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先生应邀到豫光作“在生命中追寻的爱”主题演讲
6月25日下午,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先生应邀到豫光集团总部9楼会议室作题为“在生命中追寻的爱”主题演讲。我们跟着他从幼儿的自私到少年的叛逆,从青春的浪漫到经年的亲情,从中年的困惑到老年的平淡,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娓娓道来。自私的天性变得可以引导,少年的叛逆也不再难以理解,青春的浪漫变得不再虚幻,而婚姻也不再是所谓的爱情的坟墓,至于生孩子前后女人角色的突变、父母与子女关系、中年人的婚外恋、老人的孩子气,诸如此类的事情在他的演讲中渐渐为人理解,而我们也从中慢慢的学会了宽容、谅解。
演讲中,刘墉先生惯有的诙谐的语调和轻松幽默的故事,令豫光员工不时爆发出开怀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刘墉先生还回答了员工的提问,并与部分员工合影。以下是刘墉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
1.爱的解释
记得当我女儿一岁、刚会走路的时候,我常对她说:“来!来!让爸爸爱爱,也爱爱爸爸!”
她就会摇摇摆摆地走过来,扑到我身上,搂着我猛亲,亲得我一脸口水。然后,我也搂着她、亲亲她,说:
“妹妹爱爸爸,爸爸爱妹妹!”
隔了一年,她两岁的时候,突然得了“咽狭症”。那种过滤性病毒,不但造成连续发高烧,而且口腔、喉咙里长满小脓包,造成疼痛和吞咽的困难。
吃药,还是不退烧。我和妻整夜轮流抱着她走来走去,并用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为她在身上擦拭,以降低她的体温。
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她喊饿,可是才把事物放进嘴里,就哭着吐了出来。
我实在伤心极了,忍不住掉下眼泪。
过几天,小丫头病好了。她别的都不记得,却记得我为她哭这件事,逢人就说:
“爸爸哭我!爸爸哭我!”
我赶紧纠正她:“不是爸爸哭你,是爸爸爱你!”
有一天,我从外面回到家,才进门,小丫头就对我喊:
“爸爸!今天我好爱、好爱哟!”
“她不是爱,是大哭了一场!”我太太赶过来解释。
又隔了一年。女儿三岁的时候,我常出国。每次回家,再没空,也得在机场给她买个玩具。因为当我进门的时候,小丫头一方面会扑过来亲吻、拥抱,一边会不断地盯着我的手提袋和箱子,等着“发表她的玩具”。
有一天,我把她抱在腿上,问:
“你有没有觉得爸爸好爱你?”
“有!”
“爸爸怎么爱呢?”
她“砰”地一声跳下去,跑到玩具箱前面,拿出我送她的小熊,举起来说:
“爸爸送我玩具!”
从上面三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确实是在不断地“学习爱”。
当我女儿一岁的时候,她心里说不定以为“爱就是亲亲、抱抱”。
当她两岁的时候,她认为“爱就是为她哭”。
当她三岁的时候,她觉得“爱就是送礼物给她”。
由此推理,当她四岁、五岁,甚至十四岁、十五岁的时候,对爱的解释会不会也不相同呢?
我相信是如此。我觉得我们每个人从生到死,都在学习“爱”与“被爱”。我们因为遭遇的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差异,对爱的付出和解释都会不太一样。
2.自私的爱
我们从没出生,就要寄生、剥削,使自己发育。然后,来到世间。我们要吃、要喝、要拿、要占有玩具、要占有父母、要占有“领土”。
刚出生的婴儿就会抓,当你把两只手指放在他的小手中,会惊讶他的握力有多强。那是一种求保护的本能,如同澳洲的“无尾熊”,从出生就能紧紧抓住母熊的皮毛,即使母熊爬上爬下,也不会掉下来。
这小鬼还会吮吸。因为眼睛看不清楚,当他饿的时刻,会不断转动着头,发出尖锐的哭声,并作出吸的样子。你只要用手指在他脸上轻轻碰一下,他立刻会把脸转过来,噘着嘴寻找。
才是一个初生的娃娃,他的吸力已经相当惊人,吸得母亲的奶头直疼,怪不得许多妈妈会说:“这小家伙一定是饿死鬼投胎!”
何止于此,他不但自私,而且占有欲望特强。他一边吸着一个奶头,另一只手却可能摸着妈妈的另一个奶。
这种霸占的姿态一点也不会因为吃奶瓶而改变。我们总看见那吸奶瓶的小鬼,一手抓着奶瓶,另一只手要摸着棉被角、领子尖,或自己的耳垂,假想地满足“吃一个、拿一个”的欲望。
然后,他更大了。
有一天,你找不到他,终于发现他躲在一个角落。他缩在那儿,四周用玩具盒、积木,甚至他的小脚踏车堆得高高的。
当你走过去,他会尖叫,不准你弄倒他的“围墙”,甚至不欢迎你进入他的“家”。
他居然在你的屋子里,盖了另一个房子,在你的家里有了另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家”。在西方有阁楼的屋子,小鬼们则时常会躲到阁楼里,或在院子里的大树上盖房子。
总之,他们还没长大,却已经开始有了“自立门户”的想法。
果然,他们开始扮“家家酒”,开始扮新郎、新娘。男孩子开始好斗,一副保家卫国的架式。女孩子开始摘树叶、炒菜、烧饭,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洋娃娃和小动物成为她的小孩,她甚至爱“她的小孩”,超过爱爸爸、妈妈。
他们也可能爱上爸爸、妈妈。
小女孩有一天坐在老爸的膝头,搂着老子说:
“我将来要嫁给你,我也可以为你烧饭、洗衣服啊!”
