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8-7-7 12:38:02

诗仙要到哪里去?

 作者:北京市第八中学高二(1)班 史济隆
  公元720年,26岁的李白怀着美好的憧憬,“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要到祖国的广阔天地去施展抱负、贡献才能。
  离家游历,李白一路走一路歌,写下了无数著名诗篇。他随长江一路东下,从壮阔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到生动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再到惊涛骇浪的“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他看瀑布,写下“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的美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为大文豪苏轼赞叹不已。他到江陵和金陵,写下《长干行》和《江夏行》;到了吴越之地,写下《杨判儿》《越女词》和《乌栖曲》。什么都阻挡不了他奔涌的才思,好像也没有什么能阻挡着他的未来。
  在唐代,道教非常盛行。访道就成为青年李白社交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大鹏赋》,极尽铺张地描写了“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把自己豪迈的气概和远大的抱负展示得淋漓尽致。
  李白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是结交豪雄。李白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豪雄就是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所说的追求正义,言必行、行必果、重承诺、讲义气的游侠人物。李白喜欢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是因为自己也是侠义的人。李白的任侠性格与他建功立业的思想结合起来,成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他一生写了很多歌颂侠士的诗,热烈赞美那些历史关头舍身赴难,功成后不居功不贪恋爵禄的豪侠人物。比如他的《侠客行》《古风》第十首。
  李白的社交圈很广。不仅结识了皇族宗室、政界人士,还结识了前辈孟浩然。孟四十岁那年到长安寻求出路,失望而返,在襄阳相识,惺惺相惜。李白对孟大哥的感情不仅展示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还有直抒胸臆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开元十五年,27岁的李白游山玩水,千金散尽。在扬州大病一场,痛定思痛,李白决定回舟西上。既然立业未果,那就先成家吧。次年,在湖北安陆,他和前朝相国孙女结婚,过起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此后十多年里,李白多次隐居山林,比如和他在《将进酒》里提到的丹丘生一起隐居在嵩山。
  天宝元年,玄宗下诏,推荐有才华的人入朝为官。李白的诗因“名动京城”,征召李白去长安的诏书接踵而至,此时,当年那个气宇轩昂,身骑骏马,腰横宝剑,昂昂然出蜀远游的青年诗人已经度过了整整十六个年头。他无法掩饰的兴奋都写在《南陵别儿童入京》里,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写出了临去长安的狂喜和踌躇满志。
  在长安,李白获得了极大的称誉,一首《蜀道难》让太子宾客贺知章先生“金龟换酒,与倾尽醉”。不久,李白就获得了玄宗的亲自接见,随后获得了他人生中第一份正经职业——翰林院供奉(主要是给皇帝大臣撰写公文)。李白曾为玄宗写过《出师诏》和《和蕃书》,也写过夸赞杨贵妃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遗憾的是,这个时候的玄宗已不是20年前那个励精图治的开明君主。李白很快就被疏远了。杜甫描述李白在长安的表现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天宝三载,他请求离京。四月,李白在洛阳遇到了最爱他的杜甫,短暂的相逢开启了一段文学史上最珍贵的友谊。之后,李白又在漫游山河中度过了十年。
  命运跟李白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多年求政出路而不得,为避安史之乱,隐居庐山。一个不合时宜的机遇找上门来,他受玄宗第16子永王李璘邀请成为幕僚,本以为再展宏图,但没出几日,永王就被他亲哥肃宗定性为叛将,李白因“附逆”入狱。
  此后的李白,流放、被赦。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辗转于今安徽、南京一带,穷困潦倒,生活拮据,最终醉酒落水而亡。
  读《唐才子传——李白传》,李白从西域而来,将高山冰雪骏马胡姬化作他浪漫的情怀,为大唐文化注入一种西域骑士的剽悍与洒脱。不是大唐接受了李白的才华,而是李白的才华与精神改变了大唐。以至千秋万代。(指导教师 王雪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仙要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