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10-7-16 20:55:49

班组天地996期见报稿件对比

班组天地996期见报稿件对比
见报稿
    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明显多于往年,企业班组职工的防暑问题再次成了热门话题。只要企业坚持人本管理,时时处处为职工身心健康考虑,关心和体恤一线职工,严格履行夏季劳动保护相关规定,职工多为企业着想,多些理解和支持,酷暑降温这一困扰企业和职工的问题就会得到圆满解决

一线职工急需实在细致的“高温关怀”
【主持人说题】
■河南郑煤集团裴沟矿 王强 吕福有
■冀中能源中煤四处   赵淑红
    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明显多于往年,工作在一线的班组职工的防暑问题又一次成了热门话题,尤其是高温岗位的职工。专家们开始呼吁“高温立法”,以切实保护高温下劳动者的权利;一些企业的领导也频频深入一线慰问,给班组职工送清凉;有的企业给班组职工发放绿豆汤、冷饮、藿香正气水等;还有的企业开始让班组避开高温时段工作,或缩短上班时间。根据国家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相关部门相继对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作了明确规定。这些举措彰显着政府应有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在说明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的具体落实。
    然而,也有一些企业,“高温关怀”难以落实,以企业发展困难而拒绝执行或者打折执行国家相关制度;有的象征性地发点茶叶、发点防暑降温饮料;有的企业干脆装傻。于是,职工呼吁声四起,维权之声频扬。职工急需“高温关怀”,企业能否从容应对?
    我们班组职工认为,企业落实“高温关怀”,首先要有一种法律意识,国家有要求的,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该发放的“高温津贴”必须到位,建筑工地等该停工的必须停工,停工日工资也须按原标准发放。至于那些确实无法停工的高温行业,例如热电厂,则应该尽可能地改善工作条件、缩短每个工人的当班时间,通过倒班来防暑。还有在极端高温天气情况下,企业应主动为职工“送清凉”,进行“防暑降温”。
    企业落实“高温关怀”,还应在工艺技术方面采取适当改进措施。比如,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操作,在高温作业厂房或区域,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设置隔离操作室、休息室,使室温保持在30℃以下;加强高温作业的个人防护,应穿导热系数小,透气性好的工作服;根据不同作业的要求,还应适当佩戴防热面罩、工作帽、防护眼镜、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特殊高温作业工人,如司炉工等,为防止强烈热辐射的作用,可以穿特制的隔热服、冷风衣、冰背心等;按《高温作业分级》对作业场所进行高温作业分级和评价;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广泛的防中暑知识宣传,并指导提高中暑情况发生时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在高温季节,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适当调整劳动作息时间,增加工间休息次数,缩短劳动持续时间,做到“早上班、晚下班、做两头、歇中间”,避开12时至16时最高气温。
    在职工保健方面,要求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健康体检,对患有高血压、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糖尿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病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年老体弱者等禁忌症人员应调离高温作业岗位。为了维持高温作业工人水盐代谢平衡,对于因大量出汗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应及时予以补充,最好的办法是饮用含盐饮料。以利于提高机体耐受能力。
    总之,只要企业坚持人本管理,时时处处为职工身心健康去考虑,关心和体恤一线职工,严格履行夏季劳动保护相关规定,职工多为企业着想,酷暑降温这一困扰企业和职工的问题就会得到圆满解决。

原稿
高温冷思考:酷暑当前,企业应当做什么
                               河南郑煤集团裴沟矿      王强
   进入七月以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期高温中暑气象预报,并继续拉响高温橙色警报,一次次扑面而来的热浪不断地在向人性挑战、向生存挑战、向管理挑战、向制度挑战…… 与此同时,像清洁工、炉前工、建筑工等许多工人仍在高温高热下挥汗如雨,一场又一场高温天气,带给我们的除了炙热,似乎还应该有一个冷静的思考。
   纵观高温现象,专家们已经呼吁“高温立法”,以切实保护高温下劳动者的权利,的确,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据悉,中国现有的有关高温劳动保护的唯一全国性法规,是1960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这个条例发布已快半个世纪,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规定都不适合目前的劳动现状。根据国家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劳动部门相继制定印发了有关文件,对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作了明确规定,彰显了政府应有的人文关怀。然而,这种“高温关怀”是否真正落实了呢?据笔者所知,有的只是象征性地发点茶叶、发点防暑降温饮料,有的干脆啥也不发,装作“不知道”。
这种情况下,“高温立法”固然重要,但启动立法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辩论,远水难解近渴,而高温高热已经凶神恶煞地逼到眼前。突如其来的一场高温或者天气骤冷,都有可能使年老或体弱者死于非命。事实上,不是什么都要等法律,重要关头社会运作机器和企业人性关怀才是最有效防止意外灾害的“恒温器”。
   企业落实“高温关怀”,首先要有一种法律意识,国家有要求的,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发放“高温津贴”,给处身恶劣环境中的劳动者以一定的补偿,规定只需温度达到一定标准,建筑工地必须停工,工人当天工资按原标准继续发放。至于个别确实无法停工的高温行业,例如热电厂,则应该尽可能地改善工作条件、缩短每个工人的当班时间,通过“倒班”来防暑。还有在极端天气情况下,企业应主动为群众“送清凉”,进行“防暑降温”。
   在技术措施方面进行工艺改革,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操作,在高温作业厂房或区域,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同时设置隔离操作室、休息室,使室温保持在30℃以下。加强高温作业工人个人防护,应穿导热系数小,透气性好的工作服。根据不同作业的要求,还应适当佩戴防热面罩、工作帽、防护眼镜、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特殊高温作业工人,如司炉工等,为防止强烈热辐射的作用,可以穿特制的隔热服、冷风衣、冰背心等。按《高温作业分级》对作业场所进行高温作业分级和评价。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广泛的防中暑知识宣传,并指导提高中暑情况发生时,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在高温季节,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适当调整劳动作息时间,增加工间休息次数,缩短劳动持续时间,做到“早上班、晚下班、做两头、歇中间”。避开12时至16时最高气温。
      在职工保健方面,要求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健康体检,对患有高血压、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糖尿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病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年老体弱者等禁忌症人员应调离高温作业岗位。为了维持高温作业工人水盐代谢平衡,对于因大量出汗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应及时予以补充,最好的办法是饮用含盐饮料。以利于提高机体对高温环境的耐受能力。
   千千万万的迎战酷暑高温的一线劳动者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石,希望每一个涉及高温行业的企业都能在严格执行国家防暑降温基本要求的同时,多一些人性关怀,关心和爱护基层职工的身心健康,员工从而会更加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单位创造更多的财富。

