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心声】——2008,我们渴求师徒亲情
声声呼唤,久违的真情能否拾起,次次企盼,久违的关系能否重现2008,我们渴求师徒亲情
■李如飞
为使新员工更快更好地学习技术和胜任工作,山东华丰煤矿电力公司实行一帮一,一带一的“师带徒”方式。图为师傅宋明凤(左一)给新员工讲解发电图纸。 陈良栋 马忠华 摄
直到今天,我还经常听父亲讲起当年他拜师学徒的情景,讲师傅对他如父亲般的关爱,那一幕幕令人心动和向往的故事,有时竟让我也如梦似幻地回到了父亲生活的那个环境和时代。
那是上世纪70年代,父亲从部队复员到企业,单位为了让他尽快适应工作,特地给他指定了一名师傅。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规范的合同,就凭着组织的一句话,他们便成了师徒。从那天起,师傅不但毫无保留地教他技术,还从生活上给予了父亲无私的帮助,让远离故乡的父亲有了家和亲人的感觉……
20多年后,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我也希望能和父亲一样有一个能够让我一生尊敬的师傅。可就在我们经历了接踵而来的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等一系列的事件后,管理方式比过去先进了许多,师带徒、徒拜师的仪式也正规、郑重了不少,可无论如何,我和师傅也难以像父亲与他师傅那样,有心贴心的感觉,有一家人的亲情。我和师傅之间的交流始终有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应该说,师傅人很好,对我也很热情,可每每在传授、讲解技艺时,到了关键处他的脸上就会显出一种欲言又止的神情,透过这神情,我似乎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挣扎、矛盾和苦涩,于是,就再也没有勇气看师傅的眼神,问些我还没弄明白的问题。“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老话我听过无数次,可却不愿意相信这种故事还会在我和师傅之间甚至在我们企业里发生、延续。看着一个个的绝活、绝招随着老师傅的退休而丢失,我们这些小字辈真是从心里着急,我们也在拼命地学技术,不懈地练硬功夫,可老一辈师傅们工作一生积累的经验、练就的绝招绝活,我们却难以学到和掌握。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企业的管理者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几年,制订了许多保护工人技术人才和促进“师徒传帮带”的政策,我们的高级工、工人技师的薪酬不但超过了相应的技术干部,而且还能够享受特岗特薪;有些单位还明文规定,给带徒弟的技术工人一定的补贴,而且当徒弟在各类技术比赛中获得名次后,师傅也将得到一定的奖励。
走进2008年,随着一系列规定、制度的出台,师徒互教、互学、共同进步的情景会越来越多,一段时间僵持、淡漠的师徒关系会逐渐冰释。我们期待着,在共同的努力和创造中,一种更加崭新、更加科学、更加和谐的师徒关系会重新建立,久违的师徒亲情将重现在班组、车间,而且还会比以前更加和谐,更加丰富。师徒比翼齐飞,将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动力和新景象。
大菜,祝贺!!! 夏老师改了后更凝练了,您辛苦了!!
学习李老师的好文! 祝贺! 热烈祝贺 很惭愧,整篇文章几乎都是夏老师的心血!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人物!!!!
谢谢夏老师!谢谢所有的老师!!!
很惭愧,整篇文章几乎都是夏老师的心血!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人物!!!!
谢谢夏老师!谢谢所有的老师!!!
祝贺祝贺!学习了! 留住技能、绝招是企业应关注的问题,不妨试:知识管理。建立响应的激励机制。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