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人民网评:老支书看升旗落泪告诉我们什么 --]

中国企业员工互动论坛 -> 企业员工评“媒”广场 -> 人民网评:老支书看升旗落泪告诉我们什么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登高的温石 2017-09-21 15:11

人民网评:老支书看升旗落泪告诉我们什么

9月17日,82岁的黄大发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看到天安门,第一次看到人民大会堂,第一次看到了广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不禁流下了泪水。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的老支书,被誉为当代“愚公”,获得过“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iKY-;YK  
Of!|,2`(  
黄大发手持国旗、用手拭泪的场面,极其感人。他的泪水中,有激动,有喜悦,也有感慨——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跋山涉水赶到北京,只为一圆“看升国旗”之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据报道,在80岁生日前,黄大发说:“活了80岁,最远的地方就去过遵义市,我想有生之年去省城看看。”在贵州省委大楼“为人民服务”的碑刻前,黄大发久久伫立凝望。两相对照,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了老人坚守着理想信念。 C>M6&=  
6mX:=Q  
黄大发,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他的功绩足以让人仰望。当年作为一个年仅20来岁的农村大队长,他带着数百个村民,钢钎凿、风钻敲,前后历经30余年,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长10公里的“天渠”。用一组数字来形容就是:一生只为修一渠,历时三十六载,吃尽千般苦,历经万般难,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开凿出万米长渠。 8XgVY9]Qm  
 eMzt jN  
这条渠被赞为当地的“红旗渠”,因为彰显了红旗渠精神;这条渠也被视为生命渠,因为解决了当地民众的吃水困难。今年4月,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在颁奖现场,一幕幕黄大发带领村民修渠的故事在大屏幕上重现:腰间拴着缆绳在悬崖上测量、用铁锤凿坚硬的石块、拿着一把锄头巡渠的背影……但凡看过这些画面的人恐怕在感动的同时也无不震撼。 /1U,+g^O>  
aQC 7V!v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时代楷模”黄大发显然就是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有担当,也有能力,带领乡亲靠辛勤劳动改变了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E|\3f( aF  
V` U/'N-ay  
在黄大发身上,有太多让人感佩的事迹。比如他说过,“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不然贫困老是改变不了。”“我要实现通水愿望,这一次,拼了命也要干。”说到就要做到,身为村支书的黄大发干在前头。据报道,从材料运输到实地施工,年近6旬的黄大发总是冲在最前面。放炮需要的炸材,是他来回步行36公里到乡镇背回来的。筑渠需要的水泥,也是他亲自到县城“押运”回来的。把苦留给自己,把甜留给乡亲,黄大发就是这样的人。 ;B(;2.<"J  
dfnX!C~6\  
什么是不忘初心?什么是不等不靠?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黄大发用行动给出了答案。更难能可贵的是,黄大发不只是修渠,还带领村民修村路、架电线、建学校,2003年退休后,巡渠、清淤成了他坚持做的事。从2016年起,黄大发带领大伙种植柚子并套种辣椒,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久前,黄大发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可谓实至名归。从20岁到80岁,奋斗的脚步没有停歇过,党和人民都没有忘记。 L{zamVQG  
e_\SSH @tw  
有人说,“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黄大发的坚持,让世人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最值得放大的闪光点。黄大发带领大家修的人工“天渠”被称为“大发渠”,正体现了当地民众对他的认可。现实中像黄大发一样可敬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他们都有着令人敬佩的先进事迹,向他们致敬,也别亏待他们。


查看完整版本: [-- 人民网评:老支书看升旗落泪告诉我们什么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 2003-09 PHPWind
Time 0.017765 second(s),query:1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