你问她“你觉得你比较漂亮,还是妈妈比较漂亮”的时候,她可以毫不考虑地说:
“我漂亮!”(当妈妈不在现场的时候。)
小男孩也可能搂着妈妈,大言不惭地说:
“我将来可以娶你,为你赚更多钱!”
你问他“你觉得爸爸和妈妈,谁比较漂亮”的时候,他八成会说:“妈妈漂亮!爸爸丑!”
更杀风景的是,当你们夫妻稍稍有点情趣,坐得靠近一点,搂搂彼此,或跳个舞的时候,那原本在他“违章建筑”里好端端的小鬼,居然会尖叫着冲出来,穷凶极恶地把你们二人拉开,或是硬挤在中间,当“电灯泡”。
这就是人类第一阶段的爱——
自私的爱!
我们从没出生,就要寄生、剥削,使自己发育;然后,来到世间,我们要吃、要喝、要拿、要占有玩具、要占有父母、要占有“领土”。我们几乎很少考虑到别人,东西要挑好的、水果要挑甜的、蛋糕要挑大的。这所有的自私现象都是当然的,因为——
自私,是为了成长;成长是为了独立;独立是为了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家,是为了我们也要孕育下一代。
3.叛逆的爱
什么是叛逆期?
我太太说得好:“叛逆期就是儿子学会对你吼!”
我美国学生的家长说得好:“叛逆期就是天使变成怪物的时候(Turnanangelintoamonster)!”
我美国的学生说得好:“叛逆期使我觉得妈妈不再是妈妈,她只是个普通人!”
我台湾学生的老爸说得好:“叛逆期就是翅膀硬了,要飞了!”
我台湾学生的老妈说得更简单:“叛逆期就是良心被狗吃了!”
◆叛逆的爱特质一:我是我自己
叛逆期开始走向独立,这独立不只是身体的独立,更是思想的独立。
我的儿子,一直到前两年,才对我说:
“老爸!你知道我以前为什么要叛逆吗?那时候,你说左,我就说右;你说黑,我就说白。其实我心里很清楚你是对的。可是,我为什么从小到大都听你的呢?所以,我是故意唱反调,唱错了、做错了,吃了亏,也不后悔。你总得让我自己做主错一次吧!”
其实,在他的叛逆期,我已经发现了这一点。我发觉与其跟他吵,不如将就他,让他做主。甚至有时候看着他错,让他从错里得到教训。我发现当你让他做主的时候,他常能变得很客观。
◆叛逆爱的特质之二:脱离父母的引力圈
叛逆期的另一个特质,是想脱离父母的引力圈。不自觉、莫名其妙地就是不愿跟父母在一起,甚至觉得父母讨厌。
每个做父母的,大概都会发现,突然之间,那个牵在手里的小王子、小天使变了,变得不再跟父母接近,甚至故意躲着爸爸妈妈。
记得儿子小时候,我们夫妻常带他去看电影,一家人拉着手,有说有笑,真是段快乐时光。
可是,当他上了中学,同样去看电影,他不是远远走在前面,就是故意走在后面。有时候过街,他妈妈拉他,他居然把手挣脱,一个人走开。在大庭广众之下,真让父母难堪。
有一天我问他:“你为什么躲着我们,一块走不好吗?一块走丢你脸吗?你老爸老妈真那么老那么丑,不配跟你走在一起吗?”
你猜他怎么答?他居然想都没想:
“当然让我丢脸,这么大了,还跟爸爸妈妈看电影,还让妈妈拉着,丢死人了!别的男同学,早带女朋友去看电影了。如果让他们看见,我还去不去学校?”
◆叛逆爱的特质之三:活在镜子和别人的眼睛里
一直到今天,我都很难忘记,当儿子在青春期时,每天早上我推开卧室门,扑面而来的“满屋子香香的味道”。
他可以迟到,可以让在车上“生火待发”、也“怒火待发”的老妈一催再催,硬是花时间梳他的头发,把各种瓶瓶罐罐的东西,往那“三千烦恼丝”上倒。而且越倒越烦恼,发型一变又变,好像永远不会满意。
我也记得我在这个年岁,每天晚上都要挤痘子,挤得惨不忍睹。第二天出门前,又把那些化了脓的挤一遍,挤得更是可怕。
我也曾拿一面小镜子对着大镜子,看自己的侧面,鼻子够不够高、够不够挺。然后偷偷看别的同学的鼻子是不是比较漂亮。
我开始喜欢看星座、算命的书,注意“补脑”、“强身”和“增高”的广告。也曾在一次体育课,换裤子时,因为某同学说我的内裤难看,而记他一辈子。
当然,我也开始买同一个歌星的唱片,收集某明星的照片、为她画像,并且特别爱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把她美妙的歌声,大大地放出来。
谁在青春期不是如此呢?
◆叛逆爱的特质之四:你不能不准我爱
爱的秘诀是付出爱。
当我的儿子到了叛逆期,父子不知发生多少冲突。我只记得他是从中学开始“变坏”,却在不知觉中,发现他“变好”了。
直到最近有一天,从他跟同学的谈话中,我才发现,由他妹妹出世,他的叛逆期就大致结束了。
那时候我太太的身体很弱,上班又忙。为小女儿洗澡的工作由我担任,儿子则要负责倒水和清理(因为我有坐骨神经痛,不适于抬大盆的水)。
我甚至教他为妹妹换尿布。
起先,他有点排斥这些额外的工作,但是渐渐地,那成为他责无旁贷的事,他不但乐于去做,且更爱他妹妹了。
我常想,如果我没有教他对妹妹付出爱,教他做些牺牲,他可能不会这么爱他妹妹。一直到今天,他都会对妹妹说:
“你知道吗?我以前还帮你换尿布呢!”
