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电影需要寻医问药:快餐化、世俗化拉低审美品位 (2篇回复)
- 《我们诞生在中国》:纪录片气质的剧情片 (2篇回复)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还原北京非遗记忆 (2篇回复)
- 暑期档"清流"电影遇票房尴尬:口碑好却换不来排片和票房 (2篇回复)
- 评:“天价片酬”请明星“愿打愿挨”也不妥 (2篇回复)
- 《三体》《北京折叠》译者刘宇昆:两次获得"雨果奖" (2篇回复)
- 余秋雨:宁做不成功君子 不做很成功小人 (2篇回复)
- 战争题材开启“霸屏”模式 “质感”或成荧屏制胜关键 (2篇回复)
- 光明日报:"天价片酬"愈演愈烈 演员高片酬"虚火"如何降 (2篇回复)
- 动物小说大王突遭读者质疑 作品文字粗鄙常识性错误多 (2篇回复)
- 法国大导演揭秘好莱坞潜规则 遗憾错过《艺伎回忆录》 (2篇回复)
-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几代学人的共同记忆 (2篇回复)
- 经典歌剧《小二黑结婚》复排 87岁郭兰英给年轻演员说戏 (2篇回复)
- 往事与回想如何“微”呈现? (2篇回复)
- 《总法律顾问手记:律政职场胜经》:前行有你,不亦乐乎 (2篇回复)
- 《自私的基因》:一个生物学家的"科幻小说"争议了40年 (2篇回复)
- 这本谈校园霸凌的书,有太多悲伤的故事 (2篇回复)
- 梁衡2016年印痕最深的两本书 (2篇回复)
- 著名作家贾平凹:文学永远关心的是人本身 (2篇回复)
- 村上春树自传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出版 书中自陈内心 (2篇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