为酷暑“降温”支招
                                                            吕福有
      每至盛夏,高温补贴、夏日劳动保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总会在企业和员工中炒得沸沸扬扬,企业和员工的高温“拉锯战”,已成为当前影响企业和谐稳定的新的矛盾点,能否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员工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企业主管部门、企业和员工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
      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国家劳动保护法明文规定了夏季高温作业补贴的基本原则、技术措施、保健措施和组织措施,制度健全,处罚分明,时刻维护着劳动者的权益,然而有个别企业有法不依,视劳动法于不顾,常常是不落实或打折落实。而员工为保全生存饭碗,欲怒而不敢言,可望而不可及。作为企业主管部门还应建立切实可行的督察制度,督促企业依法执行,并对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和企业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和一定的经济处罚,动态监督落实整改。也可以效仿和建立新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每年提取一定的高温补贴费用作为专项资金,交由企业主管部门来管理,每年夏季将资金回拨企业,监督企业直接发放到职工手中,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发放,维护好劳动者权益,维护好社会、企业大局稳定。
         作为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自觉不折不扣履行国家相关制度,不能以企业发展困难而拒绝执行和打折执行,企业要从长远发展去考虑,从凝聚人心去着眼,足额发放高温补贴,并为一线岗位员工配发清凉油、人丹等降暑药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为员工购买西瓜、矿泉水等降温食品饮料。作为企业更应该从职工切身利益出发,根据企业效益情况,逐步在一些岗位安装空调、电风扇等降温电器设备,改善职工工作环境,让一线劳动者感受到清凉。也可以尝试合理调整高温作业时间,既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又提升了工作效率。企业还应当做到反思,加大矿(企)务公开力度,让员工了解内情,征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从提升员工生活品味去考虑,从满足职工身体和心理综合健康指数去考虑,在保证职工尽享物质利益、劳动保护的同时,多从心理“消夏”去考虑,可以利用不同方式,组织举办健康向上的消夏晚会、谜语竞猜、太极拳运动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让职工在盛夏工作之余自娱自乐,既丰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又陶冶了员工情操,更让员工身心得到了调试,时时处处感受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和点滴关爱,感受到夏日里的凉意,这也不乏是企业“消暑降温”的妙招。
      总之,只要企业坚持人本管理,时时处处为职工身心健康去考虑,关心和体恤一线员工,严格履行夏季劳动保护相关规定,员工多为企业着想,多些理解和支持,酷暑降温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这一困扰企业和员工的社会问题就会得到圆满解决。

高温下的冷思考
——炎炎夏日的应对之策
冀中能源中煤四处   赵淑红
    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明显多于往年,炙烤着大半个中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给企业生产也带来困难,用电紧张、中暑现象时有发生,并带来安全隐患,工作在一线的职工,尤其是高温岗位的班组职工们,他们的防暑问题随着气温的持续走高,成为了当前热门话题,也是企业应着手解决的当务之急。
   班组职工是企业的脊梁,肩负着企业发展的重任,但他们都战斗在艰苦的第一线,四季轮回中,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为企业创造着财富,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是一群吃苦耐劳的可敬群体,企业的兴旺离不开班组职工,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班组职工,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财富,服务了社会,才有了人们的丰衣足食、社会和谐。他们是整个社会的功臣。他们要求的少付出的多,可战斗在一线的班组职工,也是最苦的。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现在正值暑季,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企业应该如何做呢?班组职工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呢?是我们在这个热天中需要冷静思考的。
   “战高温、夺高产”曾经是我们战天斗地、无所畏惧的革命口号,为此班组职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牺牲。现在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有尊严的工作,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有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办法。转变观念、严格落实,才能使班组职工有切身体会,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有的单位领导深入一线慰问,给班组职工送去夏季的一抹清凉;有的单位给职工发放防暑降温费,这当然是一件有利于职工的好事,增加了职工收入;有的单位给职工发放绿豆汤、冷饮、和藿香正气水等等,这都是关心职工的表现,值得赞扬。有的班组避开高温时段工作,或缩短上班时间,还有的根据岗位的工作特点,采取防暑措施,都充分体现了班组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面对高温,班组职工也应该冷静的思考,结合自己岗位的工作特点,找到更好的战胜酷暑的应对之策,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能一味消极地依靠、服从,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工作环境,确保安全生产,安全其中也包括自身的安全和整个班组成员的生命安全,关心自己就是关心集体,只有健康体魄才是第一位的,才不至于有倒在工作岗位的悲剧发生,才能更好的履行一个工人的职责,才有利于更好的工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10-7-16 20:58:19

见报稿
俺希望“送清凉”更要“送制度”【职工心声】■ 谢红玲 王蓬蓬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矿上组织女工协管人员、工会干部深入到班组慰问俺们,给俺们送来雪糕、西瓜、绿豆汤、绿茶、风油精等防暑降温品,使俺们感受到这滚滚热气中透着的丝丝清凉。俺班组职工认为,炎热的季节“送清凉”,无论“送”什么,都是对俺们的关心和爱护,值得提倡。但俺们还认为,送清凉只能是一次两次,“凉意”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而炎热的夏季却要持续很多天,一次两次慰问,解决不了俺们夏季的劳动保护问题。一个“送”字,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关怀,表现的是一种姿态,但它对俺们的安全度夏,没有长久的作用。俺班组职工想提个建议,解决这一问题,不妨变“送清凉”为“送制度”。俺觉得要把做好防暑降温和安全生产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安全、一切服从安全的理念,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具体生产实际,制定高温季节班组职工防暑降温的制度,认真履行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作业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制度上应明确要求各施工现场都要配备足够的饮用水及含盐清凉饮料和预防中暑的药品,要根据气象报告信息,及时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时间,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制度上还要强调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出发,特别重视高温期间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积极开展防范高温中暑基本知识培训和演练,增强自救、互救能力;督促企业按照规定为职工配备夏季劳动防护用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室内作业场所的通风降温和室外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工作,生产作业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总之一句话,企业领导应把“送清凉”的热情,化为保证生产一线班组职工有效防暑降温的有效制度,并引导督促班组职工执行,把“清凉”真正送到职工心坎上。只有贴近职工所需,送到职工心窝里,“送清凉”才能真正成为俺一线职工健康安全工作的“凉棚”。
原稿俺们不喜欢这样送清凉
谢红玲 王蓬蓬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矿上组织女工协管人员、工会干部深入到班组慰问俺们,给俺们送来雪糕、西瓜、绿豆汤、绿茶、风油精等防暑降温品,使俺们感受到这滚滚热气中透着的丝丝清凉。
炎热的季节“送清凉”,无论“送”什么,都是对俺们的关心和爱护,值得提倡。但俺们认为,送清凉只能是一次两次,“凉意”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而炎热的夏季却要持续很多天,一次两次慰问,解决不了俺们夏季的劳动保护问题。一个“送”字,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关怀,表现的是一种姿态,它对俺们的安全度夏,没有长久的作用。
俺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妨变“送清凉”为“送制度”。俺们觉得要把做好防暑降温和安全生产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安全、一切服从安全的理念,认真履行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做好作业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各施工现场都要配备足够的饮用水及含盐清凉饮料和预防中暑的药品。要根据气象报告信息,及时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时间,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出发,特别重视高温期间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积极开展防范高温中暑基本知识培训和演练,增强自救、互救能力;督促企业按照规定为职工配备夏季劳动防护用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室内作业场所的通风降温和室外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工作,生产作业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总而言之一句话,只有贴近群众所需,送到群众心窝里,“送清凉”才能真正成为俺们一线职工健康安全工作的“凉棚”。

