的爱意,也是一种试探。 %>dCAj"  
u7_IO  
然而,文竹似乎并不领我的情,终不见它的蓬勃之态,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仿佛有多少委屈与无奈压在心头。 9t.u9C=!F  
qP"+SVqC  
可是,文竹的确是可以长出很好的形态来的。再者说来,它也并非什么娇贵稀有之物,寻常人家都是可以养的。想是我不了解文竹的生长习性和养植方法。于是找来一大堆有关文竹的资料,边虚心向人求教,边按照资料中的介绍对它加以小心伺候,其用心之良苦,着实令我怀疑我与文竹到底谁是谁的主人,谁是谁的仆从。难道养花弄草的乐趣就是整天殚精竭虑的去侍侯它们吗? %nTgrgS(=  
_B@=fY(g!  
本以为这样做就可以博得文竹的欢心了,然而,还是不行,此后的日子,文竹长得依然是那么别别扭扭,委委屈屈,全不见三十年前那株文竹的影子。有朋友来家小坐,总是笑我:“看你这文竹养的让人看着直想落泪。”更多的情形是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抑或是不屑于对它加以评优品劣,没有别的解释了,只能说我与文竹无缘。既是无缘,纵使费劲心机也枉然!倘使再把文竹留在室内,那便是不识时务了。 g:l5,j.K  
woctnT%"Q/  
心念及此,我把文竹悄悄端到了室外。 nN=o/zd  
-R ^OYgF  
作者简介:李东辉,男,1962年生。1984年大学毕业后不久因病导致双目失明。此后开始文学写作,发表散文、随笔、小说三百余篇,百余万字。散文随笔集《黑暗中的触摸》获廊坊市第八届“文艺繁荣奖”,首届全国残疾人优秀作品二等奖,散文集《在看不见的世界中》获首届“浩然文学奖”二等奖,第九届廊坊市文艺繁荣奖特等奖,散文《我没有草原,但我有过一匹马》获河北省第一届散文大赛第一名。

dongzi 2017-09-04 07:54
创|作|心|得 +:hZ,G?>  
E4a`cGb  
李东辉 3yWu-U \k  
 As&=Pb9  
残障是一种限制,是一种困厄。因为限制,我们要挣脱,因为困厄,我们要突围。而这个挣脱与突围的过程就是生命张显其意义和风采的过程。二十多年来,正是在这样的挣脱与突围的过程中,我体悟到了精神层面的真实与心灵世界的丰富。懂得了爱的真谛。也就是德国神学家舍勒所说的那样:“爱是先于一切信仰而存在于我们生命之中的属灵。这不需要理由的爱便是我们敢于面对一切苦难,并且以歌唱的姿态走上生活之路的理由。 )T-C/ 3  
He#5d!cf:M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活在有形与无形的限制与困厄之中。我们都面临着一个挣脱与突围的问题。没有限制与困厄感的人生是不丰富不完满的。这大概就是哲学、文学、甚至宗教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被消灭的原因所在,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的理由了。

dongzi 2017-09-04 07:54
文章来自 新锐散文。

煤缘 2017-09-05 14:19
感谢张老师的精彩分享!

煤缘 2017-09-05 14:20
张老师太给力了!

煤缘 2017-09-05 14:20
问好张老师!

1956whsg 2017-09-11 16:16
        

煤缘 2017-09-13 08:58
问好张老师!


查看完整版本: [-- 李东辉:无缘之物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 2003-09 PHPWind
Time 0.020680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