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8-4-13 10:47:01

驼铃陌

    文\浙江义乌石油分公司朱方圆

    西北方有一座古名长安的城市,曾被十三个朝代的统治者,立为都城。一转眼,它已在风霜雪雨里屹立了千年。如今这座城市的街景以古今相融的特色,闻名于世。作为汉朝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因为一场离奇的沙尘风景,让我真切经历了一次“驼铃声声,阡陌徐行”的穿越奇感。

    四月的陕西,是干燥的气候,大风天气里还夹杂着不少从内蒙古荒漠来的沙尘。出门若是不戴口罩,不消片刻,口鼻腔里一定都被黄土味道充盈。

    中午在永兴坊用过餐,走走停停就来到了长乐门前。这里是西安明城墙的东门。走过厚厚的城门,眼前是一片四方形的空地,中央偏左一点的位置,种着西安的市树——国槐。这样的布局,其实暗藏着一个汉字,运用了会意的造字形式,希望能将侵入的敌人“困”在其中,而后瓮中捉鳖、一网打尽。右边还保留着一口大缸,据说这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典故的由来,如今这却是一口枯水缸,只剩下了斑驳的锈迹。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这条路,彼时是供战马爬坡之用,成了旅游景点以后,才让工人砌上了石阶。登上城墙的刹那,才发现,墙上的通道略微有5度的倾斜,是为了降雨之时不会被积水淹没。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丝毫没有今时今日水泥地的平坦,而这也恰恰是千年前的原始风貌。石板上的纹路早已被雨水冲刷得一干二净,唯有留下的那些凹洞,还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城墙上有很多垛口,凑上前去张望,还能亲历千年前的士兵,是如何通过这窄窄的一方视野,时刻注视着长安城内的风吹草动,日夜为国泰民安守护着。高大巍峨的箭楼和敌楼,分别矗立在瓮城的前后两面,没有华丽的雕梁画栋,只有朴实的红瓦飞檐。尤其是箭楼上那一扇扇小窗户,让人很难不去想象,下一秒就会从里面射出万箭齐发,再现电影《英雄》里荆轲赴死的名场面。想到这里,肃穆的气氛让我忍不住浑身一抖。

    沿着低矮的女墙开始往前步行,放眼望去,一眼望不到尽头。走过一个个敌台,掠过一根根挂着红灯笼的铁杆,烈日晒得我有些发晕。约莫走出二三百米,忽的,大风起,漫天黄沙飞舞飘扬,我连忙用双手紧紧护着墨镜和口罩,但我的眼睛仍旧被沙尘迷了眼。看不真切之时,耳畔仿佛响起了一阵清脆的铃铛碰撞声。

    正当我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时,铃铛声却出现得更响亮了。那一声一声的碰撞,就好像是随着某物的移动而产生的,富有节奏感。我的脑海里立刻闪过一只驼队的身影。是了,就是昔日里丝绸之路上的驼队了!余光瞥见头上的红灯笼,因为风摇晃得更加厉害,让人不由联想起,张骞出使西域时,手握的那一只符节。也许他当年站在漠北的匈奴国度里,迎着猎猎寒风,符节也是似灯笼这般摆动着吧。

    这样一联想,耳边的驼铃声似乎由远及近了一些。黄沙依旧肆虐着,我竭力睁眼往前看,能见范围也不过20米。可正是这样一条沉浸在黄沙里的路,多么像千年前的那条丝绸之路啊!试想,广漠无垠的沙漠戈壁上,烈日下有一只驼队在缓缓地朝前移动。驼峰上满载着水和食物,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被牵引着的骆驼,也一步一步地移动着,系在骆驼胸前的铜铃,因为碰撞一下一下地发出清脆的声响。是了,就是我现在正经历着的场景!

    可惜很快,铃铛声就渐行渐远了。风沙小了,我的思绪却飘得远了。千年前的丝绸之路,打开了汉朝与西域的交流通道;千年后的丝绸之路,连接起中国与世界的沟通桥梁。家乡义乌同西安一样,虽身处的时代不同,但在丝绸之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这是千年的缘分,也是千年的传承。许是这样的缘分,才让我得以足够幸运,亲历了一回传说中的“驼铃陌”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驼铃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