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工的苦恼:技工请求:别让我们“包打天下”了
技术本领高,被企业重用率就高,自己显山露水的机会就多。这让原本还佩服他们的员工反而不服气:“不是我们不能干,而是没给我们机会!”无形中,在被重用的技工与班组其他员工间产生一道障碍,使被重用者陷入尴尬境地。【事件】技术尖子拒绝工长重任
周磊、邓杰是张家界工务段探伤二组的技术尖子,探伤技术叫得响、过得硬、发现伤损也特别多,遇到大型站场、薄弱区段,工长都会优先安排他们推机。可是近日当工长在石门北站再次对他们委以重任时,他们却说:自家的“责任田”自家种,别老把“旱田、涝田”分给我们!这使一贯信任他们的工长莫名其妙。
笔者经一番调查和采访发现,这两位技术尖子对工长派活产生的强烈反应来自企业长期对他们的不合理使用。周磊告诉笔者:从历年伤损分析资料上看,90%以上的设备问题都发生在大型站场和薄弱区间。在这些地段推机,由于漏检率高,机手责任重大,劳动强度往往是正常作业状态下的几倍,时间长了,难免吃不消,把难“剃”的头都叫我们“剃”,感到压力太大。
把困难地段都留给技术尖子检测,让其他员工在劳保区间走走过场,当当甩手掌柜,省心又省力,对此,其他员工并不领情。
老探伤工向绪体掏出了心里话:“刚开始还有点解脱感,可这甩手掌柜当久了,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自信心受挫伤。”
还有的员工不服气:“不是我们没这个能耐,而是我们没这个机会!”
这种现状随即产生的负效应是,让更多员工滋生惰性:反正再卖力领导也看不上咱,算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吧!
探伤二组的这一现象引起了领工区干部的注意,经过调查他们发现,这种问题并非二组特产,在其它几个班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车间生产总结会上,领工员戴克庆这样责问各班组的工班长:为什么不想想办法,拿出有力的举措,将技术尖子的经验转化成大家的经验呢?
于是,该段探伤领工区又立一项新规定:从今往后,各人的任务各人完成,任何人不得挑肥拣瘦;技术尖子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得安排额外的生产任务。同时,领工区每个月都组织探伤工进行两次推机练功学习,安排技术尖子从旁指导;对现场探伤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组织大家共同会诊,力争以后线路薄弱区段不再由技术尖子“包打天下”。
图:技术尖子周磊(左一)、邓杰(右一)正在张家界站场内对线路设备进行推机检测
【笔者感言】给“弱者”一些锻炼机会
毫无疑问,在领导心目中,技术尖子们检测过的线路安全可靠、让人放心。可是,少数技术尖子出场率高的生产现实,却引起众多员工的心理失衡,使更多员工缺少了学习、实践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企业普遍忽略却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损失的一个问题。
“能者多劳”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少基层管理者也喜欢让“能者”多劳,原因就在于“能者”办事让人放心、效率高,于是无论大事、小事,遇事就找“能者”,却忽略了此做法在基层班组里引起的负面效应。
首先,不利于“能者”的成长。试想,如果让“能者”整天忙个不停,疲于应付,既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总结提高,也容易导致其身心疲惫。在企业向信息化、高速化和现代化飞速迈进的过程中,身心俱疲且没时间充电的“能者”迟早会退化为“弱者”。
其次,不利于“弱者”的进步。在任何单位或者部门,一段时间里的工作量总是有限的,当大部分工作落到“能者”肩上时,“弱者”们就会清闲无事,最多也只是“跑跑龙套”,干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又使“弱者”们缺了锻炼的机会,能力提高慢,更容易伤其自尊,还容易使其逐渐丧失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在众所周知的“木桶理论”中,增大木桶容水量的关键,不是增加那块最长的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补长那块最短的木板。只有把技术尖子的经验变成众人经验,员工整体素质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才能提高。
从张家界工务段探伤领工区的新做法可以看出,基层车间、班组管理者在注重充分发挥“能者”作用的同时,更要地给“弱者”一些锻炼的机会,这样既为“能者”减了负,又给“弱者”多些锻炼机会,两全其美。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达到整体推进、人人争先、共同提高的目的。
■李启恩
回复: 热点聚焦:技工的苦恼:技工请求:别让我们“包打天下”了
看资料,本文作者是一名班组长,作为班组长能有如此写作水平,文章上了国家大报,这是很不简单的事。我感觉,你的稿件充满了工人味道,散发着浓厚的班组气息,这也许是编辑用你稿的主要原因吧!作者既然是班组长,为什么不去参加班组天地主办的全国班组长联谊会呢?赶快去报名吧,就在首页。 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