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发表于 2010-6-17 14:57:57

群星璀璨劳模风采之轧钢能手李能钢

    在冷轧厂,只要问起李能钢,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并且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李能钢,不简单,特别能轧钢。”



   带着军人顽强朴实的作风,带着年青人的热情和朝气,1982年,21岁的退伍军人李能钢走进冷轧厂轧钢车间。

   在紧张有序的钢厂,在具有现代化技术工艺的轧机旁,李能钢被现代化大工业的磅礴气势所震撼,陶醉在现代化工业技术创造的完美精致的钢铁世界中,他的心随着冷轧厂特有的节奏跳动,人融化在冷轧厂火热的生活中。李能钢很快熟悉了冷轧厂,爱上了轧钢这一职业,爱上了五机架这个岗位。

    喜欢轧钢就要轧好钢。李能钢知道,要想在现代化的轧钢厂站住脚,轧出好钢,有所成就,没有技术是不行的。他从上岗的第一天起,便狠下功夫,啃透了轧钢、工业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业书籍,记下了十多万字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笔记。为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刻苦学习生产技能,再到岗位上去实践、摸索。

   要想常年轧出优质钢,光熟谙本岗位的技能还不行,还必须在轧机的每个岗位上“打通关”。于是,李能钢除干好本职工作外,一有空隙便跑到五机架其它的岗位上观察、学习,掌握五机架不同岗位的操作技能。尤其是李能钢成为五机架的主操手后,学习技术和技能热情更高。他说,我一站在主操作台上,就有一种兴奋感,总想把参数调得合理些、更合理些。李能钢这样精益求精地要求自己,很快就将轧钢“十八般武艺”练得得心应手,并在技能比武中荣获“轧钢能手”和轧钢状元的称号。

   1995年,冷轧厂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五机架控制系统改造是这次改造的重点。改造后的五机架自动化程度更高,并且主要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主控台7个显示屏上全是外语。为方便职工操作,武钢要求外方将英语汉化,但对方开价就是30万美元。作为五机架主操手,李能钢主动找到厂领导请缨:我就不信攻不下英语这只拦路虎。

      这时,有的工友说,显示屏满是“钩子款子”,单词成千上万,时间又这么急,不要说你李能钢才高中毕业,就是正规大学生恐怕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拿下,你就别逞这个能了!可固执的李能钢偏要知难而进,他把英文打印出来,没日没夜地对着字典“按图索骥”,工业英语专业性很强,又有大量的缩写,光靠字典还不行,他又参加了厂里举办的操作技术培训班,虚心向专家请教。结果,仅一个月就掌握了全套生产流程。

      站在控制台前,李能钢看屏幕、查数据、按旋钮,左右开弓,犹如运筹帷幄的将军,让改造后的五机架欢快地运行。



    1996年,冷轧厂大规模技术改造后不久,勤学钻研技术,工作吃苦耐劳,尤其是轧钢水平出色的李能钢担任了丙班班长。

    刚担任班长时,李能钢的想法比较简单,他认为只要自己以身作则,作好表率,就能够当好班长。但事实远比李能钢想得复杂。丙班十几个人,年龄层次差别较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为岗位之间不能很好配合,不时出现产量、质量方面的问题。

   李能钢十分焦急,他把全班人员的结构、思想状况、技术水平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工作的经验教训,在车间和班组人员的支持和配合下,对丙班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技术力量重新搭配,把技术水平高和责任心强的骨干放在重要岗位上。

    人员调整后,李能钢又在丙班实施新的管理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奖金主要以轧钢卷数计算,在班内大家推选出一个人来记录每班每人的卷数,辅助工作也安排专人记载考核,考核员计算奖金。每班统计,当天公布考核结果,月底公开奖金分配。李能钢这样考核公开公正,奖罚分明,调动了全班人员的工作和管理的积极性。班组由一个人管理变成了全员管理。

   但新的考核制度实施不久,丙班就发生了一件考验李能钢和新的考核制度的事。一次夜班,五机架处于待料状态,丙班有位老师傅,未打招呼离厂回家了。李能钢知道全班人都在看着他,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制订的规章制度今后就很难执行,班组管理就会流于形式。深思熟虑后,李能钢决定对这位老师傅照章办事。

    公布考核决定后,李能钢又第一时间赶到这位老师傅的家里,告诉他考核决定,并与这位老师傅交心谈心,告诉老师傅自己这样做的理由,老师傅又错在何处。寓情于理、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这位老师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做了检讨。

   新的考核制度执行时间一长,班内所有人都认识到,李能钢的考核一碗水端平了,他这样做是对的,对班组和个人都有好处。大家理解了,由开始的怀疑和不适应,最终变成了拥护和支持,班组管理走上了正轨。

   新的考核管理办法使丙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事故下降,成材率上升,违纪现象消失,还创下了班产历史纪录。

