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农工商
古代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除了达官贵族,普通百姓按照地位高低,分为士农工商四等。
春秋时期,管仲最早把国民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当时只是排序,没有明显的高低贵贱之分。划分四种人,目的就是术业有专攻,是一种专业化的商品经济模式。“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天生会打洞。”农民的儿子就老老实实的种地,商人的儿子就要一门心思的经商,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也不要存在非分之想,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时情况下,这样的划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力得到增强。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人们熟知的士农工商,排序也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士不再指军士,而是指读书人。士的地位最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有做官的机会,属于“潜力股”。
农指农民,种田人,地位也比较高。古代是农耕社会,民以食为天,历代君主都很重视农业生产。在北京,有天坛、地坛和月坛。每年皇帝都要“祭地”,皇帝象征性的进行农业生产。
工指工匠。工的范围很广,其中就包括医生。医生的地位比较低,以名医华佗为例。华佗投靠了曹操,当然希望得到重用,谋个一官半职。很可惜,曹操只是把华佗当成医官对待,并没有封他啥官职。华佗不满足做一名医官,没出息。华佗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医生的地位比较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华佗想光宗耀祖、有所作为,也是人之常情。华佗以妻子生病为理由跑回家,曹操屡次叫华佗不来,便派人去查看,并说如果他妻子真有病就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如果是虚诈便把他抓起来。华佗谎言被揭穿,曹操大怒,将华佗下狱。最后,华佗惨遭杀害。
商指商人,商人的地位最低。现代,大商人都有钱,地位极高,为什么古代商人地位极低?主要是古代和现代人的观念不同,商人有钱也让人瞧不起。第一,无奸不商,商人都是唯利是图的家伙。第二,古人认为商人不能创造价值,靠“投机倒把”赚钱。一件商品经过商人倒手,100元变成了150元,吃亏的是老百姓。当然现代人观念大不同,难以想象,如果现代社会没有商人会怎么样?社会只能瘫痪。
元末明初有一位大商人,他就是沈万三。沈万三富可敌国,他曾经帮朱元璋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又请求出资犒劳军队。朱元璋大怒:“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绝对的乱民,该杀。”马皇后进谏说:“你老婆我听说法律这个东西,是用来诛杀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来诛杀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敌国,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苍天必然会降灾祸给他,陛下又何必再杀他。”朱元璋听了有些解气,饶过沈万三没杀,把他流放到云南去了。
沈万三躲过了初一,还是没有躲过十五。由于蓝玉案件的牵连,不仅沈万三被杀头,还连累了他的家人,妻儿老小也被官府处死。
士农工商还有如此演变之说,学习了! 问好随其自然
回 1楼(沩水云飞) 的帖子
总觉得商人有钱,有钱人是大爷,总比那些土里刨食的穷光蛋强吧。回 3楼(ymykwjf) 的帖子
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