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跑中歌唱 发表于 2018-8-16 11:07:57

当时间的主人

当时间的主人
今天终于带着“装备”到井下拍照了。说终于,并不夸张,因为计划到井下拍摄员工战淋水的照片已很久了。他们穿着雨衣,操作风锤,水从头淋下,流过脸颊,流过雨衣,灯光映照下的雨衣如煤一样黑而发亮,那光色、那场景,想想都是一张美图。
井下专用的防爆照相机和射灯早已借来,也早已充满电。也许它们会很纳闷,一切准备就绪了,却为何一直静躺在柜子里,不知何时才能派上用场。
我换上井下班衣,戴好安全帽,背上自救器和矿灯,当然也带上了照相机和射灯,它们一定会因能派上用场而兴奋吧。“你们吃班中餐的时候,我照张照片”“对,你们可以看着对方,来,脸上笑容多一点”“请靠紧点,放自然一些,随便谈点什么”。在掘进碛头,一个个场景在员工的积极配合下被定格。
出井的路上,我总会带着一丝兴奋翻看拍摄的照片,也会像护着襁褓中的孩子保护着相机,生怕磕了碰了,拍摄的照片不见了。坐在办公桌前,我点动鼠标反复欣赏拍摄的员工吃班中餐、聊天、操作风锤等照片,心里顿感满意和舒坦。其实,如果不是朋友在电话里催促“射灯用完了没,准备什么时候还给我们呢”,也许我还会因为平时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或是认为井下淋水不大,拍摄不出要达到的效果等为由,把到井下拍照的事一放再放,也更不会拍到这些让自己满意的照片。
我不由的想起了读书。如果要在读书与买书之间分出胜负的话,我更喜欢买书,以前常逛新华书店,如今常逛的是天猫、京东等购物网站,掐准“618”,双“11”等图书打折点,买一些觉得好看,对女儿学习成长有用的书籍回来,家里的书柜也是一堆再堆,整理了又整理,还准备把电视墙拆了,整成书柜形的,能放更多的书。可是很多书买回来后,我并没有看,“忙”依然是最好的借口。
女儿暑假到了,我们又在天猫上买了十来本书籍,一天妻子打趣道:“女儿一个下午就看完了一本书,如果换成你,可能要看几个月哦。”我知道女儿看书的速度快,用一目十行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我在微信公众号看链接或是看书时,她凑过脑袋,不一会儿总会说:“你看书的速度太慢了,我都看完了,你还不翻页。”她给我讲了《摆渡人》第一部与第二部的故事,我信手一翻,一本书不到300页,于是也拿着看了起来,也想试试多久才能看完一本书。那段时间,我在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都会翻一会儿《摆渡人》,结果还是用了两周的时间才看完这两本书。如今“忙”又占据了上峰,很多书又静静地躺在了那里。
说起读书,又不得不提到写作。写作既是自己的份内的工作,也是自己的一大爱好。以前面对所见所闻,我脑海常会灵光一闪,自然而然地将其构思成新闻、小小说、观点、人生感悟等题材的作品,也有很多作品在各类媒体上发表。后来,要么认为工作太忙,没时间来写,要么认为想法不成熟,写出来也不会有媒体采用,也许还会招来一些笑话,渐渐地只是想想,然后又亲自把它掐灭,很多好的想法胎死腹中,未能成形。真有“空”拿起笔写作时,却发现灵感不在,江郎才尽。
细细想来,如果不是朋友催促归还射灯,也许我不会去下井拍照,更不会有精美的照片;如果不是在女儿的影响下,也许我不会去读书,它们依然会静躺在那里;如果不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宣传任务,我不会将灵感变为文字,它们仍会胎死腹中。
每天真的那么“忙”吗?回到家里,我在沙发上葛优躺,掏出手机,或看朋友圈,批阅奏章似的点赞、调侃,或玩手机斗地主,牵线木偶一般,在系统的提示下,不用多少脑细胞,胡乱的厮杀着,又或是拿着摇控器选一两部电影打发时间。面对妻子的抱怨,我总会笑着说道:“白天太累了,我在变着法的休息休息。”晚上的业余时间、周末的双休日,一晃即过,只留下我“人上了年龄,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感叹。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是明代钱福写的《明日歌》中的诗句,也是我们很多人对待时间的真实写照。“明天再说”“明天再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多少个明日变成了今日,又变成了昨日,白白浪费了大好光阴,该做的事一推再推,机遇一失再失,到头来只留下“万事成蹉跎”的悔恨。
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更突显了当好自己时间主人的重要性。我们要为自己定下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目标,按照短、中、长的时间段,细化各个目标,以目标增压力,添动力,让自己时常保持以争朝夕的精神,做到“有书赶快读”“有事赶快做”,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时常对照目标找差距添措施,科学合理的利用好每天的大好光阴,不断拓展人生的宽度,活出人生的精彩。(姚荣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时间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