我也记得他在台南德兰启智中心做义工时,在电话里得意地对我说:
“今天这么热,我还为小朋友烤了肉。大家好开心!”又说:“别怨我在家不剪草,我在这里可剪草了!”
我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叛逆时期的孩子,如果能把过多的精力,发挥到正确的事务上,或者说,如果父母、师长能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牺牲、奉献,他们会活得更快乐、更充实。
因为,他们肯定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发现,以前是他们需要别人,现在别人也需要他们了。
(注意,在父母请子女帮忙的时候,一定要让子女觉得父母确实需要他,而不是“存心找他麻烦”。如果父母天天忙着打麻将、赶应酬,把家事全交给子女,认为这是让子女付出爱,有可能产生反效果。)
4.浪漫的爱
什么是浪漫期?
浪漫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浪漫期是“少女情怀总是梦”,也是“少男情怀总是诗”。
浪漫期如诗仙李白,天才高旷、纵肆挥洒,即使“脱出规矩”,也能“妙造自然”。
◆浪漫爱的特质之一:美得想死的浪漫
——惟美的浪漫
记得大学二年级,我的女朋友第一次到我家,我们约好在师大门口碰面。那是个初秋的晚上,学校门口挂着各色的小灯。
我们先坐在花坛旁边聊天,看天上的星星,还有那些小灯灯。
“你最喜欢什么颜色?”我问她。
“紫色的!”
“我也是。”
突然,我有一种感觉,我们恋爱了。没有牵手,没有拥抱,甚至不曾谈过多少话、才见过几次面,我居然陶陶地有了一种恋爱的感觉。
我们果真成为恋人。
有一天,孩子都好大了,我问她:“你觉得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恋爱的?”
“从看小灯灯,我就觉得可能嫁给你了!”
后来,我常想,是不是那和爽的秋夜、秋风和小灯灯,制造了一种恋爱的气氛,使我们恋爱呢?
◆浪漫爱的特质之二:等白骆驼王子出现
——超现实的浪漫
当你问一个男生,为什么爱那女生时,他可能说:“因为她漂亮!因为她吸引我。”
当你问一个女生,为什么爱那男生时,她可能强调:“因为他对我好。”
我曾经问一群女学生:
“你们希望将来的丈夫,有怎样的表现?”
几乎一致地,她们答:“要在乎我!要对我好!”
“怎样在乎呢?”
“譬如我假使有一天晚回家了,他能到车站等我。他要很焦急,担心我,怕我出事。”一个女生说。其他女生都赞同地点头:“是啊!是啊!”又一起叹气:“可是男生多半不会。”
而当我问“要怎样对你们好”的时候,好几个居然都表示:“要懂得为我们开门、拉椅子。”
这些从世俗角度看,只要求表面功夫的现象,其实并不稀奇。因为男女看对象,本来就有着“先天的差异”。
男人要选“适于为他怀孕的女人”,所以他重视女人本身的条件,譬如“健美”、“性感”、“漂亮”。
女人要选“能保证她和孩子的男人”,所以她重视这男人是不是能对她好、给不给她安全感。
知道这一点,我们就不难谅解,为什么条件不怎么样的男生,能靠每日一信、每日一花,或“雨中站岗”的苦功,抓住女人的心。
◆浪漫爱的特质之三:当毕加索成名的时候
——创造的浪漫
在非洲有一种“织布鸟”,它的雄鸟,能够在树梢用长长的草叶穿过来、穿过去地编织,成为袋状的鸟巢,然后请母鸟过去参观。母鸟满意,就成婚。不满意,它就重新织,有时候能前前后后织上十几个巢。
你说,织布鸟为什么有这样的精力和耐心?它不累吗?当然累!但是为了求偶,也为了与生俱来的使命,它就能发挥最大的潜能,一织再织。
“吸引异性、传宗接代”,是生物的本能。为了这个目的,鸵鸟可以在炎热的旷野大跳“求偶舞”;丹顶鹤可以在寒冷的雪地上大跳“鹤之舞”;原始民族可以在嘴唇、鼻孔上穿洞,或在颈子套几十个金属环、在皮肤上刺出各种图案;现代的女孩子可以把头发染成七彩,男孩子可以在凄风苦雨里大唱情歌。他们的服饰、发型更是一变再变。
请问,不论建筑、装潢、舞蹈、首饰、文身、歌唱、服装,哪一样不是艺术创作?
所以,浪漫期也是最有创作力的时候。
◆浪漫爱的特质之四:当王子不再爱灰姑娘
——同情的浪漫
每次听说学生作深山的乡野调查,爱上了酋长的儿女,留下来结婚生子。或是做义工到监狱里探视的女孩子,爱上那里的死刑犯。还有担任看护的少女,嫁给了终生残障者的新闻之后,我都很感动,觉得那很美、很浪漫,也很有人情味。
但是,每次发现那“理想的结合”,不久之后以悲剧收场:学生跑回了城市,死刑犯上了法场,女看护丢下了残障的丈夫,我又觉得很伤感。
许多父母从世俗观点反对的婚姻,最后都以悲剧收场。也有许多父母不看好的年轻人,成为最成功的伴侣。
许多女孩在毅然下嫁十年之后,说自己当年看错了人。
许多男孩在断然选择某种工作多年之后,说自己当年是在做梦。
满怀着爱心与理想的新鲜社会人,一批批到深山的残障教养院去。新一批的人到了,旧一批的人走了。走的人不是没爱心,是磨掉了一些“特殊的东西”。说得好听些,他们要再去寻找自己;说得难听点,他们大了,更感觉生活的压力,也更现实了。
这就是浪漫期的爱,它可能不顾一切世俗的眼光,全身地投入。也可能在浪漫过去之后,悄悄地退出来。但也正因此,这个爱的世界,能变得多彩多姿。
只是,浪漫期的同情心,也可能因为太浪漫、太有正义感,而造成问题。
有一个女生对我说:
“我住在房东家里。那女主人好凶好凶,总是骂她先生。明明她先生没错,她就是要骂。我好同情那男人,觉得他太可怜了。只因为太太家里有钱,他就这么受委屈。有一天,我对他说,明明你太太不讲理,你可以说话啊!你为什么不骂回去?看他摇着头,好像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突然有一种冲动,过去抱着他……”
那女生果然成为了她房东家庭的“第三者”。
5.温馨的爱
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爱情的转化!它使激烈的男女之爱,转变为家庭的“温馨之爱”。
◆温馨爱的特质之一:上床之后怎么办
——只能上升不能下降的恋爱
记得很早以前,在杂志上看过一个外国漫画——?
