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建二公司机械化队汪勇操作班屡创安全奇迹
【温馨团队】“华龙一号”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素有中国名片、国之重器之称,在这个项目二期建设的工地上,集结了多支参建单位的精英团队,他们在这里用实际行动展示着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班组创建的成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安徽电建二公司机械化队汪勇操作班就是其中一支队伍,这个班组严格执行国家核电建设最高安全管理标准,在各种检查与考评活动中屡屡获胜,荣膺2017年度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先进班组、项目施工一线示范班组和推广班组等多项荣誉
核电工地屡创安全奇迹的“机械兵团”(图3幅)——记安徽电建二公司机械化队汪勇操作班■吴云 2018年,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防城港机械化队汪勇操作班喜讯连连,先后被授予2017年度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先进班组、国家电力建设领域安全管理一级成果、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荣誉称号。11月中旬,笔者怀着仰慕和探究的心理,走进汪勇操作班,去了解这个“机械兵团”背后的故事。
定置摆放,成就“5A级精品示范区域”
茶杯依序排列,工具袋、帽子、车钥匙顺序悬挂,窗台上的绿植定位摆放,班组园地、班组文化墙、班务公开栏条目清晰、内容丰富……跟随汪勇走进操作班,笔者恍入军营,无法相信这里是人来人往、作业紧张的建筑一线班组。这个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班员每一次进出,都会把杂物放在专用的工具箱里,把用过的物件放回原处,操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定置摆放看似不太方便,但形成习惯,就会给管理带来很多便利,工具摆放一目了然,随手使用及时归位,能减少丢失和损坏的概率,是最便捷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当过5年兵的班长汪勇对管理班组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班组建设要从易从细做起,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高效工作的开端。”
操作班的职工在打理好自己班组后,还利用空闲时间为机修车间张贴定位标志、整理随意摆放的绳头和工器具、清理日常杂物。在他们的带动下,机修车间的起重班、驾驶班也纷纷开始推行定置摆放物品管理法。在今年年初的车间年度考评里,机修车间被评为“华龙一号”示范项目“5A级精品示范区域”。
“一开始,班长提出定置摆放要求,大家都嫌麻烦。但在班长军旅作风的强制下,渐渐习惯成自然。每天工作在窗明几净、管理有序的环境中,心里有数、心情顺畅,幸福感杠杠的。”班员张雨晨笑妍如花,“自从班组被项目部评为最美班组后,大家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行为更规范了。”
关键时刻,大家一起上
作为一线配合服务型班组,操作班执行核电建设管理最高标准,率先推出班组建设、教育培训、工作程序、作业环境“四个标准化”,秉承早上班、晚下班,24小时实时保障配合吊装的服务理念,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杜绝盲区,取得了建班以来未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机械设备完好、机械突发故障零起、现场配合服务满意度95%的优异成绩。他们不仅能完美配合建设单位施工,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也能勇挑责任、默契配合。
“平时工作大家各司其职,关键时刻全班总动员。”副班长张书杰对笔者讲起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
9月16日晚上,防城港地区下起暴雨,台风“山竹”正式登陆。龙门吊司机王小云下班后正准备做饭,听到窗外风雨交加,她想起现场看守人员陈永军有事请假了。台风对施工机械的安全影响巨大,虽说现场防台措施下午就拉设、检查过,但她还是不放心,拿把伞就冲进了风雨中。到了班组后才发现,除了休假回老家的,班员们全都赶到现场,包括她和张莉、张雨晨、何小慧、岳敏、陈芸等几名女工。班长汪勇问:“没通知你们,你们怎么也来了?”王小云朗声回答:“咱们班的娘子军,从来不退缩。关键时刻,我们都能顶上。”
风雨中,操作班严防死守,与设备同在,强劲的“山竹”最终变成“纸老虎”,喘着粗气从安然耸立的起重机阵地中溜走。
锐意创新,结出累累硕果
“班长,5号塔机的光线被挡住了,全是阴影看不清楚,不能进行吊装。”2017年3月15日深夜,汪勇接到塔机司机史振双的求助电话,他立即与地面施工的汽车吊司机邬文龙一起赶赴现场。到现场后,汪勇发现随着基础和密集绑扎钢筋的不断增高,塔吊作业时部分区域确实存在视线不清问题。
班务会上,汪勇开始征集方案。在确定安装大灯、地灯等方案都无法实施后,班员陈超林开玩笑说:“光线差时,荧光棒最显眼。”“对对对,交警使用过电动荧光棒。”“塔机转向上再装个大灯,跟着荧光棒。”“还可以在塔机起重臂上安装光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将荧光棒和灯带应用于塔机作业区域,仅仅一周时间,夜间施工安全问题顺利得以解决。
这种创新,在操作班是常态。2017年,操作班将“二维码”技术引用到机械设备管理中,为设备安装上“电子身份证”,设备保养、检验记录、出厂日期和润滑图册等各项管理信息一扫了然。“设备电子身份证,让施工机械的技术和安全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安全员苏晓松高兴地告诉笔者。
操作班的创新成果都来自于生产实践,螺栓防护帽、防攀标识和现场废弃的包装物等,都能激发班员创新的火花。一天,班员方庆山发现丢弃的某种电缆包装盒为铝制方槽,认为可以再利用,就与班员们一起将其改装为行走电缆的防护装置,投入使用后发现,这种装置不仅能防护行走电缆不受磨损,在方槽底部打孔,还能实现排水、防腐和隔热的功效。
2013年以来,操作班的创新实践型“战果”累累,龙门吊防台支腿、起重机固定地锚、夜航灯带、塔机防撞防护盖板等都在施工现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遵章守纪,制度就是“军令” “管理制度,就是班组军令。”是班长汪勇的口头禅,也是操作班班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核电建设属半军事化管理,管理非常严格,违反“红线制度”“三铁六律”和“十大禁令”等条例,将被清退现场、一棒出局。站班会上,操作班班员不仅要熟练背诵“红线制度”“三铁六律”等各项条例,还要结合岗位和学习培训,指出违反制度的后果和危害。
一次,在现场交班过程中,塔机司机李伟没有介绍现场通道有临时孔洞正在施工的情况,到达地面后,他又重返至70米高的操作室上进行交接。小李说:“我必须当面交待清楚,留下交底记录。施工环境交接不清是我的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是操作班每个班员的天职。”
说起制度就是军令,运输车司机曹玉峰也深有体会。
去年夏天,小曹调到防城港项目,刚进班组就看到“车辆运输时,严禁压到路牙线”的规定,便笑着说:“平板车车身长,转弯时压了路牙,不很正常吗?我可做不到。”陈立山师傅当即反驳他:“这是核电的施工管理制度,我们司操人员只能遵守不能违纪,做不到就要勤加练习。”为此,曾经是火箭炮驾驶员的班长汪勇亲自在场地上画线、放杆,与陈师傅轮班陪小曹练习。直到他顺利通过班组上岗前的进场考核,才允许他入场操作。
随着“华龙一号”广西防城港核电站二期建设项目土建工程不断推进,管理严细、作风严谨、24小时高标准服务的机械化操作班频频在中广核的各项检查和考评中名列前茅,成为“华龙一号”工地的标杆示范班组,先后荣获国家电力建设领域安全管理一级成果、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等多项荣誉,班长汪勇也被授予“百强班组长”荣誉称号,引得多家参建单位前来观摩学习。
图1:全家福
图2:班长汪勇(中)在开站班会
图3:操作班员工正在安装自己的小创新“螺栓润滑反光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