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茂奇:好教育不只体现在教学成绩上
(记者:李文丽)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教育发展需要有视野的设计者。作为中国著名教科研专家、著名的“瓶盖理论”的提出者、蓝德智库主任、2012最具争议教育人物、百度搜索风云榜人物、太原双语学校副校长、西安交大韩城学校教育主任赵茂奇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中直言,好教育不只体现在教学成绩上,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要着眼社会需求,只有走向多元化、特色化,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创新人才,开启中国教育“强国梦”。赵茂奇说,好的教育首先要解放教育力。学生需要因材施教,学校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只追求表面上的成绩,教育就容易因为功利化而走向极端。2015年,赵茂奇在江苏省江阴市南菁中学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发现了“瓶盖理论一三法则”,并于2018年在国家十三五课题正式立项。瓶盖理论一三法则”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强调:对于一道错题,如果班里有低于13%的学生出错,责任在学生而不在老师;如果对于这道错题班里有超出13%的学生出错,责任在老师而不在学生。同样,作为班级管理,如果班内有13%的学生违纪或者不好管理,责任在学生而不在老师,如果这个班内有超出13%的学生违纪或者不好管理,责任在老师而不在学生。“瓶盖理论一三法则”给老师的教学实践和班级管理提出了科学规范的分析策略,也给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赵茂奇认为,“学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学校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为了验证“瓶盖理论一三法则”的准确性,赵茂奇进行了无数次的探索和研究,并亲自深入一线带班代课,把自己所带的班级作为“瓶盖理论一三法则”的研究性实验班,把“瓶盖理论一三法则” 推行的“精致教育和精细管理”准确运用到学校教育管理、班级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取得了特别突出的成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跨越式发展,其所带“瓶盖理论一三法则”应用性实验班自命名为“火剑十一”班红遍了吕梁山(全班54人中有51人中考突破600分,吕梁市前10名该班有3人),大笔书写了吕梁中考神话。
诚然,在分数为王的背景下,作为育人的前沿阵地,教育教学质量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为此,赵茂奇提出“解放学习力”的鲜明观点,他认为真正的“好老师”不是因为他教的好,而是他的学生学的好,所以我们评价教师的标准不应该只是片面追求这个教师是不是“教学能手”,而应该看这个教师培养的学生会不会主动的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如何避免办学的“千校一面”?赵茂奇指出,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出不了拔尖人才?就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学生。作为一名校长,赵茂奇对于学校管理提出的理念是:“管”是为了不管,不要试图认为靠学校行政性的权威管住人。学校管理的真谛就是和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没有’陪伴“的管理是空洞的管理。为什么现在好多地方都在学”羊氏模式“、”读狼抠模式“等等模式?难道这些模式真的能治病吗?我看不见得。学生是人、老师是人,给他们身上套个模式就像给舞者套上链条,带着链子跳舞,别开生面吧。
正如赵茂奇所言,要建设中国基础教育的高峰,就要打好基础,推动“中原”建设。在赵茂奇的眼中,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是”救火队“——哪里有困难到哪里去;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是”店小二“——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是”领航员“——领着师生向前进。说到底,学校的管理离不开”落实、认真的落实、细致的落实“,大道至细、大道至精、大道至简。
不塔下身子、不深入一线、不了解内情、主观臆断、靠经验办事、坐在办公室瞎指挥,只能把学校管乱。学校的管理工作实际上并不复杂,人复杂了,管理工作也就变得复杂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赏识教育“,所以我们的校长们、中层们,一定要学会赏识老师,我们的老师们、员工们一定要学会赏识学生。
赵茂奇认为,高水平学校要积极培育顶尖人才、持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孩子医生的发展负责。新创办的学校,管理层必须下基层、下工地、下火海,这样或许才能站住脚。