一个女孩子和新交的男友出去。没出门,女孩子就想:“这男生一定对我有意思。”男生开车来接。上车时,女孩想:“他一定会一边开车,一面伸手过来。”偏偏男生专心开车,没“伸手”。一起吃饭时,女孩子想:“这个风流家伙八成会拉我的手。”偏偏男生只顾吃东西,没拉手。然后,一起看电影时,女孩子想:“这风流小子八成要利用这黑黑的戏院吻我了。”偏偏男生专心看戏,没有吻。看完电影,男孩开车送女生回家,在车上女孩子很确定地想:“下车时,这风流鬼一定会有最亲密的举动!”没想到男生还是没有表现。等到男生把女生送进家门,道了晚安离去,这女孩气得狠狠摔皮包:“这个笨蛋!”
男女谈恋爱很妙,只要开始谈,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上一次拉拉手,这一次就不能不拉。上一次搂了腰,这一次如果只拉手,心里就会有点忐忑。
更深一层,上一次接了吻,这一次如果环境许可,却没吻,也会觉得不实在。
于是,再进一步,我们可以猜测,如果有一天“上了床”,那继续“上床”往往就成为必要。
正因此,父母常叮嘱女儿:“不要发生关系!发生关系,神秘感消失了,你就不值钱了。男生占到便宜之后,就可能跑了!”
他们的话可能没错。因为这是人性,也是天性。
◆温馨爱的特质之二:走进婚姻的坟墓
——爱情境界的改变
一位西方的学者傅勒说得妙——
“不要奢望婚姻生活有多快乐。记住!黄莺只在春天短短的几个月唱歌,当它们孵蛋时,总是很安静的。”
当傅勒说这句话时,怎不想想那孵蛋的时刻,母鸟安心在巢里孵,公鸟出去觅食。天黑以后,夫妻偎着,一起孵蛋,等待孩子出世,是何等温馨!
所以,我要说:
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爱情的转化!它使激烈的男女之爱,转变为家庭的“温馨之爱”。
更精确一点说,婚姻并不能使爱转化到另一个境界,真正转化的“动力”是孩子。
从怀孕的第一天!
不论女人或男人,只要他是心智成熟的,从他知道有了孩子,在心理上,甚至在人生观和处世态度上,就都会有改变。
从此,“他”不再只是“他”,“她”也不再只是“她”。“他”与“她”不再是原本没有关系,由于一朝相遇、两情相悦,就结成的夫妻。
他们因为那个孩子,而关系更实在了。“她”与“他”不是血亲,但是孩子与“他”和“她”都是最直接的“血亲”。孩子像是月下老人的彩带,把两个人绑在一起。
他们也不像是以前,“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地无拘无束。从怀孕的第一天,他们的责任就突然加重了。
这是与生俱来的责任哪!
◆温馨爱的特质之三:强者,你的名字是母亲
——爱情角色的改变
当孩子诞生之后,更明显的,则是夫妻角色也开始转变。
以前看过一个讽刺的三格漫画——
第一格画男生女生打网球,都是男生输球。
第二格画教堂的婚礼。
第三格又画男生女生打网球,都是女生输球。
我也确实听女孩子说过:
“你们男生别抱怨要花几年时间,做牛做马追我们。你们怎不想想,结婚之后,我们要为你们做牛做马几十年?”
从某个角度看,男人在结婚之后确实可能“原形毕露”,把所有的懒散和“大男人主义”露出来。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女人何尝不是在结婚之后变得更能一肩挑,而不再需要仰赖、撒娇。
几乎这世界上任何动物,都是“为母则强”。我以前养的一只母猫,平常不怎么样。当它有了小猫,某日看见邻居的狗坐在我家门前,它居然主动冲过去攻击。登山的人也都知道,碰上带“小兽”的母兽,要特别当心。即使平常不主动攻击人的母兽,这时候都容易凶性大发。
记得结婚之前,我太太见到一只小蟑螂,都会大叫,等着我去打。可是当孩子出世之后,她看见大蜘蛛,却毫不考虑地冲过去。
“不简单哪!如此勇猛!”有一次我笑着对她说。
“不勇猛行吗?它爬上了小床怎么办?”
◆温馨爱的特质之四:儿女拿钱去,爸妈送钱来
——爱是“下行”超过“上行”的
最近看到名作家琦君女士的一篇文章《母亲的心情》,十分感动。?
琦君在文章里提到她的一个朋友,参加外孙女周岁庆宴时,跟一批老友,只要说话大声了点,女儿就连连摇手说:“妈妈小声点,宝宝睡着了!”
