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pzp 发表于 2019-2-28 10:52:43

【今日快评】女子发视频教育孩子“打工一辈子赚不了18万”被停职,你怎么看?


         近日,山西娄烦县一女子疑似教育孩子时称,不要羡慕别人家有车轱辘,要羡慕人家考上研究生大学生,打工的一辈子也挣不了18万。2月26日,娄烦县委宣传部表示,该女子为县国土局职工,已停职检查。
      对此、你怎么看?

wxpzp 发表于 2019-2-28 10:53:27

话不能乱说!山西国土局女子发视频教育孩子打工一辈子赚不了18万被停职
作为一个成年人,大家都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一不小心说错话,很可能会引火烧身。

近日,山西娄烦县一女子疑似教育孩子时称,不要羡慕别人家有车轱辘,要羡慕人家考上研究生大学生,打工的一辈子也挣不了18万。2月26日,娄烦县委宣传部表示,该女子为县国土局职工,已停职检查。

对此,有网友表示,这名女子其实也没说错啊,其实小编觉得,如果只是在家里教育孩子那确实没啥错,但是作为国土局的一名公职人员,说这样的话还发视频出来,歧视打工的,确实给大众造成了不好的印象,被处分也是应该的。

wxpzp 发表于 2019-2-28 10:54:32

媒体评“一辈子挣不了18万” 话虽糙可停职有点过


http://n.sinaimg.cn/translate/320/w659h461/20190227/ZaPf-htptaqf2314798.png▲视频截图
  近日,山西娄烦县一女子疑似在家庭聚会上教育孩子时称:不要羡慕别人家有车轱辘,要羡慕人家考上研究生大学生,打工的一辈子也挣不了18万。2月26日,娄烦县委宣传部表示,该女子为县国土局职工,传播不当言论,影响单位形象,已停职检查。
  真是政府部门不处理大家还不知道,一处理事儿反而闹更大了。所谓“不当言论”,原本只是在当地范围传播,因为对停职的处罚有争议,如今反倒引发了更大范围的讨论。
  很多网友有点看不懂了,在类似家庭聚会的场合,对自家孩子说些可能价值观不正确但并没违法乱纪的话,需要单位介入处罚吗?
  视频中的女子既不是对办事民众“用语不当”,也不是公开发表涉及工作的“雷人雷语”,更算不上“造谣传谣”,单位给出停职处罚的依据又是什么?
  如果当地政府部门不介入,网民对于当事女子的言论当然会有批评。毕竟摆出那一排高端手机,一来有“炫富”的嫌疑;二来,教育孩子歧视所谓“打工的”,未必有好的引导效果。这顶多是公职人员,私下场合说了些和工作无关的“蠢话”,谈不上影响单位形象。
http://n.sinaimg.cn/translate/246/w1251h595/20190227/LEsx-htptaqf2315092.png▲视频截图  毋庸讳言,有的官员干部因“雷言雷语”获咎不冤,法纪层面不乏这方面的规制措施。但这通常针对的是公职人员面向公众或社会的、暴露出刷特权和逞威风等官老爷做派的“雷语”。而涉事职员有失偏颇的说法,并不在此列。从网上的反馈看,多数人也是搞得清这种公私边界的。
  问题在于,当地国土局对职工私下言论,为何处理得如此积极干脆?
  这倒有可能是当下一些基层政府应对舆情的“新惯例”。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似乎不重要,引发了舆论关注就是大错,得赶紧“灭火”才行。在这种思路下,就有可能在两个极端间游走:对所谓的“小事”用力过猛,对“大事”应对失措。
  应对失措的最新案例,是很受关注的福州赵宇案。网民为赵宇忿忿不平,福州警方回应通报特别强调,“舆情发生后,各级部门都在积极地应对处置”。很多网友包括主流媒体都发出质疑,这种积极应对,重点是平息舆情,还是依法还赵宇一个公道?

  这两个案例,本质上都反映出个别地方在应对舆情时的一种误区——把舆情当成问题本身去处理,闹大了都是事,没人关注就不叫事。显然,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应对思维。这种不以是非、而以影响大小论处的追责方式,非但不能讨好舆论,还会进一步损伤相关部门的公信力。
  当然,我们也不敢断定停职的那位国土局职工一定就是无辜的。她在国土局是什么职位,一家人使用的手机价值就超过别人家的买车费用,这样的消费是否和她家庭收入相符?如果以此为线索查证到什么贪污腐败迹象,那停职完全是合理的。但如果仅仅只因为视频里的那番言论就处理,对其本人不公,也难以服众。
  对政府来说,积极回应舆论最好的方式,是尊重事实和法律,而不是根据舆情水温调整自己的执法力度。如果因公职人员无碍公共利益的偏颇言论,就随意对其处理,那未免过犹不及,也失去了应有的分寸。
  □于强(媒体人)

wxpzp 发表于 2019-2-28 11:00:06

6个人手机都是苹果,经济条件不一般哈

煤缘 发表于 2019-2-28 14:14:4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快评】女子发视频教育孩子“打工一辈子赚不了18万”被停职,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