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10-7-16 21:03:25

见报稿
【现场写真】38℃,请你停止作业■ 杨振 庄刚“几位师傅,现在气温是38摄氏度,请你们停止作业!”“没事的,往年气温39摄氏度时,俺们也这样干过。”“不行,请你们立即停止作业!”“就这点活儿,俺们早点干完就早点下班了。”“那也不行!你们如果继续在高温下作业的话,我就下‘违章通知单’啦。最后一遍,请你们立即停止作业!”见此“杀手锏”,那几位工友只好悻悻地走进了茶水室,“无可奈何”地去休息了。烈日炎炎,热浪滚滚。7月14日下午14时,山东枣庄市张山子煤业有限公司一号井地面工业广场翻灌笼处的气温计显示当时气温为38摄氏度。几名运搬工区的职工正在此“偷偷”地工作着。原来,今年入夏以来,该公司为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暑降温举措。该公司还规定,达到38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区域,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对不听从管理人员劝阻而继续高温作业的,可将其定性为“轻微三违”进行查处。为此,该公司专门成立了防暑降温领导小组,责成公司工会、各矿井安全监察科联合查处此高温作业现象。每天下午14时,正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7月14日,该公司工会副主席杨传法、一号井安全监察科副科长赵保国专挑高温时段,悄悄地来到了翻灌笼处,将几名高温下正在抢进度的工友抓了个正着。见劝说无效,赵保国遂“黑”起了脸。“公司出台这项制度,是为了大家好,是对咱们的健康负责。所以请大家一定要理解公司领导的良苦用心,自觉遵守制度。切不可为了早点下班而去‘抢时间’、‘战高温’!”杨传法跟着大家走进了茶水室后,仍不忘记给大家“洗脑”。“请两位放心,俺们一定会‘下不为例’!要不然,俺们写个‘保证书’吧……”一名老职工说。
原稿高温天气,请你停止作业
杨振庄刚
    “几位师傅,现在气温是38摄氏度,请你们停止作业!”
    “没事的,往年气温39摄氏度时,俺们也这样干过。”
    “不行,请你们立即停止作业!”
    “就这点活儿,俺们早点干完就早点下班了。”
    “那也不行!你们如果继续在高温下作业的话,我就下‘违章通知单’啦。最后一遍,请你们立即停止作业!”
    见此“杀手锏”,那几位工友只好悻悻地走进了茶水室,“无可奈何”地去休息了。
    烈日炎炎,热浪滚滚。7月14日下午14时,山东枣庄市张山子煤业有限公司一号井地面工业广场翻灌笼处的气温计显示当时气温为38摄氏度。几名运搬工区的职工正在此“偷偷”地工作着。
    原来,今年入夏以来,该公司为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暑降温举措。该公司还规定,达到38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区域,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对不听从管理人员劝阻而继续高温作业的,可将其定性为“轻微三违”进行查处。为此,该公司专门成立了防暑降温领导小组,责成公司工会、各矿井安全监察科联合查处此高温作业现象。
    每天下午14时,正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7月14日,该公司工会副主席杨传法、一号井安全监察科副科长赵保国专挑气温时段,悄悄地来到了翻灌笼处,将几名高温下正在抢进度的工友抓了个正着。见劝说无效,赵保国遂“黑”起了脸。
    “公司出台这项制度,是为了大家好,是对咱们的健康负责。所以请大家一定要理解公司领导的良苦用心,自觉遵守制度。切不可为了早点下班而去‘抢时间’、‘战高温’!”杨传法跟着大家走进了茶水室后,仍不忘记给大家“洗脑”。
    “请两位放心,俺们一定会‘下不为例’!要不然,俺们写个‘保证书’吧……”一名老职工说。
见报稿把“高温时段职工不入泵房”写入制度■ 郑言天热了,职工可以拒绝施工作业,这在过去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可是在中石化胜利油田下属企业注聚一队,这是赋予职工的一项权利。进入6月份以来,天气变得炎热。该队启动了“职工健康工程”,特意制定了《夏季职工人性化管理制度》,对高温下职工操作管理制定了很多人性化的规定。注聚泵房由于面积大,设备多,电机运行中发热,过去为了保养设备,避免灰尘对设备造成污染,之前很少打开窗户通风。可是考虑到现在的气候问题,该队规定每天打开窗户通风,不过这样做显然增加了保养设备的难度,影响泵房卫生,但是考虑到职工的工作环境,还是以工人的健康为重,允许每天打开窗户通风。只要泵房温度超过32℃,除了特别紧急的任务如设备停运、工程施工、资料录取等,职工可以不去泵房,特别是11时~15时这个高温时间段。这项制度实施以后,职工可以选择在比较舒适的时间去工作,有的职工则自觉延后半小时下班,完成正常工作时间内没有完成的工作,这样做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避免了职工因为情绪、身体不适、中暑而酿成事故,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设备二级保养通常需要一个多小时,以前我们在不透风的泵房里干活,工衣里都能拧出水来,好几次差点中暑、虚脱。现在好了,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凉快时干活,干活的质量和效率也比以前高了。”职工王林明说。
原稿         “非安全状态”可以说“不”
    郑言