可是当那老太太累了,在沙发上打个盹儿时,孙儿们在屋子里翻滚喧闹,女儿却没说:“轻一点,外婆睡着了!”
前些时在《华盛顿邮报》上,刊出了一则新闻特稿,也谈到美国人养育父母的观念低落——
一个由密西根大学社会调查研究所,对六千五百二十四户人家作?的调查显示:
二十四岁到三十四岁的户主,每年平均给父母资助只有二十五元(美金),却从父母那儿拿回五百二十五元。
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的户主,每年平均给父母一百元,得回五百元。
四十五岁到五十四岁的户主,每年平均给父母一百元,得回二百元。
算算!当那些户主五十四岁,他们的父母都八十了,居然还“赚”父母的钱。?
相信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这情形都差不多,因为那是与生俱来的人性。也可以说是上天让生物能够衍生的道理。?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下行”远多于“上行”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任何有孩子的人,他们爱自己孩子多,还是爱他们的父母多。做祖父母的如果听说儿子、女儿爱孙子女多于爱爸爸、妈妈,也别生气。因为你也要扪心自问,你自己又难道对父母好过对子女吗?
◆温馨爱的特质之五:两颗大炸弹
——父爱与母爱的不同
有一天,我的儿子接受访问。
“你觉得你母亲跟你父亲,在对你的管教上有什么不同?”记者问。
“我老爸和我老妈都是炸弹。”刘轩劈头就来了这么一句:“但是我老爸炸弹的引信很短,一下子就爆炸;我老妈的引信很长,摸不清什么时候会爆。”
听完访问,我偷偷问他,你觉得那个“短引信”的炸弹容易对付,还是“长引信”的好对付?
他想都没想,就说:“当然是短的!因为可以猜到什么时候会炸。有时候说错话,心里数一、二、三,你就炸了!”?
我一怔,发现“严父”可能还不如“慈母”的威力大。严父“严”的常常是“法”,也就是他定下来的规矩和目标,你如果无法达到,他就要发威。
慈母“慈”的常常是“情”,当你有负于她的情、当你伤了她的心,她就要发作。
“法”比较有形,容易摸得到。“情”则是无形的,让你常在她发作了半天之后,还陷于五里雾中,不知怎么回事。比较起来,当然“严父”比“慈母”容易“控制”。
举个例子,有一回我叮嘱儿子放学之后帮我送一样东西到某处,他一时忙,忘了。我大发雷霆,认为他没把我的事放在心上。
又有一回,我太太对儿子大冒火。原因是当儿子拿筷子时,只拿了自己的,没拿我太太那一双。她认为儿子没把她放在心上。
乍看,我们生气的原因差不多。细想,差异可就大了!
“没把事放在心上”和“没把她放在心上”。一个是“事”,一个是“人”。
事没办好,是未履行约定。没把人放在心上,可就伤了“人心”。
妙的是,当我发脾气时,我太太觉得小题大做,说:
“当然儿子自己的事重要,你难道要叫他赶死?今天没送,明天可以送!”
而当我太太冒火时,我也觉得莫名其妙,说:
“少拿双筷子,是小事,何必发那么大火?”
这是因为做母亲的从“情”的角度看事。做父亲的又总由“事”的角度看情。
6.困惑的爱
人到中年,经济条件好了,孩子的责任少了,那原始的人性,也就常常开始蠢动了。它们像是潜伏在体内的细菌,在抵抗力最弱的时候发作。
中年危机
人到中年,碰到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以前最怕问的问题是:
“您家的老太爷、老太太好吗?”
因为怕对方一垂脸:“去年死了!”
现在最怕的问题多了一个,当你问对方“你先生(或你太太)好吗”的时候,只怕也瞬时飘过一抹乌云:
“哼!好得很!跑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离婚后跟着父亲的孩子常说妈妈坏;跟着母亲的孩子,尤其如果住在外婆、外公家,总是说爸爸没良心。不论大人或孩子,都咬牙切齿,让人很难想像才不过前两年,他们一家和乐融融的样子。
也有那虽没离婚,却貌合神离的。夫妻各忙各的,也各玩各的。有位读者对我说得好:
“我姊姊说,‘爸爸根本拿家当旅馆。’我妈说,‘当旅馆就好了,总不至于欠房钱,咱们家这个旅馆,房租是一个月不如一个月。’”
还有位朋友,太太跟着女儿在美国,丈夫跟着儿子在台湾,只有逢年过节,才在电话里喊一声:“你好吗?”
哀乐中年!过去恋爱时期的炽烈情感,在岁月的磨蚀下逐渐冷却。一切都变得那么公式化,公式化的上班、公式化的晚餐、公式化的看电视、公式化的睡觉、公式化的做爱……
有时候甚至觉得对方不在身边,反而是一种解脱了。
中年,好像秋天,积蓄多了,果实熟了,叶子变红了,一片华丽的景象。
中年也好比秋天,是一天天走向冬季。
熟了的果子就要落下,华丽的叶子就将凋零。
明明应该是人生享受“秋实”的年岁,却有许多劳燕分飞了。
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的因素之一:包袱总算卸下了
——少了责任
当孩子幼小的时候,父亲忙着赚钱、母亲忙着带孩子,每月急着凑钱交补习费,每周忙着带孩子“赶场”学钢琴、学芭蕾、学儿童画都来不及,根本没时间想别的事。
现在,孩子大了,负担轻了,操心的事也少了,回头看那二十年的中年老伴,反而问题都来了。这就是夫妻常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安逸的道理。
其实,事情也不那么单纯。
孩子比较不费心,固然使中年夫妻可以回头省思“自己的事”。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当“爱的付出”产生问题,或不知如何付出爱的时候,便会造成困惑。
◆中年危机的因素之二:我的牺牲值不值得
——重新反省
人年过四十,体能与相貌就好像摔下山头似地,一路往下滚。男人秃了头,凸了肚子。女人皱了脸、粗了腰。过去照镜子,还能自己骗自己,说那皱纹只是“笑纹”,不笑不会有。现在则揽镜自照的勇气都没了。?
