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我和母亲的纽带
来源: 中国石化报作者: 崔连军收到快递,我马上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东西到了。
母亲经常给我寄包裹,以前通过邮局寄,寄些木耳、松子、榛子、蘑菇和玉米面。如今,上千公里的路程,三天就能寄到。
于是,以前不方便邮寄的米肠、打糕、辣白菜、酸菜等,母亲也开始给我寄了。
二十几年来,包裹一直不间断地寄来。我呢,从少年变成了中年人,母亲则从中年变成了老人。
以前,母亲从邮局寄的包裹,通常是自己用布缝制成的大口袋。每次看到细密整齐的针脚,我眼前就会出现母亲带着针线包,在邮局一针一针给包裹封口的情景,耳边总响起母亲的声音:“剪断线头,抽一根线,封口就能打开。”
每次看到缝制包裹的布,我总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会努力回忆,这是儿时的旧被单,还是母亲那件穿了多年的旧衣服?
母亲怕东西寄丢,从来不在包裹布上写收件人地址,一直是写在一块小布片上,再把小布片缝在包裹上。
现在,快递公司喜欢用纸箱,母亲不放心,把要寄的东西用塑料袋裹了一层又一层,再整齐地放在箱子里。
每只纸箱,她都装得很好,不留一点儿空隙。如果寄来一双鞋,鞋里的空间她也会利用上,塞点儿东西。
我对母亲说:“不用买了,不用寄了,我什么都不缺,这儿什么都有。”
后来,我不劝阻母亲了,因为我发现,母亲先给我采购并寄出快递,再打电话告诉我她是怎么选购的,怎么自己洗自己切,哪个是给我的,哪个是给儿媳妇的,哪个是小孙女的。
我能听出来,电话那头的她,很开心。不论是什么方式,能让母亲开心,不就是儿女孝顺她最好的方式吗?
如今,母亲身边的老姐妹也渐渐知道,她的小儿子在南京,她这几天又忙了,又开心了,又寄出包裹了。
日子长了,我也开始寄东西给母亲。吃的,用的,洗出来的照片……我知道,很多东西在母亲那边的超市有卖,但包裹是情感的传递,是无言的交流,是亲情的纽带,必须要寄。
我装箱封存,母亲收货拆箱,我们之间就有了心与心的交流。
谢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 1楼(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问好尹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