    职工拒绝施工作业,这在过去是大家想不敢想的问题,可是在中石化胜利油田下属企业注聚一队,这是赋予职工的一项权利。今年6月份以来,该队围绕“以人为本、安全为首”的安全理念,从工人的健康安全角度出发,明确规定职工在“非安全状态”下可拒绝施工作业,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同时明确提出:凡干部违章指挥、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职工可以说“不”,有权停止生产。
    高温可拒绝进入作业现场
    进入6月份以来,天气变得炎热。该队启动了“职工健康工程”,特意制定了《夏季职工人性化管理制度》,对高温下职工操作管理制定了很多人性化的规定。
 注聚泵房由于面积大,设备多,电机运行中发热,过去为了保养设备,避免灰尘对设备造成污染,之前很少打开窗户通风。可是考虑到现在的气候问题,该队规定每天打开窗户进行通风,不过这样做显然增加了保养设备的难度,影响泵房卫生,但是考虑到职工的工作环境,还是以工人的健康为重,允许每天打开窗户进行通风,提高工人的舒适度。只要泵房温度超过32℃,除了特别紧急的任务如设备停运、工程施工、资料录取等,职工可以不去泵房,特别是11:00-15:00,职工可以避开这个高温时间段。
    这项制度实施以后,职工可以选择在比较舒适的时间去工作,有的职工则自觉延后半小时下班,完成正常工作时间内没有完成的工作,这样做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避免了职工因为情绪、身体不适、中暑而酿成事故,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设备二级保养通常需要一个多小时,以前我们在不透风的泵房里干活,工衣里都能拧出水来,好几次差点中暑、虚脱。现在好了,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凉快时干活,干活的质量和效率也比以前高了”职工王林明说。
    甲醛浓度超标可推迟作业
 该队的一线职工要经常同注聚泵、有毒化学药剂等接触,噪音和粉尘侵害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注聚过程中,聚合物配制站每天需要投加聚合物干粉和定期添加甲醛杀菌剂,聚合物干粉易挥发出氨味并扬起粉尘,而甲醛易挥发出很强的有毒有害气体,如果为了赶生产任务,职工在甲醛浓度超标情况下还继续工作,一定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伤害。如果是在甲醛浓度超标情况下,职工可以拒绝施工,待浓度降到安全状态后在施工。正常情况下,甲醛采用间歇投加方式,为此,注聚站可以灵活掌握投加时间,一般选择夜间人员少投加,从而减少对员工的影响。
    7月8日这天,按照计划,7#注聚站上午应进行一项常规设备保养。但当时注聚泵房内甲醛浓度略微超标,这在过去,职工们会仍然接着工作,可是现在,职工们就对此提出了意见,于是按队内新规定将保养工作推迟了一天进行。
    对此,张增杰队长解释道:虽说是常规保养,但耗时至少在一小时以上,虽然甲醛浓度只是略微超标,但新制定的人性化管理制度规定,达不到健康工作条件,职工有权推迟常规设备保养工作,名正言顺地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根据职工身体状况调整岗位
 该队每年组织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建立了健全的一线职工健康档案,实现了职工身体健康动态管理,时时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
 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很多岗位的职工由于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不适合在一个岗位工作太久。可是有的职工由于怕提出换岗领导不同意,就顾不上现岗位对身体的不利影响。针对这个情况,队上做出规定,如果职工对安排的岗位有异议,确认会对职工的身体有不良影响,调查清楚后可以重新做出调整。
 7月10,该队已经做了第一批调整,让6名孕妇、身体素质比较弱、有职业病和年龄偏大的职工离开一线岗位或调整了岗位,确保了每个职工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职工营造了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工作氛围。
 7月13日下午,职工王晓娜在录取资时有轻微的中暑现象,被同伴发现后,立即劝其离开岗位回家休息,防止因健康原因带来的误操作和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非安全状态下可以说“不”
    在非安全状态下敢于说“不”和善于说“不”,授予职工安全生产否决权,是该队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中的一个亮点,员工与领导的沟通也更加和谐,安全氛围越来越浓厚。
 该队一方面制定了《有危害化学品安全信息卡》,使职工都能对其接触的有毒害化学品的性能、危害和安全使用知识耳熟能详,防范其对人体伤害。另一方面对注聚泵房进行了改造,给2座聚合物母液配制站加装了隔断门,将注聚泵房与有聚合物干粉粉尘和有甲醛气体的聚合物分散溶解操作间分隔开,以防止有害气体进入职工工作的泵房操作间。
    为了强化职工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该队规定各班组职工在上班前集体朗读这些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这些关心职工健康权益的做法受到了职工的交口称赞,使人性化管理体现在细节中,让职工对所处的环境产生了安全健康感,为职工营造了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工作氛围。