当丈夫出去应酬,孩子一溜烟跑了。一个人对着一屋子的静,对着一个镜中的“欧巴桑”,请问,哪个妇人能不兴起一些感伤?又在那感伤中能没有一些怨恨?
至于那正在外面“应酬”的男人,虽然还大口灌黄汤、大声开黄腔,只是自己心知肚明,体力酒量是一天不如一天了。那在座年轻小伙子的气势,似乎愈来愈有站到老子头上的感觉了。
回头想起家里的儿子,也是吼声不比老子小,没良心地动不动就冲出门。表面看自己是中年事业有成,骨子里知道,这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
无论在家的妻子,或在外的丈夫,他们的心底都难免想,过去这二十年是怎么过的?那些牺牲值不值得?
你会发现,“叛逆期”寻找自己,不知存在价值的现象,如今居然在中年人的身上重演。
也就有许多人,再一次地“叛逆”了!
◆中年危机的因素之三:本来就有出轨的欲望
——天生的弱点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人类研究员海伦•费歇尔(HalenFisher)在她的《爱的解剖学》(AnatomyofLove)里说:
“原始世代人类的配偶关系,通常只能维持四年。四年之后,孩子已经可以脱离襁褓,他们则各自找寻新的配偶,或再怀孕,生下新的孩子,以维持更长久的关系。”
台湾的千代基金会对全台家庭抽样调查,则显示受访者认为配偶“常有外遇”或“偶有外遇”的比例,加起来超过百分之四十。
美国著名女作家黛安•艾克曼(DianeAckerman)在她的名著《感官之旅》(ANaturalHistoryoftheSenses)中也说:
“研究证实,当不认识的女性走入房间时,屋内男人的睾丸酮素会突然增加。相对地,当新的男性进入屋内时,女人的性荷尔蒙也会陡增。”
高尚的情操确实能使我们守贞不渝,但那原始的冲动毕竟存在。
于是,当人到中年,经济条件好了,孩子的责任少了,那原始的人性,也就常常开始蠢动了。它们像是潜伏在体内的细菌,在抵抗力最弱的时候发作。
◆中年危机的因素之四:老夫少妻与少夫老妻
——生理的差异
将近二十年前,一位著名的女钢琴家对我说:
“男女的生理发展很奇怪。男人性冲动最强的时期是十九岁左右,女人则是三十岁前后,平均起来,男人活得又比女人短得多。所以太太应该比先生大。”
她还提出一个新论:“最好小男生跟中年女人结婚,中年女人的经济情况好,可以帮小男生发展事业。然后小男生到中年,原来的中年女人先死了。这中年男人正有钱,可以娶个小女生,让小女生过好日子。等小女生到中年,老男人又死了,把钱留下来。于是那老少配,可以不断地发展下去。”
最近,我以前新闻界的老同事,更说了一段惊人之语。她叹口气,说:
“人老了呀!不论男人、女人,就都跟不上时代了。最好娶个或嫁个年轻的。让年轻人带着,更有活力,也更不致于跟新时代脱节。”
当我们静静观察,会发现无论女性或男性,中年之后,都有对较自己年轻异性感兴趣的现象。
◆中年危机的因素之五:重新燃起的青春火
——再冲刺的想法
追求年轻的另一种表现,是追求活力。每个人都希望知道自己对年轻人还有吸引力。
记得有一回,我的儿子看到他老妈穿了件短裙,很欣赏地说:“妈妈穿这样好年轻。”又加拍了一下马屁:“说实在话,我找女朋友,真找不到像妈妈的身材!”
我相信我太太那天一定多吃两碗饭。最起码,后来好长一段日子,她都特别爱穿那套衣服。
也记得有位中年的女同事,有一天穿了条短点的裙子,站在街角等车。有个小男生开辆跑车过去,居然从窗子一直探头看她。她回到办公室得意死了,好像吃了能腾云驾雾的仙药。
人到中年,固然多半事业有成,这成功里也夹着辛酸。
年轻时在办公室可以用撒娇、掉眼泪应付困难的女人,中年之后再也使不上这一套了。昔日捧着你的男同事,纷纷转向,去捧新来的小女生。你若不能成个“女强人”,在男人的世界打拼,就只好退隐到角落,没有人会同情你,做不动,只好走!
男人也一样,你或是成了老板、主管,扛起重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地拼命,或是留在“下层”,不必再想什么升迁。许多公司对过了中年,还升不上某个职位的“老人”,便不再眷顾。这时候,若有几个一样失意的同事,想另起炉灶,创造事业的第二春,自然你也会动心。
◆中年危机的因素之六:人生得意须尽欢
——死亡的阴影
人到中年,有些老朋友、老同学,已经离开世界了。往前面看,未来的路已经不如过去来得长。
哀乐中年!早上是哀,晚上是乐。早上赶朋友或自己父母的丧礼;晚上赶朋友或自己子女的喜筵。不论丧礼或喜筵,都是别离。别离了爱我们的父母,也别离了我们所爱的子女。再想想,下面就轮到自己“走的时候”了!
