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一颗印
文\山东淄博石油分公司王颖昆明一颗印+王颖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四合院住宅。三间四耳是最常见的宅制,即正房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厢房)。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中间为住宅大门。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所以俗称为“一颗印”。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
我知道一颗印,是因为一顿美好的晚餐。
在昆明,南屏街与正义坊是极热闹的去处。建筑风格独特,中外美食荟萃,在盛夏的小雨里,于凉风习习中,徜徉在安静又热闹的街头,仿佛在编织一个美丽的梦境,人在梦中,不舍离去,不忍醒来。
在一家茶馆小坐时,店员向我们介绍了一家馆子,名叫一颗印。田螺同学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因为他的攻略里也有这个名字。
我却因为刚吃了一个不好吃的“网红”馆子,而对这个“一颗印”毫无感觉。不过是名声在外罢了,我想。
离开茶馆,继续闲逛。穿行于一个小小花市间,田螺同学突然止住了脚步,拉拉我的手,示意我抬头看。
是一个古色古香的门楣,拱形石门的上方悬了一匾,匾上三个烫金字:一颗印。匾下凹进去的一长方形里也有字,写的是“昆明老房子”。
很有味道的一个地方,门上有匾,匾上有窗,窗上有檐,将内中乾坤藏了个严严实实,却又给人以落落大方的感觉。石门两边是厚实的砖墙,一垒到顶,墙前有两盆极大的绿植,郁郁葱葱,在四季如春的昆明,想来是经年不凋的。
可我们晚上要赶去大理的火车,只好过“一颗印”而不入。
从大理回到昆明,依旧细雨霏霏,如烟似雾。专程奔了“一颗印”而去,却来来回回地找不到了,直教人怀疑初次相逢果真是个梦。
导航终于将我们带到了“一颗印”门前。痴痴望着这座古老的建筑,不由生出敬畏之心。
门内却是异常的热闹。一楼院内,遮雨棚下的桌子空无一人,四面廊檐下全是食客,说说笑笑,像古代的大户人家正在大宴宾客,而我们是贸然闯入者。
服务生引领我们上了二楼。破旧的原木楼梯窄到二人无法错行,踩上去有沉闷的轻微响声。
二楼廊下,摆了大小不一的几张桌子。桌椅俱是半新不旧,服务生也是不冷不热,颇有些傲气。等菜的空儿,我们像孩子般好奇地东张西望。
目光所及之处,是雕花的门窗,木料厚实,雕工精美,俱是枣红色,大气,庄重。
窗格间的雕花无声地绽放着,将磨砂玻璃衬成椭圆形或长方形,也有了些楚楚的韵味。不知旧时窗后,是否有小姐以团扇半遮面,隔了窗偷望意中人?
长廊里,悬的是别致的宫灯,雕栏上,是高挂的大红灯笼,两端挑高的飞檐间,密密覆着的是青灰的筒瓦,雨丝正细细密密的飘洒在筒瓦上,让它们微微地泛起了亚光。
俯瞰楼下院落,穿梭往返的,是端盘传菜的服务生,步子轻快,忙而不乱。
我们的菜也上桌了,小锅的汽锅鸡,汤清味鲜;高山荞饼,外酥里软;松鼠鳜鱼,酸甜入味。两个人,三样饭菜,吃得心满意足,感官与味蕾皆有收获,十分开心。
真想就这样坐下去,斟一壶酒,且饮且听且看。
奈何是在昆明,虽非一雨成冬,却也渐不胜寒意。恋恋不舍下楼去,悄悄将一颗印刻在了心上。
喜欢的地方,就会一去再去。三年三次去云南,每次都有看不厌的风景,今年,又多了一颗印。
一定还会再见的。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来访!回帖辛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