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8-6-22 16:35:25

老照片

    文\管道公司   陈茜

    阳光明媚的一个清晨,管道公司六合站运行班班长徐园园把大家召集到一起,递给了每位老师傅一封黄色的信封,信封里全是这些年她收集的师傅们日常的工作照。照片中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或是认真参加技术培训的,或是站在台上进行演讲比赛的,或是坐在会议室里学习开会的,都像电影回放一般,又把人带回到二十多年前的场景。

    “哇,这照片里还有我啊!” 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输油工胡香芹惊喜地说:“你看我们那个时候多年轻,干起活来那叫一个干脆利索!”

    “可不是,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充满了朝气活力,唱歌、跳舞样样都行,小站里每天都洋溢着欢声笑语。”53岁的闫海宁捧着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回忆着,眼睛里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前几年,管道公司日仪线投产,闫海宁先后离家辗转到东海站、观音站、册子岛油库、日照油库等地出劳务,不久前才刚调了回来。他不在的这几年,家里的小站变化不小,站区的大门被重新修整过,办公楼房也被粉刷了一遍又一遍,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换成了一张张崭新的面孔,这一切让闫海宁竟有了“近乡情更怯”的感觉。这个时候,徐园园送给了他一张老照片,照片中20年前的他,正神情专注地抛投消防水带。看着这张照片,闫海宁一下子找到了当初熟悉的感觉。

    “你看,这是我们的老式方箱加热炉,需要用火把才能点着,哪像现在一键启动这么方便。”徐园园感慨地说。三十多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站里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输油设备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管理也越来越精细化,这些都通过一张张老照片记录了下来。

    徐园园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照相机是稀有的奢侈品,整个站里就只有一台普通的胶卷照相机,每张照片都非常珍贵。所以好几次,徐园园在整理办公室的时候,发现了这些老照片,都舍不得扔掉,细心地保存起来,看到合适的还会专门挑出来送给照片中的师傅们。

    时至如今,随着数码照相机的普及,胶卷照相机早已淡出人们的生活,老照片的底片也已不知去向。可对师傅们来说,这一张张无法“复制”的老照片,尽管没有精巧的构图和高清的像素,却依然把他们心中最美好的时光记录了下来,成为了这个小站里最宝贵的独家记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