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游“百馆”的小女孩
有这样一本小书,带你走遍杭城100家博物馆、科技馆、名人故居,领略文化风光;有这样一个女孩,带你感受古今风情,以孩子的眼光观望5000年的中华文明。她的名字叫吴宛谕。
课余时光玩的就是心跳
杭城的中小学生几乎都经历过同一道家庭作业:走访杭州一家博物馆,回来写感想。杭州学军小学学生吴宛谕可谓超额完成了任务:她在从2008年春假开始到10月国庆假期的不到半年时间,走完了浙江省内100家博物馆、科技馆、名人故居……杭州市“第二课堂”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出的71个场馆,她几乎走了个遍。
爱玩、会玩,是宛谕的天性;看景、看物,是宛谕玩物长志的最大秘诀。只要有假期,宛谕都会吵着要爸爸妈妈带她去最好玩的地方——因为博物馆里全是别处看不到的好风景。
亲爱的小朋友,你听说过用南瓜蒂和核桃做的印章吗?哦,没有呀?那就请跟宛谕一起到中国印学博物馆看一看吧!
荷花盛开的季节,宛谕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坐落于孤山路的中国印学博物馆,博物馆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重檐翘角,台楼环廊——这就是我国第一座印学专业博物馆。
陶印、紫砂印、砖印、三七根印、竹根印、瓜蒂印……真让宛谕看花了眼。“可我最想看到那枚古时皇帝用过的玉玺在哪儿呢?”一圈走下来,却没有发现玉玺的踪影,不甘心的宛谕问解说员阿姨:真正的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璧,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后命人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传国玉玺就这样诞生了。哈,真有意思。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宛谕在杭州碑林星相馆的展板上看到的一句诗。“在杭州碑林,到处都是迷人的风景。”边走边看,熟读熟记,这让宛谕在百馆游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参观时发现,那些用来表达志向或者以警语来提醒自己的名印,有许多让宛谕铭记在心:邓石如所作的“十分红处便成灰”,说的是柴火烧到很红以后就会变成灰,比喻做人要懂得低调;归昌世的“负雅志于高云”,则表达了自己的远大理想;还有明末清初赵之琛所刻的“身其康疆子孙其逢吉”和“大吉祥富贵昌”,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他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对当地优美生态环境的真实描述。
这真是个聪明调皮的小女孩。走累了,她会坐到沙孟海爷爷的膝盖上撒撒娇,让爷爷那双沾满墨汁的双手抱抱她;口渴了,她会在虎跑泉找到虎跑泉的源头,尝一口正宗的虎跑泉水呢……
“很多场馆陈列的都是古董或者图片介绍,你没觉得单调吗?”我问。“好玩呀!”宛谕就是在马不停蹄的奔走与紧锣密鼓的创作中找到了乐趣。
她探索科技馆里神奇的声音,在南宋官窑博物馆内学做陶器,鉴赏印学博物馆中各色印章,穿梭于碑林间考证历代碑文,思考浙江的历史会不会改写成一万年,领悟求是书院内“千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谆谆教诲……宛谕尽情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乐在其中,如痴如醉。
是啊,谁也没想到,这个天性爱玩的宛谕,却在课业时间玩出了一本十几万字的《百馆游——一个小学生走遍杭城博物馆的真实记录》。
书中闪耀着孩子眼中的历史与文明,那是一条贯通古今的长廊,穿越浙江7000年悠久文明,从书案上清香飘逸的龙井茶,到胡庆余堂传统的中药文化;从古老良渚文明,到科技馆的精密高深;从运河的源远流长,到水光潋滟的西湖美景,宛谕用纯美的文字传递了人文历史的古朴与温情,犹如可以触摸到百馆跳动的脉搏。
坚定执着的百馆游小使者
杭州出版社出版的《百馆游》,已成为杭州市第二课堂导读本。
我粗略算了一下,5个月内,宛谕必须保证在每个双休日及长假都去1至2个场馆,才能完成这项任务。把这件事告诉周边一些同年龄的学生和家长,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啊?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怎么会想到去参观这么多场馆?”
“每年暑假我们都带她去省外旅游。那天晚上我们正开家庭会议讨论要不要去西双版纳玩,我突然想到报纸上看到的新闻,杭州已对青少年免费开放71个场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这些场馆有一部分我们已经去过了,但绝大多数还没去过。要不去这些场馆看看?”宛谕爸爸说。
“好的好的,因为我听同学说有的地方挺好玩的!” 宛谕插话道。为了预防中途打“退堂鼓”,一家人正儿八经地签了个协议,并把协议贴在了卧室的门后面,以便每天提醒自己。
走进宛谕的小房间,门背后赫然贴着一张《共同成功约定》,还摁了爸爸、妈妈、女儿的三个鲜红手印,协议落款时间是2008年6月27日。大致内容如下:宛谕保证走遍百家博物馆,决不半途而废;宛谕想去参观,或全家人共同商定要去参观时,爸爸保证当好驾驶员,没有时间,挤出时间;妈妈保证当好摄影师,并负责在参观前搜集相关资料……
为鼓励宛谕的积极性,暑假里宛谕爸爸妈妈还特地把女儿的两个小表弟接到杭州来玩了一段时间,让宛谕当小导游,宛谕的劲头更大了。
游百馆,看似是一次悠闲的旅游,实际上困难并不少。宛谕说,平时要上课,晚上要写作业,双休日还要参加兴趣班,基本上要挤出时间才能完成走访场馆和写作的任务。另外,找场馆也费了他们很大的劲。“光去杭州碑林就跑了三趟。第一次去时在装修,第二次装修完毕却说要等国庆节再开放,等国庆假日终于去成了。”然而,凭着一份坚持,宛谕就这么边走边写,字里行间,映射出的是一个执着小身影和一座城市的渊源。
走完杭州市的70多个场馆,宛谕爸爸曾经犹豫过要不要暂停,主要是下半年一家三口都比较忙。可家庭会议的结果是,排除万难,去完成预定目标。
“亲爱的同学们,你一定不喜欢整天学校和家两点一线吧。那你有没有想过,去一个不会有课堂上的枯燥,也不会有家人的唠叨,既可以让我们玩得开心,又可能让我们学到知识的好去处?”2009年6月11日,在小记者百馆游出征仪式上,宛谕还向全省的小朋友们发出了倡议。
“为了让更多孩子走进更多的第二课堂,我建议开放更多免费场馆,并且让学生证成为全国场馆的通行证……我还建议向全国的少先队员包括民工子弟发放能够全国通用的第二课堂参观券。”作为2010年杭州市唯一的小学生代表,宛谕在第六次全国少代会上提交了《让更多孩子走进更多“第二课堂》的提案,呼吁政府免费开放更多名人故居等场馆,满足广大青少年走进第二课堂的愿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北京应邀做客教育部时,宛谕提出了4条提案,并且每一条都附上了详细的建议。在倾听了其他省市小代表的意见后,她还不忘给他们支招儿。比如很多小代表提议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宛谕就介绍说,杭州市有第二课堂活动,包括科技馆、博物馆在内的很多第二课堂场馆都是向小学生免费开放的。“我希望每个城市都能推行这样的办法,让全国各地的小朋友,特别是贫困的孩子也能在那里学东西。”宛谕真诚的回答引起了许多代表的共鸣。
在前不久的世博会“杭州城市日”上,一本名为《杭州——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的画册里,赫然出现了宛谕的小身影。原来,这本画册通过采访10位工作、生活在杭州的代表人物,展示杭州的变迁。宛谕就是作为少先队员代表,与马云、韩美林等大人物一起入选其中。
来源:浙江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