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不圆万家圆
文/永康石油 胡巧莉“送战友,踏征程,耳边响起驼铃声……”感受到朋友圈里离别的气息,遂徒增一分离别意。
今年第一批秋季入伍士官退出现役,五年前他们怀揣强军梦走向军营,五年后他们带着对军营深深的眷恋回归到社会。彼时他们是胸前别着大红花的新兵,如今他们的胸前还是别着一朵大红花,不同的是,那时候是入伍光荣,现在是光荣退伍。
我对军人最初的印象,始于高一那年的军训。教官说,当兵那会他在西藏,最怕听到有人唱《军中绿花》,会忍不住想念父母,思念故乡。后来军训结束,我们按照要求写了军训感言,我看到教官在食堂门口坐着,手里拿着一沓纸,看红了眼眶。
后来是读大学之前,街头偶遇穿春秋常服的兵哥哥,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甚至没有看清他的脸,那挺拔的背影却让人记忆犹新。
再后来是大一军训。教官很年轻,我们都猜测教官的年龄甚至比我们都小,看上去只有十六岁的样子,一脸稚嫩,却要管好我们这百八十号人。我见过他偶尔和战友嬉闹的样子,见过他脸红害羞的样子,最多的是假装一脸严肃让我们认真训练的样子。
军训结束后一年,我再要提笔补写军训通讯稿的时候,重新走了一遍一年前教官带着我们走过的路,假装他还在那里,看着我们并不整齐的步伐,听着我们并不嘹亮的口号,揣着我们并不华丽的书信,有着我们与他共处的记忆。物是人非,感慨万千,再写出来的稿子,却不知是不是当初的想要表达的样子了。
之后的两年,我们会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偶遇前来训练的消防兵,背着水带负重前行。火红的跑道与迷彩碰撞出的青春色彩,是属于他们的独家记忆。我看清了他们肩上醒目的红色肩章,一拐的新兵,二拐的老兵和扛枪的班长。
这六年的时光恍然如梦,忽地就过去了。我对军人的印象却依旧如同最初的那样,坚毅勇敢,热血忠诚。
这是一群有着铮铮铁骨和铁血柔情的汉子,他们把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这是一群永远冲锋在前永远以人民利益为先的子弟兵,他们以血肉之躯争先前行抢险救灾。这是一群无愧于祖国和人民,却有愧于父母妻儿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他们常说:一家不圆万家圆。
愿你半生戎马,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历经磨砺,必能香自苦寒。
愿你砥砺前行,谱写余生华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