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10-7-16 21:06:48

见报稿


【高温下的故事】“再热也得戴安全帽!”■ 王玉明7月2日,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水汽车间441循环水室外冷却塔更换填料、室内水泵阀门解体检查和井下闸阀更换等15个检修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开始干活前,负责室内水泵阀门解体检查现场监护任务的水汽车间女工于秋洋虽然也热的顺脸淌汗,但内心却异常冷静。她深知天越热人越容易懈怠,于是她不敢掉以轻心。先是严格检查进入现场的施工单位票、证、书是否齐全,然后认真检查检修人员的着装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认真核对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证和特殊工种证是否齐全。在检查证件时,她还特别核对作业证上的照片与持证者本人是否相符,是否经过了车间的二级教育……诸如此类的细节,她都不放过。室内空气格外闷热,汗水湿透了每个施工人员的衣背。这时一名施工人员摘下了自己的安全帽,马上另几个也照此办理。“请你们立即戴上安全帽,注意安全!”一个声不高但透着威严的声音传过来。于秋洋喊着。这几个施工人员知道,别看于秋洋年轻,安全监护可不含糊,严肃起来小脸一绷谁也不好使,在这几天的检修中他们都屡次“领教”了。因而他们极不情愿地戴上了安全帽。心中未免有点抱怨。休息时,于秋洋抱着一桶20公斤重的纯净水给大家倒水,到那几个施工人员跟前,一边给他们倒水一边说:“师傅热了吧,喝点水再干活吧!我也知道戴安全帽干活热,但最多也就是多流点汗,总比不戴安全帽掉东西砸脑袋流血强吧?师傅们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望着比自己小不少的于秋洋,听着这声虽不高却在理的话语,那几个施工人员不好意思的笑了。
原稿“再热也得戴安全帽!”
王玉明
连续数日30多度的高温天气,让检修现场更显燥热。
7月2日,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水汽车间441循环水室外冷却塔更换填料、室内水泵阀门解体检查和井下闸阀更换等15个检修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开始干活前,负责室内水泵阀门解体检查现场监护任务的水汽车间女工于秋洋虽然也热的顺脸淌汗,但内心却异常的冷静。她深知天越热越容易使人松懈,忽视安全。于是她更加严格的进行安全监管。先是严格检查进入现场的施工单位票、证、书是否齐全,然后认真检查检修人员的着装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认真核对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证和特殊工种证是否齐全。在检查证件时,她还特别核对作业证上的照片与持证者本人是否相符,是否经过了车间的二级教育……诸如此类的细节,她一点都不放过。
随着灼热阳光的不断照射,室内空气格外闷热,汗水湿透了每个施工人员的衣背。这时一名施工人员摘下了自己的安全帽,马上另几个也照此办理。
“请你们立即戴上安全帽,注意安全!”一个声虽不高但透着威严的声音传过来。
这几个施工人员一瞧,这不容商量的声音来自于秋洋。
这几个施工人员知道,别看于秋洋年轻,安全监护可不含糊,严肃起来小脸一绷谁也不好使,在这几天的检修中他们都屡次“领教”了。因而他们极不情愿地戴上了安全帽。安全帽是戴上了,但抱怨声甚至个别的叫骂声也随之响起。
对此于秋洋既不生气也不解释。
休息时,她抱着一桶40斤重的纯净水给大家倒水。到那几个施工人员跟前,于秋洋一边给他们倒水一边说:“师傅热了吧,喝点水再干活吧!我也知道戴安全帽干活热,但最多也就是多流点汗,总比不戴安全帽掉东西砸脑袋流血强吧?师傅们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望着比自己小不少的于秋洋,听着这声虽不高却在理的话语,那几个施工人员不好意思的笑了。

见报稿
“防中暑急救包”■ 夏忠“战地急救包”是战士上战场必带物品之一。7月13日,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钳工班“研制”的“防中暑急救包”,在水盆中浸泡24小时安然无恙!“成功啦!”30多名修理工兴奋不已!为啥要自行研制急救包呢?班长陈斌娓娓道出缘由。钳工班肩负着公司千余台起重机械的日常维护任务,机械分布在省内20多个项目施工现场。抢修机械都是时间紧、任务重的活,眼下持续高温,多个工程又同时进入高峰期,钳工师傅们的作业不可能避开高温时段。于是预防中暑成了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班组要求钳工在出发前把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灌满,再揣上几包仁丹和几粒藿香正气胶囊。但这些防暑药品怕水且不耐热,装在衣服口袋里汗水的浸泡、体温烘烤下,就变成糊状的东西,药效也降低了很多。钳工师傅们尝试用纸将药品包上,用瓶子装等办法,汗水浸湿纸,依然成“面糊糊”,瓶子虽说耐水,但即使是最小的瓶子装在衣服口袋内也不方便,干活时别扭。放在工具包里吧,工具上的机油味就会钻进药里难以下咽。大伙凑在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件事。郝磊受“袋装保湿面巾”的启发,将仁丹、正气胶囊装在小塑料袋里,把塑料袋袋口用锯条皮一夹,打火机一燎,封上口,放在水盆里浸泡,滴水不漏。可扳手、钳子一碰,它就“千疮百孔”了!李春找来加厚的小塑料袋,再把原来那个塑料袋放进去,封上口,放进工具包里进行破坏性试验,折腾了不下半小时,取出来,毫发未伤!扔到水盆里,放置一天一夜,它也没漏水。这种携带方便,防汗防水耐温的“急救包”一“问世”就受到大伙的喜爱,也为安全作业设置了一道保护屏障。
原稿“防中暑急救包”诞生记
         夏忠
    “战地急救包”是战士上战场必带物品之一。7月13日,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钳工班“研制”的“防中暑急救包”,在水盆中浸泡24小时安然无恙!“成功啦!”30多名修理工兴奋不已!为啥要自行研制急救包呢?班长陈斌娓娓道出缘由。
   钳工班肩负着公司千余台起重机械的日常维护任务,机械分布在省内20多个项目施工现场。 众所周知,起重机是工程进度的保障,任何的一台出现故障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工程的整体推进。“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机械‘趴窝’”,这一“谚语”在工程建设行业广为流传。
   抢修机械都是时间紧、任务重的急活,象在烈日下连续作业;钻进空间狭小的机舱内排除故障数小时等,这些对于钳工师傅来说犹如“家常便饭”。眼下持续高温,多个工程又同时进入高峰期,钳工进施工现场抢修、维护机械较往日更加频繁。因抢修作业的特殊性,钳工师傅们的作业不可能避开高温时段。再有工程点多面广,钳工人手紧张,恨不得一个人“劈”成两半,抵两个人手用,也不可能采用以前那种几个人同时上阵的“车轮战术”,单枪匹马、连轴转是常有的事。于是预防中暑成了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班组要求钳工在出发前把随身携带的军用用水壶灌满,再揣上几包仁丹和几粒藿香正气胶囊。
    仁丹、正气胶囊还真管用,大家都说在感觉身体有点不适之时,含上几粒不一会儿就见效了。但这些防暑药品怕水且不耐热,装在衣服口袋里汗水的浸泡、体温烘烤下,就变成糊状的东西,药效也降低了很多。
   针对这种情况,钳工师傅们尝试用纸将药品用纸包上,用瓶子装等办法,汗水浸湿纸,依然成“面糊糊”,瓶子虽说耐水,但即使是最小的瓶子装在衣服口袋内也不方便,干活时别扭,再有稍不注意瓶子就从口袋里“跑出来”了。放在工具包里吧,工具上的机油味就会钻进药里,让你难以下咽。
   大伙没事的时候就凑在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件事。郝磊受“袋装保湿面巾”的启发,将仁丹、正气胶囊装在小塑料袋里,把塑料袋袋口用锯条皮一夹,打火机一燎,封上口,放在水盆里浸泡,滴水不漏。再放进工具包内试验,可惜扳手、钳子一碰,它就“千疮百孔”了!大伙直摇头。李春找来加厚的那种小塑料袋,再把原来那个塑料袋放进去,封上口,放进工具包里进行破坏性试验,折腾了不下半小时,取出来,毫发未伤!放在室外曝晒3个小时,打开尝尝味道没变化!陈斌又加去一盒风油精和驱蚊剂,重新封上口后,扔到水盆里,放置一天一夜,它也没漏水。
   这种携带方便,防汗防水耐温的“急救包”一“问世”就受到大伙的喜爱,也为安全作业设置了一道保护屏障。

