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北京行
文\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陈辉母亲老了,去北京,一直是她的心愿,2017年的初夏,母亲坐在高铁上,奔向了她心中的圣地。
“妈,吃点东西吧,到北京还有几个小时”陪同母亲逛北京的我,关心地询问。
“不吃,不吃”母亲头也不回地盯着窗外,手摆了摆。
望着母亲一头的银发,欣慰的是,她老人家终于答应出门了,几次错过,几次或这或那的原因,北京,终于就要到了。头些天,母亲扳着指头,讲述着她与北京的一面之缘。
五十多年前,十八岁的母亲从西南川地,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人生地不熟,还没来得及看看她心中的首都模样,下了火车接着转乘火车,就闯到东北,参加了大庆油田会战。谈起那段往事,母亲如数家珍,大庆的寒冷,大庆的艰苦还有大庆人的乐观以及一股战天斗地的豪情。
石油,亦如母亲身体内的血脉,从她闯进石油行业后,一生相伴。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石油人,对于石油会战,几乎所有的石油人都明白它的意义,一声令下,披星戴月转战南北。母亲在冰冻的防空地洞里,接到了参加南方某地的石油会战通知,她二话没说,卷起被子打成行装,于是,就有了母亲第二次与北京的匆忙一瞥,同样,她没有来得及进城,擦着北京的边缘,奔向一块有着石油的新天地。
母亲是辛苦的,更是坚强的,在大庆,她把自己整成了女汉子,没有她不能干的活,护士、电工、车工,什么岗位缺人,母亲就冲上前去,谈起当时情况,母亲曾经笑着告诉我,那时,只有勇气,做啥都不服输,干不好也要争取干好,没有困难可讲,全身心投入。带着这种良好的品行,母亲跨河过江,转战了几次石油大会战,最终,她落脚在江汉油田,并且在此,完成了她的石油使命,光荣退休。
“老了,再不来,走不动了”母亲突然叹息一声。
一直以来,母亲在我眼里,就是坚强形象代表,听到此话,忍不住心底一酸,人都会老去,可我们父母这一代石油人,真的是一代石油人之歌。
北京很大,充满了现代化气息和传统文化的展现,母亲就像个好奇的孩子,一路东张西望,不停地询问,故宫、天安门、王府井大街、鸟巢、毛主席纪念堂等等景点,她离开时总有些依依不舍。当黎明的曙光撒向大地时,在母亲的坚持下,目睹升国旗仪式,她说自己是中国人,不看看升旗仪式,就不是爱国。母亲是虔诚的,望着国旗缓缓升起,我看见她眼含热泪。
几天的北京之行,就要结束了,能去的风景都去了,在全聚德酒楼吃烤鸭时,问起母亲还有什么地方想去看看,母亲放下筷子,两眼望着窗外很久,“北京我来过了,还想看看中石化总部在哪?”,话音一落,作为母亲的儿子,被这句话深深感染了。
过去,母亲常挂嘴边“我们是石油部的工人”,随着时代变迁,改革的发展,她退休时,已经是中石化的退休员工了,作为老一代的石油人,他们对石油的情结始终那么挂怀,走到北京,想看看中石化总部,这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于是,朝阳门外的大街上,在这个初夏的清晨,一位银发老人,驻足在中石化总部大楼前,她仰望着高高的楼,亦如回望风餐露宿夺油忙的青春岁月以及几十年来的石油生活。
“给我拍张照片”母亲突然发话,仿佛记忆中,这是母亲第一次主动要求拍照片。
镜头锁定,母亲微笑着,其背景是中石化总部大楼,时间瞬间在那一刻成为永恒,母亲的北京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身边的行人多了起来,搀着母亲上了出租车,母亲回望了一下那座大楼,转身叮嘱我说“好好工作”,这句话,母亲对我说了无数遍,可此时此刻,这句话,更让我明白了它的真正内涵和分量。 感谢玲子老师置顶操作!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