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4-3 19:33:55

张宁:科研创新路上不懈怠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3月11日,接到一皮革客户的需求后,张宁又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调试产品配方。

41岁的张宁是河南油田南阳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研发销售中心的特种蜡开发主任师。从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到特种蜡研发技术骨干,张宁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她研发的NYTS-01号调和蜡延长了皮革制品使用寿命,受到用户充分肯定;她研发的NYTS-203号蜡笔专用蜡,填补了公司在文具行业应用空白;她研发的NYTX-201型、NYTX-202型、NYTX -203型系列橡胶防护蜡,提高了轮胎及橡胶制品较高温段的防护,获得国内知名轮胎企业的质量检测,赢得市场信任。由于业绩突出,她去年获得河南油田突出贡献员工荣誉称号。

欲成大器,必先修“内功”。在很多人看来,从事科研工作是一件既枯燥又辛苦的事情,要经得起实验屡次失败的考验,张宁却“乐”在其中。2002年,大学毕业后,张宁被分配到了公司炼化研究所。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公司科研人员研发的90号微晶蜡、相变蓄能材料专用蜡先后填补了国内空白。张宁立志要沉下心来,扎根科研一线,向前辈们一样做出成绩。工作上需要什么,张宁就学什么。研究新产品,需要熟悉装置的工业生产条件,张宁做完实验,有空就去装置现场了解生产工艺,熟悉流程。她还虚心向师傅请教,学习观察师傅的研发实验过程,积极参与新产品开发课题研究。很快,张宁开始独立主持科研项目。

因为对研发工作的热爱,张宁有时工作忙得忘了时间。6年前,在研发韧性酰胺特种蜡产品时,由于该实验项目为多步合成反应,操作条件较多、影响因素复杂,一次实验全过程需要连续进行10多个小时。为了全程跟踪观测实验反应过程,张宁将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托付给邻居帮忙照看,自己待在实验室里,详细记录每一个变化,逐步调整试验参数,直到调配出用户满意的样品。

经过多年的“苦练内功”,张宁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根据客户提供的样品或技术指标,她可以快速判断公司现有的蜡原料及现有装置实现工业化生产是否可行,在设计实验时有明确的思路和目标,从而少走弯路,提高了新产品研发效率。

“没想到你们对市场反应这么快,没想到你们的科研配方调试这么快,没想到你们的产品投产这么快。”这是去年6月初,203型橡胶防护蜡客户首次使用产品后,高兴地向公司研发销售中心打来电话,一连用了三个“没想到”。

203型橡胶防护蜡是张宁去年应客户要求新研发的一种特种蜡。从去年5月8日接到客户订单,到第一次完成工业化生产和销售,公司仅用了23天。203型橡胶防护蜡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实现了月稳定供货。

没有经验可借鉴,用双手,用智慧。去年6月中旬,一家年产上亿支蜡笔的江苏客户,因为原使用的专用蜡在生产浇铸冷却过程中效果不佳,影响了蜡笔的脱模速度,想更换新的特种蜡供货商。了解情况后,张宁主动与客户联系,详细询问了该客户对所需专用蜡产品性能的描述以及蜡笔生产流程。由于该客户对蜡笔专用蜡要求的颜色、初始固化温度、完全固化温度、含油量等指标苛刻,可选择的原料蜡馏份窄,张宁结合蜡笔消费群体特点,精细筛选蜡原料组分,经过20多次实验分析验证,终于拿出了客户满意的产品配方。300克样品通过测试后,该客户提出希望再提供120公斤的样品可以在生产线上试用。

蜡笔专用蜡各项指标要求高,公司目前的中试装置还不能完全满足生产要求。为了尽快给客户提供试用产品,同时节约成本,张宁仔细思考后,决定在实验室里,利用不锈钢桶20公斤、20公斤的进行中试生产。顾不上室外天气炎热,室内蜡产品加热温度高等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张宁和同事汪恩阳配合,接替在烘箱里进行人工搅拌,仔细跟踪过程,连续5天完成了120公斤的中试产品生产。中试产品也顺利通过了客户的检测和试用。去年8月中旬,蜡笔专用蜡首次工业化生产成功并售罄。去年9月初,能化公司收到了客户关于蜡笔专用蜡工业化产品使用效果满意的反馈及后续合作意向。

“公司目前正处于扭亏脱困后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们更不能懈怠,应该专心致志,埋头苦干,研发出科技含量高和经济效益高的特种蜡新品,为公司多创造效益。”张宁说。

(河南油田 蒋永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宁:科研创新路上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