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3-23 20:24:45

冯颖慧:最美芳华绽放世纪工程

来源:中工网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杜鑫)2月26日,冯颖慧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与她站在一起的,有“月宫一号”总设计师,有城市轨道车辆研发专家,有海洋地球物理科学家,有钢铁生产技术带头人……但此时此刻,她们摘得了同一个值得荣耀的桂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

  而作为站在台上唯一的基础设施设领域建设者,数年来的汗水终化为累累硕果,冯颖慧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冯颖慧,人如其名,聪颖智慧,她性格内敛,不善言辞,为人低调而含蓄。但如果说起港珠澳大桥岛上建筑设计工作,她却能如数家珍般畅谈许久。

  “对于多专业领域、超大跨度集成的外海城市综合体工程,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自然环境、使用功能、人文内涵,用最普通的材料、极简的元素、精湛的工艺,启发人们从另一角度对工程美学的重新审视。”这些平实语言透露出的简单、纯真的美学追求,来自冯颖慧的学识和艺术素养,也来自她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中的设计实践。

  2002年,冯颖慧从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专业毕业后入职到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四航院),先后参与、主持了南沙港一期、二期、三期码头和科伦坡港等多项重大工程设计,累积了丰富的设计和管理经验。在得知四航院将接手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岛上建筑设计,冯颖慧的心怦怦直跳,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一定不能错过!可她哪里知道,自从2014年4月进入珠海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中交联合体营地,当初说好只去现场待一个月时间,这一待就待了整整5年。五年间,她从一个女人成长为一个母亲;五年间,她和她的团队绘就南中国海上最美地标;她把最美的芳华奉献给了世界科技前沿工程,最柔弱的肩膀、五年的坚守、唯美的追求,嫩肩挑起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西人工岛岛上建筑项目经理及总建筑师的重任。

  参与设计“世纪工程”挑战一直都在

http://character.workercn.cn/html/files/2019-02/27/20190227100431550930379.jpg

  港珠澳大桥岛上建筑囊括了20多个不同专业的协同合作,40多个单体子项的设计,这都是冯颖慧和她的团队需要协调的。“两个人工岛如同两个小城市一般,在海中央,任何的基础设施都不像大陆上那样,可以接入市政管网,孤岛上是没有任何设施的。”两个岛的机电设施、市政设施和隧道排洪设施等,都是要统筹设计的事情。“所以说,这两个人工岛是极具复杂性与集成性的综合交通体设施。”

  冯颖慧认为,一开始大家都低估了这个工程的难度。毕竟过去如此高强度、长时间的驻地设计在四航院并不常见。介入到岛上建筑这个项目中来,整个团队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设计,高峰时整个团队有六七十人。冯颖慧的团队不仅要设计图纸,还要考虑工期、造价、工程风险、施工难度,甚至在现场还要帮助和协助施工人员规划场地。“没有地方放材料,你就必须了解这个地方,然后才能做。材料移来移去的,不像在城市,打个电话,把材料送过来就可以了。这个地方你要从船上运到岛边,还要设置临时堆放点,这就需要很精细的策划,先做哪块,再做哪块。”2015年11月,岛上建筑设计图纸完成,大家都觉得松了一口气。但是在第一次专家审查时,发现了很多技术难点,大家才真正意识到难度之大。冯颖慧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工程:对于这种海上建筑,如果按照常规的建筑设计去考虑会不会有风险呢?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专门委托了其他专家团队来对他们的图纸进行翻查,开了多场专题研讨会来讨论诸如隧道的防淹、外海的高风压、岛上设备的抽湿和耐腐蚀性等问题。

  “幸好有这个举措,更新了原来被忽略的内容。”冯颖慧想起,直到2016年11月份,第二次专家审查通过后,图纸出了三版,仅一版就3000多张,完全变更了当初的设计。

羊君 发表于 2019-3-23 20:25:35

  专家审查虽然通过,但施工的每个节点都非常赶,大家的压力还是一如既往那么大。因为岛上建筑是边设计边施工,所以他们在施工现场发现了什么情况,回来又要继续处理新的设计问题。冯颖慧清楚地记得,在营地的岁月,晚上基本都是在加班。

  岛上的建筑设计讲述着光阴的故事

  各个专业之间互相交叉合成之后又产生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作为设计人员,施工早就开始,却迟迟不能离开工地;施工结束了,他们却依旧处于非常忙碌的状态。

  “因为我们在岛上泡了很久了,了解很多精细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发挥设计的优势。后续为什么施工了那么久,设计还是那么忙的角色呢?就是因为在施工组织上面还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必须要我们做到像施工人员所具备的专业深度,才能把整个项目推动起来。”

http://character.workercn.cn/html/files/2019-02/27/20190227100447134564506.jpg

  冯颖慧出生于广东本地,从小深受岭南文化熏陶,熟悉港澳本土艺术风格,对包括骑楼在内的南粤建筑元素研究颇深,烂熟于心。她把这种中西文化合璧、现代与传统融汇的创作理念完好地体现于东、西人工岛的建筑造型上。今天,在碧海蓝天的衬映下,我们所看到的那刚劲、简明、隽秀、硬朗的白色建筑正是冯颖慧团队的扛鼎之作。她坦承,在回归建筑本源设计的探索中,林鸣总及四航院的前辈们给予了自己大量的教诲和帮助,透过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工程组织理解的逐渐深入,她简洁、实用的设计逐渐接近、最终完全与林鸣的思路合拍。

  只要你看过她亲手制作的工程设计美图和荡漾在她脸上的自信神情,你就能感受到她对现代工程美学探索所呈现的那种“沉鱼醉日梦熏熏,物我两忘”的陶醉与自豪。

  她一岁多的女儿以岛的名字命名

  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冯颖慧长期放弃家庭生活,连续多年没有休息年假。在完成设计图纸后,由于项目难点没有完全解决,在大龄头胎孕期的状态下,冯颖慧仍坚持在施工营地一线工作,产后38天随即投身项目继续推进工程。

  经过五年的营地奋战,团队最终圆满完成岛上建筑及附属设施超过40项设计单体子项及22个专业协同的庞大系统设计工程,绘就了“珠江口地标性建筑”的宏伟蓝图。

  在冯颖慧看来,为了这个工程,大家都克服了各种困难,自己就曾因压力大哭过好几次,期间大家都牺牲付出了很多。团队里有人年纪轻轻就患有心律不齐等心脑血管疾病,她本人也时常被肩周炎所困扰……但同时也锻炼和成就了一批设计者。现在回过头来看,她仍怀念当初一起和同事们加班加点熬夜画图的日子。而通过这个工程,冯颖慧也真正更深度地接触外海工程的方方面面的细节。也正是因为这个工程对她的影响之大,她一岁多的女儿就是以岛的名字瀛命名的,这个“港珠澳宝宝”是她岛上建筑设计历程的真实见证。

  2017年12月31日,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亮灯仪式的当天晚上,冯颖慧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冯颖慧说,当时她和同事们一起坐在船上看着灯光一点点亮起来时,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很欣慰顺利开通,人工岛远看仿如船艏,美极了。一刹那,成功的感觉太美好了。”

http://character.workercn.cn/html/files/2019-02/27/20190227100503614596321.jpg

  如今,东人工岛主体建筑已入选澳门邮票,而冯颖慧在继获得中国交建三大工程“建设功臣”、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之后,又斩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的殊荣。何为不负芳华,也许莫过于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最伟大的工程,无怨无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冯颖慧:最美芳华绽放世纪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