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游记
香山位于北京西郊,距城20公里,这里有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寺院“碧云寺”,有国内仅存的木质贴金“五百罗汉堂”,有迎接六世班禅的行宫“宗镜大昭之庙”,有颇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见心斋”,也是世纪伟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北平最早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双清别墅。还有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地——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等。很小的时候就在笔记本的彩页上看过香山红叶,非常之美,那时就萌发了对香山的仰慕之情……
下了公交车,一条整洁的小街呈现在眼前,两边的商铺一家接着一家,都是出售各种旅游商品的,一家家小饭店自是不可少的,各式旅游纪念品应有尽有,玉石、古玩,铜铸的人物、动物总是会让人多看几眼,青铜器是极富盛名的,历史悠久,享誉世界,最惹眼的还是关公像,威武雄壮,凛然正气。买不买是一回事,但看总是要看的。东出西进看了也就过瘾了。在这样地地方书画自然是不能少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书画对世界的影响极其深远和广泛,王羲之、吴道子、唐伯虎这些大家就是妇孺也耳熟能详,名家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虽然未入其道,但从小就很欣赏,人物山水、花鸟虫鱼都让人心驰神往。一家夫妻店里张挂着一些书法字画作品,在那里驻足了半天,因为还要登山,只能暂且作罢。
那条小街缓缓上坡,通往香山公园,占地160公顷,买过门票进入景区,穿行在各种建筑之间,看到一些建筑搭设着脚手架正在维修,与其说在维修不如说是在进行文明的延续。通往山顶的路不是很陡,一圈一圈的盘山道向上绕行,似乎没有很高大的树木,但不知名的各种树木苍翠欲滴,散发着大量的负氧离子,使人感觉很舒服的,来到一座石碑前,大家都在止步观看,上面有“西山晴雪”字样,据文字介绍,这是“燕京八景”之一。再往上走一段路有一处很大的平台,供游人休息,这里有长条椅和一些简单的锻炼设施,大人们或是欣赏者周边的景致或是坐下来休息一下,孩子们好像一点也不累,在尽情的跑哇、跳哇。
香山尽管不高,但走起来还是很吃力的,接近山顶时山势开始陡了起来,要时走时歇。这时看到一位老人,人们都在议论着,他大概得有80岁了,自己拄着双拐,一步一步,在台阶上艰难地向上走着,没有亲人搀扶陪伴,这个年龄了体力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凭的就是意志和韧劲,不觉让人肃然起敬。
终于到了山顶,上面有一座房子,是一个小卖部,香烟、方便面、矿泉水、饮料、预备的一应俱全,而且买方便面有热水冲泡,还有正煮好的玉米,大家可以在这儿吃点东西,恢复体力。
山顶面积不大,人们显得很兴奋,都在找地方取景留念,居高而临下,不管是照人照景,都自有绝妙之处。面前一处刻有“香炉峰”字样的石碑,人们争相与其合影,这是主峰的标志,当然不能错过。向西而望,群山起伏,视野里满目绿色,想象在山岭中穿越,寂静中飞鸟在林中鸣叫,更增添了几分清幽。向来路回望,诺大的北京城在它的脚下,平时走在街上让人仰视的高楼,此时已经显得很渺小了,大路上奔驰者的各种车辆,就像火柴盒在缓缓移动着。
来的时候尚早了些,没有看到满山的红叶,多少有些遗憾,而且因时间关系有很多景点没有去。下山相对还是省力的,少了来时的那么多新鲜感吧,其实挺多景点并没有去看,在山脚下的香山公园逗留了一会儿,脚下泉沛林茂,小河潺潺,小桥静卧在小河之上目睹花开花落……
很快就又回到那条商业街上,找了一家饭店简单地吃了点饭,就来到那家书画店,这几十平米的小店,还可以装裱,因为目标基本已定,看了一会儿,买了两幅梅花,迎寒傲雪,在严寒里散发着芬芳。
出来后发现夜幕应经降临了,很快走到公交车站。一路上到站停车,上下的人并不多。离驻地还有两站的地方就提前下车,看看附近的夜景,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这对我这样一个方向感、距离感很强的人来说,也无可奈何,只能感叹北京之大了,边走边问,结果绕了一大圈才找到驻地,尽管走了点冤枉路,但却领略了周边的夜色,也别有一番思绪。 香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