死亡的阴影近了!身体也确实每况愈下。中年好像一条分水岭,一边是雄心万丈的青年,一边是逐渐凋萎的老年。而自己的老一辈,正在纷纷逝去。
过去人类寿命短的年代,是青年人送五六十岁死去的父母。现在是中年人,送八十岁左右逝去的亲人。许多昔日的豪情,都在这死亡的阴影下消失,“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现实想法则开始浮现。
孩子的负担轻了,步子远了。过去能协调夫妻之间,使年轻人有个节制的老人也死了。空空的屋子,两个人更可以放大声音吵架了。加上现代人,男女都工作,在外面接触到的诱惑多了,见到的俊男美女也多了。回头看糟糠妻和糟老头愈不顺眼,婚变就愈容易产生了!
就此分手或重新来过
——婚姻的危机与转机
过了五十岁的男人大约有两种。
一种男人变成了“新三从四德”——太太说话要“服从”,太太出外要“跟从”,太太下令要“盲从”;太太眼神要“懂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太太打骂要“受得”,太太啰唆要“忍得”。
当你与这种夫妇在一块儿,真觉得他们融洽。丈夫是老好人,什么都点头,什么都说好。他似乎不用动脑筋,一切听太太安排。太太则一副女强人的样子,大小事情一手揽,把丈夫照顾得健健康康。
另一种男人则正好相反,他们年轻的锐气一点也没被消磨掉,照样打球、爬山、做剧烈运动,也照样盯着年轻女子不放。他们的服装讲究,出门还要擦上古龙水。
当这种“老少年”碰上“母亲般的太太”的时候,麻烦就来了。
“悍妻”、“泼妇”、“婆婆妈妈”、“喋喋不休”这些形容词,大概都是中年男人发明的。在不服老和“花心”的驱使下,常令他们无法忍受中年的妻子,造成婚姻问题。
婚姻就像拼图,自己缺少的部分,配上对方多出的部分;婚姻也像舞蹈,当对方前进时,自己后退。如果每一对夫妻都能了解随着年龄增长,伴侣可能有的变化,而互相调适。则儿女离开,反而是“二度蜜月”的来临。
人到中年,经济宽松了,尤其是“中年后期”,退休的时候不远,工作压力减轻了。加上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晚回家,或参加联考。妻子更有时间照顾丈夫,丈夫也更有时间享受生活。谁能说这不是人生另一个黄金时代呢?
我的美国学生,就曾经在知道我四十岁又生女儿之后,感叹地说:
“好是真好,可是你们才等到儿子长大,可以两口子享受享受‘两个人的私生活’,现在又得重新来,再等十八年了!”
所以,中年的“危机”,也常是“转机”,主要看你如何面对。
7.老年的爱
随着老年的来到,体力一天不如一天,向外活动的想法也就减弱了。跟孩子不同的是,孩子比较好奇,老人家则大概见多识广,好奇心常变淡了。
年老真是条不归路,我们从出生,就向着老年走去,我们每一天,可能不变衰,却在变老。
老不但是生理上的衰退,更是精神上的老化。当一个人不再关怀、不再爱恋、不再感觉责任,他便往往快速老去。
爱迪生说得好:“在年轻的时候,要常想想将来会老,到老了之后,才会记得自己曾经年轻。”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年轻人要自己知道,我们迟早是会老的。到了老年,也就能不一味怨自己老,而忘掉曾有过的年轻。
“老”是一个只有自己能面对的问题,没人能帮你老,也很少有人同情老。我们可能有个敬老的社会和传统,但是放眼看看,有几个家庭真把老人放在重要的位置?
餐桌上最好的食物,不常分给老人吃;家里最好的房间,不常分给老人住;当老人表现出“自私”、“自爱”的时候,年轻人还可能看不顺眼。
问题是,他们怎不想想,自己也会老。老人今天能吃,明天只怕就吃不到了。而且老人能自己爱护自己,使身体健康,减少年轻人的负担,是年轻人的福气。
此外,有些人迷信老人会吸年轻人的“阳气”,而不让小孩跟老人接近,更是严重的错误。要知道,一个完整人格的建立,应该是全面的,而非片面的。那些幼年时代与老人相处的,常在成年后,与社会上的老一辈有较好的关系。道理很简单——他们敬老、爱老、了解老人,也容易得到老人的青睐。
人到老年,可以愈活愈窄,也可以愈活愈宽。
愈活愈窄的人,活进他们小小的房间、活进小小的被窝,最后进入小小的棺材或“骨灰匣子”。
愈活愈宽的人,可以活向外面的世界。逼着自己走出家、走向社会、走向人群、走向山水,于是将来死了,睡在地下,你可以感觉那是活到了天地之间。自己身子下面睡的不是棺材,是整个地球。
爱是真正的抗老剂。
许多祖父母因为抚养孙儿们,而变得比以前更有生气,也不再寂寞。他们甚至因此而能跟得上时代,且变得更年轻了。
记得我小时候,家附近有个老太太,又小又瘦,常弓着腰走过,一副风一吹就倒的样子,大家都说她活不长。
奇怪的是,当我搬离之后,有一次回故居探望,又见到那老太太,她居然腰不弓,人也年轻了。后来才知道,她的儿子和媳妇一起出车祸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孙子。
她居然硬是扛了起来。家里穷,她不得不出去为人洗衣服。起先大家不认为她能洗,因为同情而勉强用她,却发现她愈洗愈好,人也更强壮了。
我常想,恐怕她原来早该死了,硬是由阎王爷批准多活几年。她是“忍着不死”,因为“责任”和“爱”而支撑下来。
以前中视的一位制作人,也曾对我说:“那一次半夜敌人打来了,我姥姥拉着我整夜地逃跑,一跑几十里路。我简直难相信,那个平常走不了几步的一双小脚,居然能把我救了!”