帮扶,帮扶,帮扶——这是管理层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任何成绩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要对着成绩发火,而要对着成绩背后的问题反思。教师这个职业的风险正在加大,教师要首先学会保护自己,有生命才有教育。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凡事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少发牢骚闹情绪。老师是成人,成人总比未成年人的心理成熟一些吧,可是我们有的老师的心智似乎还没有未成年的学生成熟。
赵茂奇在浙江教育部门组织的师训会上讲到:老师的管理理念很重要,每个学校的起始年级最关键,抓好起始年级的管理,你就抓好了整个学段的管理了。一个好的班级,班主任必须要有正性,正性是什么?正性就是原则性。班级管理不能走极端,不能体罚学生不意味着要讨好学生,不能迁就学生错误不意味着惩戒学生。管理需要智慧,不是靠激情。好多事情好多人都败在”太着急“,你一项一项的来,一个行为一个行为的纠正,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班主任首先要塑造班级灵魂,没有灵魂的班级是一盘散沙。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就是班主任的性格。不敢管、不愿说、不会做,这是班主任的三大致命伤,要主动作为,不要被动应对。班级学生的习惯太重要了,养不成习惯,累死班主任气死班主任还是个乱。
赵茂奇在北京中国教育峰会上以近年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态势为例,指出男生强则班强、男生雄于全校则班雄于全校。一开始,你就要抓住学生的手,不要放任他随意走。班级管理要本着”严进宽出“的原则,从入学教育就要”严“,严着严着,学生都养成了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了,你也就不需要严了,班风也就形成了。班级要树立正气,则班主任要不断的输送正能量。不要认为你精彩的一段演讲就会内化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你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所以要不停的说,直到说的你一动嘴皮学生就知道你要说什么。慢慢地他们就会认同你的价值观。
教育者要耐得住寂寞,要深刻的明白:不管哪里,都要看教师的业绩,所以不要太过迷信什么”素质教育“。赵茂奇说,为什么我们的教学成绩和别的老师有差距?说到底还是落实的问题。时下流行”讨论式教学“,如果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我觉得就没必要进行讨论了。
无论多么抽象的、怪味的命题,都是出于人的思维方式的发散,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研究命题人的思路,不要试图猜题押宝。除了学习成绩,孩子们还需要快乐。要把”表演公开示范课“和”务实高效课“结合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教学需要创新,首先在于勤奋,没有勤奋,就没有创新。“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成绩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间十分钟是属于学生的,课间是十分钟,不是六分钟,你拖堂二分钟,他提前二分钟进教室,学生课间变成六分钟,走的慢的拉的慢的提裤子提的慢的都要出问题。
赵茂奇告诫学校的办学负责人和在场的校长们:星期天,就让学生休息,学生是人,人干活干得时间长了就需要稍微的休息一下,学了一个星期已经很累了你哪怕一天都不让他休息还让他认真学,他能爱你能爱你这个学校吗?是你你能撑得住吗?学生回家了就不要布置什么作业了,人都回去了,你还不放过他,对他们来说,不公平,我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赵茂奇强调,懂课程和懂教育是两回事,现在好多的评优评模,已经逐渐丧失其本意。对于中国教育评选委员会将赵茂奇评选为2012中国最具争议的教师,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教育品牌创新峰会提名赵茂奇为“2012全国优秀教师”,赵茂奇很淡然,争议什么?为什么要争议?不就是因为赵茂奇的观点不一样吗?教育争鸣才能创新发展。媒体应该安静,教育需要宁静。一切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态度的问题。身为革命的后代,赵茂奇有着敦厚朴实的品质和精勤治学的态度。
在场的校长们、中层管理者、一线老师还向赵茂奇提出了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话题,对于竞争合作,赵茂奇认为统一知识点是很重要的,统一的教学方法就有点可笑了。老师之间的竞争可以有,不要功利化。不要太依赖共案”教学,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这本身就不符合教育规律。对于数字教学,赵茂奇说现在的好些老师不会讲课,就会放多媒体PPT。一味强调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不明智的,现在我们不少的教师疲于下载课件,放电影。对于学案教学,赵茂奇坦言学案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僵化的思维。对于教育改革,赵茂奇说教育改革是一场革命,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革自己的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