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事评】培养良好的家风就要从“不生气”开始
培养良好的家风就要从“不生气”开始暑期已经过去大半个月,湖北武汉一群小学生的暑假作业突然在网络上走红。这份暑假作业并不要求孩子们做习题,而是和家长一起完成一项“21天不生气”的挑战。看似不长的21天,却难倒了全班大部分的家庭,仅有一对双胞胎和父母挑战成功。(9月19日《北京青年报》)
生气是我们由内而外的一种情绪表达,但是,人要始终保持不生气,那是绝对不可能。毕竟人是会思想、有情感的高级动物,而不是墙角下芦苇。
然,我这里想要说得是,谁能控制好自己的心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一定范围不发泄、不发火,这不仅考验着人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彰显其过人的智慧素养。一份暑假作业,既不要孩子整天埋头苦学,也不需家长劳神费力地帮孩子走捷径来完成,而是要求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一项“21天不生气”的挑战。这份看似简单且有容易的作业,实质做起来并非那么回事。
从全班仅有一对双胞胎和父母挑战成功来看,挑战“21天不生气”作业还真找到了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交流的软肋,是培养良好家风的关键所在。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而孩子有样学样的情绪转化,大多都是从家长那里转移过来的。
很难想象,一个整天在充满火药味的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他们将来遇事又怎会与人好好说话呢?不论是经过曲折和是非的家长,还是懵懂的孩子,在人生坎坷的征途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但是,面对困难和挫折,你用暴跳如雷的情绪去处理,未必就是一个完美的走捷径;而你用和风细雨的言语和情感来渲染和谐环境,也能给人知难而进的充足勇气和百倍信心。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环境造就人。我们在培养良好的家风中,从应当从“不生气”开始。笔者认为,家长管教孩子动辄发火生气那也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假如我们在管教孩子上,只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发泄,没有找对方式方法的施力,无疑在孩子教育上起了反作用力。
所以说,家校完美的结合就在于多沟通,多交流,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彼此之间都要有平等尊重的对话和内心和谐的对话。也只有这样,我们良好的家风才会代代相传,校风和社会风气也会日渐好转。 如果真能挑战成功也是非常不错的。 前来学习
回 1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鼓励和支持!回 2楼(初卫平) 的帖子
感谢初老师关注和支持!回 4楼(海边石油人) 的帖子
感谢老师鼓励和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