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10-7-16 21:09:29


押题图
石壕矿员工调整心态“固守”夏日安全
    7月14日,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掘进623队生产一班围绕“热”字在员工安全操作中大做文章,组织班组员工开展了班前“防暑降温话心态,保平安”畅谈会,为员工平安度夏,实现安全操作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开出了具体的处方:掌控夏日心态像“空调”控制室温那样,去控制员工情绪和心态。蒲德贵 摄
原稿石壕矿员工:调整心态应对夏日安全如“空调”可掌控
【蒲德贵】
“天热,心情烦躁,极容易滋生违章行为发生。”
“酷暑难耐,调整好心态去工作,安全一定能打胜仗。”
“夏日烦躁,控制心情也有最好办法,心态调整如‘空调’可掌控,给夏日一个凉爽的好心情,我们才能安全一夏。”
7月14日,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掘进623队生产一班围绕“热”字在员工安全操作中大做文章,组织班组员工开展了班前“防暑降温话心态,保平安”畅谈会活动,为员工平安度夏,实现安全操作应该注意那些事项,开出了具体的处方:掌控夏日心态像“空调”一样去控制员工的情绪异常,是遏制违章行为发生最好良方。
“夏日炎炎,酷热难耐,情绪暴躁,操作上心情控制不好,必定会滋生安全隐患,在我们的队伍中大有人在。” 班长高中伟针对夏日班组防安全,员工杜违章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本月11日,员工陈师傅被矸石划伤,如果大家都慢一点,相互监督关照,心态放平和一点,这样的轻伤是不会发生的,这与夏日人的烦躁心态有直接关系。
接过班长高中伟的话题,员工冯明方的分析更在行,更在理,员工在工作中必须像“空调”那样去调整心态,安全隐患就不会到我们的身边来找茬,来生事。他又说:“夏天,爱着急上火,爱生气动怒,爱牢骚满腹,这些都是员工身边的安全隐患,带着这样的心情去操作设备,不发生事故才怪。”
大家围绕“热”字议安全心态,查找身边的隐患时,而员工廖承海对“热”字的理解最为直接,“大家都一个劲地把‘好热哟!好热哟’常挂嘴边,心情的热度永远不能降低,反到增加烦躁,这也是人为制造安全隐患。员工在工作中重复的,反复的把‘热’字当头,必定会走火入魔,必定会出现违章行为发生。”
“天气炎热能让人冷静下来的,注定不是电扇,不是空调,不是冷饮,而是心态的平衡。”班前会上,员工你一句我一句的分析,从“热”字中调整心态,从“热”字中调整烦躁心理,做到精神与情绪稳定并清醒中找到了像‘空调’一样去分级控制安全心态,防范隐患,杜绝事故不再发生是关键。
插图说明:
蒲德贵20100714-1:掘进623队生产一班开展班前“防暑降温话心态,保平安”畅谈会。
见报稿
响应倡议·读书·学习专栏编者按 美国罗斯福总统夫人说,每天用15分钟来阅读,每个月就能读一至两本书,一年下来就读了20本书,一生就有可能读1000本以上的书——借用这段话来表述当今企业班组职工的读书现状,倒是恰如其分。班组职工逐渐养成的不间断读书的习惯,现在已让许多人初尝甜头,收到实效。本专栏今天将继续报道企业班组职工这方面的情况。“读书、编书、用书”成就明星班组■ 屈联西“我们班在今年济源市职工技能大赛上拿下仪表组前五名中的三席,获全市最佳成绩,全归功于坚持不懈地读书、编书、用书。”7月13日,笔者慕名到河南豫光锌业公司设备处仪表科仪表维修班采访时,市技术能手、仪表维修班班长许雅峰说。 读书,让自己快速胜任工作。“我虽学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但从南方来到豫光后,对工作如何尽快上手自己心中也没底。于是,除了上班跟师傅现场学维修技术,在业余时间,就结合工作实践,找相关的书认真阅读。除《仪表工手册》、《仪表维修工》、《流量测量仪表应用技巧》等必读书外,我还读了《变频器知识问答》、《仪表维修实践》、《电子原器件焊接技巧》等,并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将新员工培训教材翻看数遍,从此,干工作轻松多了。”许雅峰说。 编书,提高团队战斗力。仪表维修班每周六上午都开读书交流会。会上,组员们毫无保留地与他人分享知识;会后,认真学习别人的读书成果。为了让大家互动学习、深入读书,班里倡导每个人都参与编教材,到目前为止,仪表维修班已编写《计量秤培训》、《电子仪器使用方法》、《测量仪表与自动化》等40余套电子演示文稿,上传到公司OA系统和QQ群,供员工学习。班里每月进行一次考试,成绩作为发奖金的重要依据。读书学习的积极性高了,个人工作能力也提高了。 用书,与企业共同成长。“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把读书获取的知识用到生产中。锌业一厂焙烧二段的核子秤,测速装置原来采用霍尔传感器和磁铁配套使用的方式。由于锌矿粉中含有铁屑,造成传感器经常损坏。我在资料中看到,配套使用接近开关和铁块,也可以测量转速。我对核子秤进行了改造,效果很好。后来,又从一本书中读到,通过变频器也可测转速,于是又对其进行改造。自此,核子秤再也没有出现过故障。”许雅峰笑着说。去年,许雅峰独立或参与完成技术改造32项, 今年到目前,又完成锌业三厂精铟工段油水分离器PLC改造、锌业二厂及锌业四厂压力管道防堵改造等近20项。
原稿“读书、编书、用书”成就全市明星班组
屈联西
          “我们一个班,在今年济源市职工技能大赛上一举拿下了仪表组前五名中的三席的全市最佳成绩,全归功于坚持不懈地读书、编书、用书。” 7月13日笔者慕名到锌业公司采访时,2010年度济源市技术能手、豫光锌业公司设备处仪表科仪表维修班班长许雅峰说。
         读书,让自己更有尊严地工作。“我学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原来在南方一些企业搞过设备。南方外资企业强调‘以用为本’,人员随时用随时招。由于劳动能力过剩的原因,员工基本没有培训的机会。要想提高水平,只能自己掏钱,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上的培训。到豫光后,发现企业首先搞好员工培训,才能上岗。上班期间,随师傅去现场维修,师傅现场讲解,业余时间,结合工作实践,认真读书,进步很快。除《仪表工手册》《仪表维修工》《流量测量仪表应用技巧》等必读书外,《变频器知识问答》《仪表维修实践》《电子原器件焊接技巧》等,个人读书都有侧重。 除老师讲解的内容,我还花了3~4个月时间,将新员工培训教材翻看数遍,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雅峰自豪地说,“企业给员工成长提供的机会多,工作起来也更有尊严。
       编书,提高团队战斗力。仪表维修班每周六上午都开读书交流会。台上,毫无保留地与其他人分享知识;台下,耐心接受别人的读书成果。人人都是学生,人人都是教师。为了台上讲好,每个人都自编教材。编教材是促进班员更深入读书的过程。到目前为止,仪表维修班已编写《计量秤培训》《电子仪器使用方法》《测量仪表与自动化》等40余套电子演示文稿。其中,雅峰一人就编写20余套。这些内容上传到公司OA系统和QQ群,每位员工随时都可以学习。班里每月进行一次考试,成绩作为造发奖金的重要依据,大家读书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个人综合素质及工作战斗力因此大幅提高。
      用书,与企业共同成长。“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把读书内容用到生产中。锌业一厂焙烧二段的核子秤,测速装置原来采用霍尔传感器和磁铁配套使用的方式。由于锌矿粉中含有铁屑,造成传感器经常损坏。我在资料中看到,配套使用接近开关和铁块,也可以测量转速。我对核子秤进行了改造,效果很好。后来,又从一本书中读到,通过变频器也可测转速。于是,又对其进行了改造。自此,核子秤稳定性大大增强,再也没有出现过故障。”许雅峰说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态。 许雅峰利用所学知识,在去年独立或参与完成技术改造32项的基础上,今年截至目前,又完成锌业三厂精铟工段油水分离器PLC改造、锌业二厂及锌业四厂压力管道防堵改造等近20项。

