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8-4-13 10:47:39

我的父亲母亲

    文\温州石油 林晓彬

    母亲是严厉的。也许是母亲遗传了外公的基因,天生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姐弟四人,对母亲总是心存敬畏。包括现在,只要母亲一拉着脸,一家人就谁也不敢多言。我女儿不认真吃饭,但只要一回老家,就乖乖地吃饭,其实也是很怕我母亲的。

    母亲没读过书,不会讲大道理,说来说去就三句话。前几天碰到我弟弟,突然问他,“你还记得老妈的‘名言’吗?”没想到他也脱口而出。是的,“省吃俭用,何必求人”“苏秦求官,口气弗塌”“做人为个名,做牛为条绳”这几句话,对我们来说,印象真的太深了。

    母亲把省吃俭用说成了“省吃钱用”,她的解释就是平时省点,等用钱的时候就不用求别人。好几次回家的时候,奶奶都对我说:“你们不在家啊,你娘桌上一点菜都没有。”还好奶奶是独自开伙的,否则会让人觉得奶奶是在告状,但我相信,奶奶说的是真的。记得小时候,我们甚至很少吃过两毛钱一条的冰棍。膨化冰条,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奢望。其实也不是我们买不起,而是不敢买,怕买了要遭母亲的责骂。就像现在,偶尔节日回家,叫母亲不要做饭,一起到店里吃,现在也不差钱,但母亲就是不肯。

    但母亲的节省,只对他们自己的日常开销以及我们的零花钱上,她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我们姐弟四人的学习上。在大姐初中毕业的时候,很多人劝母亲让大姐早点学门手艺,分担家用,女孩子读书也没什么用。但后来大姐还想继续读书的时候,母亲便毅然舍弃已经买好的缝纫机送大姐到温州读书。直到现在,那台缝纫机也只是静静地立在老家的客房里,一直没派上用场,但却让大姐,包括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母亲对我们的殷殷厚望。

    到现在,邻居阿静娘还提起,我们小时候母亲天天给我们讲“做人为个名”、“苏秦求官”的事情。母亲在说苏秦挂六国相印的时候,不知道是苏秦,说的是读书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是“书人求官”。但这些故事无形当中却给了我们一种精神力量。我记得自己到了高中后,高一的期末考因为心里没底,甚至还特地顶着寒风、流着鼻涕到外面的电话亭给我母亲打电话。可当父亲说母亲不在家的时候,我便说:“那没事了。”后来回家的时候,弟弟对我说:“老爸很‘生气’,你居然这么没良心,一听老妈不在就没话了。”其实父亲不知道,我打电话回家,只为了听母亲对我说一句“苏秦求官,口气弗塌”,好让我心里有底。弟弟到现在也还在炫耀,说自己那次考试没考好,偷偷地哭了一个月。其实我们心里明白,弟弟炫耀的不是自己的哭,而是母亲的潜移默化,让我们形成了一种力求上进、自强自立的性格。

    现在,姐弟四人偶尔聚到一起的时候,也还像以前一样,吃晚饭就围在桌前闲聊,母亲也不忘唠叨几句,不过倒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操心了。

    或许每家都这样,有严母就会有慈父。父亲就是这样,脸上永远挂着笑意,就连女儿现在也这么说,“家里就爷爷最好了,只会笑,不会骂人。” 每次一回家便缠着父亲,让父亲跟着她学跳舞。“爷爷,现在是左手。” ,“错了错了,现在要左脚了。”父亲总是一边笑着骂女儿“唐囡”,一边也真跟着女儿,手一举一举的在那里跳,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弟弟每次回家,最大的乐趣似乎就是一个摔跤,试图把父亲撂倒在地,然而每次都没成功。父亲总会笑着说:“个唐儿头恁唐,连大都开玩笑。”

    父亲是很受尊重的。叔叔们都管父亲叫“阿姊”,据说是因为太公对父亲很心疼,舍得不让人叫,就当成女孩子叫。三叔、小叔就不止一次的当着我们二十来个堂兄妹说:“在我们家,就你爸是老大。你们现在也一样,要尊重老大。”甚至父亲的堂兄妹也一样,对父亲毕恭毕敬,什么事情总想和父亲商量,包括父亲的朋友,也一直视父亲为值得信赖的人。我有时候一直在想,父亲为什么这么受尊重?因为我有时候甚至觉得父亲老实的有些木讷。直到父亲与老周的那次对话让我彻底改变对父亲的看法。姐夫老周因为过于嗜酒,搞得我和小弟相当恼火。但在老周家里,父亲却只用他的冷静、睿智、包容让我们插不上嘴。我惊诧于父亲居然能讲这么多话,那种慈祥中透露出的和蔼却不失威严让老周沉默不语。在那时,才发现父亲真的人如其名——贤德。

    到现在七十来岁,父亲还是起早摸黑。每年的年夜饭都要等到年三十父亲收完帐回来,平日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在我依稀的记忆中,我和父亲玩过的游戏也就两个。一个是坐在父亲的脚板上,抱着父亲的大腿,让父亲拖着走;另一个就是夏天的时候,偷偷地躲在父亲身旁,然后突然拔下父亲的一根脚毛,让父亲痛得在那里哇哇直叫。

    去年老家拆了重造,我们一直反对,觉得太辛苦,没必要,况且我们回家的次数也不多,乐清的房子也空着。但到后来也支持父亲,说到底是为了满足父亲的那种成就感。父亲一直希望他自己能再造一次房子,造一次他自己满意的房子。大姐一直很心疼父亲因为造房子瘦了好几斤,怪我们为什么不阻止。大姐不懂,老人家,只要做他自己喜欢的事,让他开心就可以。所以现在,就算觉得哪里装修的不满意,我们也说好看。还有什么比让父母开心更重要?

    父亲与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却不妨碍他们一路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母亲对父亲抽烟很反感,只要一咳嗽,就对父亲说:“让你抽,上火了不要叫我给你烧凉茶。”但在私下里却对我们说:“你们父亲也就这点爱好,只要不是抽得太多,你们买好点的烟,我也让他抽。”现在,弟弟也订婚了,看着父亲母亲忙前忙后,那开心的样子,我想,他们也应该对我们放心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父亲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