   2003年,冷轧厂又进行一次大规模技术改造,酸洗机组和五机架连为一体,丙班人员增加了,管理范围扩大了,李能钢继续采用这套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当了班长,抓管理多了,但李能钢一点也没有放松自己对轧钢技术的追求,往操作台上一站,李能钢就要按程序、按标准轧制成千上万吨的优质钢材。这是他对班友的要求,更是对自己的要求。凭着对工作的认真和钻研,他练就了一身高超的轧钢技巧。车间技术员说:“只要是李能钢在轧机前,只要是他所带的丙班在轧钢,卷卷都是优质钢。”

   由于轧制张力的作用,一卷钢收尾时卷齐很不容易,常导致设备损伤和质量缺陷。这是困扰轧钢行业的一道难题。李能钢带领大家苦练操作,练就了精确收尾轧制的独到本领。一次刚好有外国数模专家在场,由李能钢轧制薄规格钢材。按常规,这样的薄规格钢材在收尾时很难卷齐,李能钢做到了一个班全部顺利卷齐收尾。一贯挑剔的外国专家佩服得竖起大拇指:“看李能钢先生轧钢,像欣赏小提琴演奏一样优美。”

   2002年,李能钢接到了一个特殊的钢种轧制任务。这是个全新的钢种,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厚度公差要求极其苛刻。

   面对操作技术难度大、工艺要求精、质量要求高的挑战,李能钢和工友们齐心协力,接连克服了在试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成功地轧制出合格的高难度钢种,产品质量得到了行业认证,为武钢产品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



   李能钢爱轧钢,这种爱有时甚至超越了亲情。

   特殊钢种轧制任务完成后不久,一直偏瘫在床的李能钢父亲病情恶化,需要每天到医院打针。可厂里任务很忙,班组一个萝卜一个坑,李能钢陷入了亲情与岗位间的两难之中。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知道儿子的难处后,颤巍巍地对他说:你每天给我找一个大块头的“麻木”司机就行了。半年多的时间里,李能钢父亲一直由一位“麻木”司机从三楼背上背下送到医院打针,李能钢没有因此缺一个班。

   李能钢父亲去世前两个月一直住院治疗,下了班李能钢都会赶到医院去陪陪父亲,让老人多享受一点天伦之乐,但父亲每次都催他早点回家,怕他休息不好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并叮嘱李能钢,把工作干好,别老惦记着我,我没事。

      李能钢父亲去世的那一天,是个星期一,按照惯例,李能钢要布置全班一周的生产计划安排,清晨却接到父亲的病危通知。他对妻子说,你先到医院招呼一下,等我到厂里把工作安排好后马上赶过来。

      谁知,李能钢安排好生产赶到医院时,他父亲已永远地离开了他。他妻子用手捶着他的肩膀哭着说:你傻啊,都接到病危通知了还往厂里跑,你知不知道爸刚才一直在喊你的名字,一直在等你回来。

   父亲的离去,给李能钢留下的是怀念。但面对轧机,李能钢一门心思都扑在轧钢技术和班组管理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能钢带领丙班连续9年夺得冷轧厂产量、质量第一名,各项经济指标均位居冷轧厂班组前列,丙班连续7年荣获武钢红旗班组和特等红旗班组、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李能钢个人也先后荣获武汉市“双创”先进个人、武汉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05年,武钢二冷轧工程即将投产。李能钢作为生产准备人员赴德国培训,为二冷轧的投产作准备。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是奔驰等高档轿车面板供应商。在其培训实践基地,李能钢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既定培训课程,而且成功轧制了直接用于奔驰轿车的面板,在德国大放异彩。

      李能钢能在德国得到这样一试身手的机会,确实不易。他在实践培训中细心观察着德国工人的轧钢操作,由于语言不通,他只能用手势比划,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正是他这种虚心好学的态度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劲获得了德国主操手的好感。通过进一步的交流,这个德国人例外地给了李能钢亲手轧制奔驰汽车面板的机会。一双双关注的眼睛齐刷刷地投向了李能钢。经过90分钟的精心操作,李能钢顺利轧制出8卷2000mm以上超宽钢板,合格率达到100%。瓦棱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蒂森克虏伯培训部主管谈及李能钢轧钢,称赞有加:由外国人轧制奔驰轿车面板,这在本集团是空前的。

      2005年底,二冷轧负荷试车,李能钢是这次负荷试车第一卷钢的主操手。10分钟后,第一卷超宽面板钢下线,经严格检验,质量完全合格。

      二冷轧的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轧制轿车面板的最后技术关隘被打通,标志着武钢已具备生产宽度超过2000mm轿车面板这一国际先进技术产品的水平,使武钢能给全球所有中、高档轿车披上“钢铁外衣”,同时可终结中国高档轿车面板只能由外国进口的历史。

   李能钢成为我国轧制超宽轿车面板的第一人。

来源: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群星璀璨劳模风采之轧钢能手李能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