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10-7-16 21:15:00

见报稿


互助式读书铸就公寓和谐文化
呼和浩特铁路局恒诺集团包东二公寓,积极响应“班组天地”的读书、学习倡议,公寓和住寓的列车员之间开展互助式读书活动。公寓为每个房间配备书报架,定期更换报纸杂志,列车员将在火车上搜集到的各类报纸杂志也带回公寓,有选择地提供给阅览室,供大伙学习阅读。大阅览、小书架,和谐的寓乘关系,造就了公寓浓厚的班组文化氛围。朱国顺 孙淑珍 摄
原稿互助式读书铸就公寓和谐文化  
呼和浩特铁路局恒诺集团包东二公寓,积极响应“班组天地”的读书、学习倡议,公寓和住寓的列车员之间开展互助式读书活动。公寓为每个房间配备书报架,定期更换《内蒙古铁道报》、《包头晚报》及各类杂志,列车员将在火车上搜集到的各类报纸杂志带回公寓,有选择提供给阅览室,供大伙学习阅读。大阅览、小书架,和谐的寓乘关系,造就了公寓浓厚的班组文化氛围。图为列车员正在阅读图书。SDB    \\6[朱国顺 孙淑珍摄 zl
见报稿班前10分钟的浓缩课堂■ 刘海林“学习书目自己定,讲课人员自己选,虽然只有班前10分钟,却一下子激起了我们读书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方式真不错。明天就该我上台讲解了,我得抓紧准备!”7月13日,制动员袁书迪走出点名室,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为响应读书倡议,月山车站运转车间四班调车组积极想办法、出主意,结合铁路调车工作劳动强度大、休班时间少的特点,采用“班前集中学习”的方式,由班组职工根据车间图书室的现有存书,共同选出用于学习的具体书名,再根据大家的意愿每天确定一名职工认真阅读选出的图书,提炼书中精髓,利用班前10分钟为全班职工讲解。 班前集中学习让该班职工变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变以前的没时间读书为现在的高效率读书。班前这10分钟就像个浓缩的读书课堂,每一个职工是老师也是学生,都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是制动员袁书迪的切身体会。
原稿 班前10分钟:浓缩的读书课堂    刘海林   “学习书目自己定,讲课人员自己选,虽然只有班前10分钟,却一下子激起了我们读书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方式真不错。明天就该我上台讲解了,我得抓紧准备!”7月13日,制动员袁书迪走出点名室,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为响应读书倡议,月山车站运转车间四班调车组积极想办法、出主意,结合铁路调车工作劳动强度大、休班时间少的特点,采用“班前集中学习”的方式,由班组职工根据车间图书室的现有存书,共同选出用于学习的具体书名,再根据大家的意愿每天确定一名职工对选出的图书进行认真阅读,提炼出书中的精髓,充分利用班前10分钟的时间,负责为全班职工进行讲解。   班长介明胜介绍道:“职工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出喜欢的书目,而且每天只要有一名职工将选出的书目进行仔细阅读,就可以让全班职工分享学习的成果,同时,每名职工都有上台给大家讲课的机会,更加激发了职工们读书学习的兴趣。”  
  通过“班前集中学习”的方式,该班有两个可喜的变化,一是变“被动式”读书为“自主式”读书。以前,班组职工都是按照推荐的书名进行阅读,往往是自己喜欢的不多,只是大略翻一遍应付过去就行,现在,班组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书,自然看的认真、听的仔细。二是变以前的“没时间”读书为现在的“高效率”读书。以前,班组职工总是借口下夜班太累,自由支配时间太少,根本没有精力读书,现在,有了职工上台为大家讲解的好机会,都卯足了劲来好好表现,使读书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  “7月份只过去十几天就讲了8本书,都是我平时想读又没有时间细细品读的,现在好了,问题都解决了。班前这10分钟就像是一个浓缩的读书课堂,每一个职工是老师,也是学生,都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谈到对“班前集中学习”的看法,制动员袁书迪这样回答。
见报稿多读、多学、多实践
读书“三多”助班组成长
■ 罗喜林 重庆能源松藻公司六大矿井救护班组学习的典范、石壕煤矿救护班之所以能在每季公司质量检查中业务技术都名列第一,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读书学习方面坚持“三多”之法,7月13日,笔者来到该班采访,听该矿救护三班班长任伟详说读书“三多”: 第一步,多读一点:要求班组员工对当天所学内容认真读,还要多读几遍,多读相关的知识和安全规定,初步了解仪器的性能、特点、用途、维护保养和安全技术标准; 第二步,多学一点:请专业老师或者由班长以及班里技术骨干对所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要求全班员工多向老师请教、多向技术骨干学习、多与同事交流,不仅要人人学懂,还要人人学精; 第三步,多实践点:在学懂后,员工单独进行模拟实际操作,针对在不同情况下的实战演示,班长和其他员工帮指正操作中的错误,做不对的反复操作、反复摸索、反复实践,直到人人轻松过关。该方法从今年年初实行以来,班组员工的业务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熟练掌握了救援装备的应知应会,并能学以致用。公司其它矿井的17个救护班纷纷来该救护班学习取经。响应读书倡议的班组还有: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五好班组”、石台矿掘进三区李民才班全国学习型班组、中煤矿建机电安装处机修厂铆焊四组
中国石化荆门石化动力厂锅炉车间化验班
湖北省青年文明号、大冶有色集团冶炼厂污水车间污水二班
川煤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主井提升班原稿
                                               石壕煤矿救护班:读书学习有“三多”
罗喜林
重庆能源松藻公司石壕煤矿救护班组在读书学习上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并取得良好实效,每季公司质量检查业务技术都名列第一,成为六大矿井救护班组学习的典范。面对大量先进救援装备和大量新救护员工,石壕煤矿救护班组是采取何种方法在短期内取得良好实效的呢?7月13日,笔者来到该班组进行采访了。
该矿救护三班班长任伟向笔者介绍:针对读书学习存在的实际困难,班组制定了专门的读书提素新制度,规定每天早上8点钟,只要没有工作任务,班组员工全部聚齐一起读书学习二个小时,并按照“三多”的原则,把读书、学习和实践有机起来。第一步,多读一点:要求班组员工对当天所学内容认真读,还要多读几遍,多读相关的知识和安全规定,达到初步了解仪器的性能、特点、用途、维护保养和安全技术标准;第二步,多学一点:就是请专业老师或者由班长以及班里技术骨干讲对所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要求全班员工多向老师请教、多向技术骨干学习、多向同事交流,不仅要人人学懂,还要人人学精;第三步,多实践点:在学懂后,班组每位员工一个一个单独进行模拟实际操作,针对在不同情况下的实战演示,班长和其他员工对操作中的错误进行指正,做得不对的反复操作、反复摸索、反复实践,直到人人都能轻松过关为止。该方法从今年年初实行以来,班组员工的业务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熟练掌握了救援装备的应知应会,人人都能把把书本里的东西学以致用。每次公司质量标准化验收都达到了特级,公司其他矿井17个救护班组还亲自到该矿救护班组来学习先进经验。
“多读、多学、多实际,这样的读书学习,不认真就过不了关,我感觉每天都学到了不少东西。”该班组新员工李后洪如是说。