我的儿子对我说,他们哈佛大学心理系有人实验,发现由老人院的老人照顾小动物或花草,甚至只是一小盆花,让老人每天浇水,都能使老人活得更积极。
我的隔壁邻居老太太也对我说:
“自从我丈夫死,我就不曾离开过家。我不是不想出去,是不能够。你想想!一条老狗、一只老猫,交给谁管?还有这一院子的花草,能不照顾吗?”
停了一下,她又说:“但是,没有它们,这些日子,我又怎样活得过来?”
我们常说,要找个精神的寄托,其实应该讲“要有个付出爱的对象”。
看看!那些在医院义务照顾病患的老人,自己的步子都不稳了,每天还准时到医院报到。还有那为盲人读书、制作有声书的老人,用颤抖的语音,一个字、一个字念着。
再想想,当那步子不稳的老妇,扶着年轻重病的小伙子坐起来;当那颤抖的读书声,被一个盲眼的孩子放出来。
那感觉有多温馨!
老人的光芒,可能已经不太亮。他们像是萤火虫,提着灯笼在夜里飞,用小小的光,照亮小小黑暗的角落,让漆黑的夜,变得生动而有情。
8.爱是真真实实的行动
有一位老人,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古董。他的老伴早死,留下三个孩子,长大都出了国。
孩子不在身边,所幸还有个学生,跟出跟进地伺候。许多人都说:“看这年轻人,放着自己的正事不干,成天陪着老头子,好像很孝顺的样子。谁不知道,他是为了老头子的钱。”
老人的孩子们,也常从国外打电话,叮嘱老父要小心被骗。
“我当然知道!”老人总是这么说:“我又不是傻子!”
老人死了。律师宣读遗嘱时,三个儿子都赶回来,那学生也到了。
遗嘱宣读之后,三个孩子都变了脸。因为老人居然糊涂到把多半的收藏都给了那个学生。
“我知道他可能贪图我的收藏。”老人的遗嘱写着:“但是在我苍凉的晚年,真正陪我的是他。就算我的儿子爱我,说在嘴里、挂在心上,却不伸出手来,那真爱也成了假爱。相反地,就算我这位学生对我的情都是假的,假的帮我十几年,连句怨言都没有,也就应该算是真的!”
有一对夫妻,怎么看都不“登对”。媒妁之言地成了婚,一点没有情趣地共同生活几十年。虽然养了一窝儿女,老头、老太却一辈子没说过半句“我爱你”。到老来,你搀搀我,我扶扶你,最后埋作一堆。
请问,就算这不是浪漫的恋爱,也该算是伟大的爱了吧!
有什么比真正伸出手,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年轻、一起老去,来得更真实的事?
这才是爱!只有真真实实的生活与生命,才能成就爱。
爱就是生活、就是生命!
所以,如果你真要付出爱。请伸手去做,别空口去说。因为——没有行动的爱不是真爱!
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是来学习爱、付出爱,当我们付出时,就得到了心灵的回馈。
我们要用积极的方式去爱。当悲剧发生时,我们化悲愤为力量,使那令我们跌倒的地方,不再有别人跌倒。当喜剧发生时,我们要学会感恩,因为双手空空地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世界给我们的。
我总在感恩:上天对我这么厚爱,给我聪明的儿女、贤淑的太太,我该怎么谢谢他呢?
我应该在今年暑假,留在纽约,好好和一家人烤烤肉、游游泳,还是回到省内,做青少年咨商和巡回演讲?
我选择了后者。
我再一次强调,我很平凡,只有一些平凡的才能,和一点平凡的爱。
但也幸亏这平凡,使我能从平凡的角度,看平凡人的情爱。这爱可能没有水晶般透明、玫瑰般芬芳,但它是平凡而真实的。
平凡而真实的爱,才是伟大的爱!
Re: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先生应邀到豫光作题为“在生命中追寻的爱”主题演讲
刘墉妙语:过了五十岁的男人大约有两种。一种男人变成了“新三从四德”——太太说话要“服从”,太太出外要“跟从”,太太下令要“盲从”;太太眼神要“懂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太太打骂要“受得”,太太啰唆要“忍得”。 台湾作家刘墉个人简介
刘墉,号梦然,1949年生于台北,号梦然,双鱼座,AB型;祖籍北京,画家,作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研究生、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学士,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著有有声书《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飞扬》《在灵魂居住的地方》及华文地区最畅销的励志书《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文学经典作品《花痴日记》、《母亲的伤痕》、《杀手正传》
、《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处世系列《人生的真相》、《我不是教你诈》、《你不可不知的人性①②》、《把话说到心窝里》(合订本)、《不要累死你的爱》以及《刘墉山水写生画法(中英文版)》、《白云堂画论画法(中英文版)》等文学、艺术作品七十余种。
据台湾最大连锁书店"金石堂"统计,刘墉为十六年来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在绘画方面,刘墉曾应邀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作品有台湾历史博物馆、美国诺克斯维尔市政府、德国亚东博物馆、美国加州工艺博物馆等地收藏。在新闻方面,刘墉制作并主持电视新闻节目"实事论坛"曾获金钟奖;并被台湾的综合电视周刊读者票选为"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在戏剧方面,刘墉曾主演《红鼻子》、《武陵人》等多个舞台名剧,并获得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颁发的金鼎奖。在诗歌方面,刘墉在大学时期即获中国新诗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诗人奖"。在演讲方面,刘墉曾在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地举行近百场巡回演讲,并透过义卖有声书,为慈善团体募得台币千万元。他持续不懈地从事公益活动,在台湾义卖画卡、办青少年免费谘尚中心,在大陆举行帮助下岗工人子女征文比赛、捐助两百多个大中学生就学,并捐建希望小学而今已达33所。 受到启发~~~精彩 感谢洋羊洋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