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10-7-16 21:27:39

班组摄影 暑期剪影
见报稿
青工涂斌竞聘当班长

7月14日,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青工涂斌竟凭实力竞聘当上了工班长!这事已成武昌南机务段检修车间大伙热议的话题。工作中,涂斌勤学肯钻,用一只手电、一把锤子和一块万用表,就能诊断看不见、摸不着的部件内部故障,参加路局技能大赛,他拿下内燃机车检修第一名!公认的“技术大拿”成为他竞聘获胜的优势之一。 袁甫 赵帅民 摄

原稿
青工涂斌喜当“领头雁”
7月14日,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青工涂斌通过竞聘当上了工班长,成为武昌南机务段检修车间大伙热议的话题。平日里的他勤学肯钻,练就用一只手电、一把锤子和一块万用表,就能诊断看不见、摸不着的部件内部故障的绝活,成了处理机车故障的“大拿”。并在路局技能大赛上取得内燃机车检修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不,他正在湿闷的地沟中忙着检修暑运机车!
武昌南机务段 袁甫、赵帅民摄

见报稿
检修工蔡海冒酷暑排障

   7月14日,重庆能源集团天府磨心坡矿运输区发生矿车穿笼故障,煤仓检修班蔡海冒着酷暑赶去检修,经细心排查后找出了症结所在,不到两小时就将地面煤翻笼矿车穿笼这一疑难故障处理好。然后,他又对煤翻笼内外阻车器、闸块、电磁铁等部件进行了全面调试,彻底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疑难故障。刘长兵 摄

原稿
检修工蔡海:冒酷暑排除煤翻笼疑难故障
7月14日,重庆能源集团天府磨心坡矿运输区煤仓检修班蔡海在酷暑中不到两小时就将地面煤翻笼矿车穿笼这一疑难故障处理好。地面煤翻笼翻量大,设备磨损严重,加上外阻车器结构复杂,矿车穿笼故障时有发生,蔡海冒着酷暑,挥汗如雨,凭借过硬的技术,经过细心排查,找出了症结所在,并对煤翻笼内外阻车器、闸块、电磁铁等部件进行了全面调试,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疑难故障,确保了地面煤翻笼这一全矿生产咽喉的正常运转。图为7月14日蔡海正在对煤翻笼进行检查。
刘长兵

见报稿
老工人王成运赛场夺冠 

  在烈日高温的7月14日,安徽淮北矿业石台矿的电工技术比武如期进行,赛场上,机电班老工人王成运(右一)似乎格外显眼,他自如麻利的操作、娴熟精确的动作一点不亚于年轻人,最终以完成时间最短、质量最好取得了开关故障排查、接线头、卡绳头三个项目的第一名,成为连续三年夺得电工技术比武第一名的“三联冠”得主。 刘传春 摄

原稿
汗水换来“三连冠”
  7月14日,虽然天气非常炎热,可是淮北矿业石台矿机电班的老工人王成运(右一)在比武场上顶着三十四度的烈日高温,挥汗如雨,细心排查,认真操作,在开关故障排查、接线头、卡绳头三个项目都是熟练自如,最终以完成时间最短、质量最好取得了此项目的第一名,这也是他连续三年获得电工技术比武“冠军”。 (刘传春)

wtqwtl 发表于 2010-7-16 21:32:40

认真学习

松藻电力周梅 发表于 2010-7-16 21:37:53

我爱班组天地 发表于 2010-7-16 22:14:54

祝贺上稿老师,感谢夏老师、老哥、王老师等老师的辛苦付出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班组天地996期见报稿件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