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4-3 19:35:16

肖江河:为油井解“愁”的女子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的稠油油藏大多埋深在500米以下,具有浅、薄、稠的特点,属于典型的难采稠油油藏。特超稠油油藏因原油粘度高,蒸汽吞吐易形成汽窜;且高周期吞吐后,蒸汽波及半径有限,种种矛盾,使稠油开发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担任稠油降粘工作的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工程所降粘组的技术人员们可谓是重任在肩。

2016年工程所负责人找到肖江河,让她担任降粘组组长,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面对领导的信任,她勇敢地立下军令状:“我保证能干好。”

为了实现诺言,肖江河把“四勤”发挥的淋漓尽致。她白天到现场学习,晚上自学《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和《油田化学》的理论知识。遇到难题,她或查阅资料,或请教专家,逐一攻克难题。

肖江河说:“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你若想做,总会找到方法。”

初到降粘项目组,就有一片“愁云”落在肖江河的心头。单独运用水溶性降粘工艺不能完全满足稠油开采需要。作为降粘组组长她埋首于办公室前,不停地翻阅资料,认真分析,仔细测算……经过许多个深夜研究,肖江河和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决定在浅层特超稠油油藏研究应用组合降粘工艺。

楼80319井属于特稠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光杆滞后情况,由于粘度高,原油携砂能力强,造成油井易出砂,生产效果差,日产油含水88%。肖江河与项目组成员对该井采取了组合降粘技术,措施采用后该井日产油量显著提升,实现浅层特超稠油油藏有效开发。

科技界流传一句话——“上天难、入地更难”。这是对采油工艺的真实写照。

在中深层特超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因井深问题,导致常规降粘措施效果差,实现提质增效需要寻求另一把“金钥匙”。

为了打开中深层特超稠油油藏的“大门”,肖江河和项目组的成员们经过不断调研、学习,在杨浅3区水平井率先试验应用二氧化碳强化采油技术,利用二氧化碳混合传质、溶解降粘、增能助排等机理,改善中深层特超稠油井开发效果。

“肖姐让我敬佩的不仅仅是她的技术,还有那股钻劲。”同事魏林平说,“很多个晚上,肖江河让婆婆带儿子,而自己在单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

蒸汽能耗大,生产效果差是横在稠油开发工作中的一道难题。

面对这个挑战,肖江河和项目组成员转换思路,变蒸汽吞吐为稠油冷采,研究应用化学冷采技术,探索稠油低成本开发方式。

杨31731井属于普通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效益差,油汽比较低。针对这一情况,肖江河与项目组对该井应用二氧化碳冷采技术,利用二氧化碳溶解降粘机理,降低原油粘度,实现普通稠油井冷采目的。措施后节约蒸汽费用23万元,油井增油126吨,操作成本下降了815元每吨,为稠油热采转变开发方式提供依据。

肖江河说:“最近学习了陈俊武院士的精神,印象最深的就是要将工艺、工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为生产解决实际问题。”实际上肖江河也是这么做的。

近年来,工程所老师傅陆续退休,技术人才短缺。新分的技术人员,实践经验差。肖江河又肩负起了带徒的任务。

“新型化学降黏剂削弱重质组分相互作用,打破因强壮原油分子间手拉手形成的胶质集团,同时让岩石由亲油变为亲水,最终达到降低稠油黏度、增强原油流动性的目的。”为了让枯燥的专业知识更易懂,肖江河经常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给徒弟讲解。

青年技术人员魏林平说:“肖姐讲的课,行动形象,直观清晰。我们很容易掌握。”

经过肖江河一对一的帮扶,魏林平已经能够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研究以及生产项目组织运行。2018年采油二厂实施热化学降粘技术150井次,油汽比0.22,增油17306吨。通过多种分类治理、对应配套的办法,有效的改善了稠油开发效果。

“这些数字的背后,有肖江河的一份功劳,她是我们所为油井解‘愁’的女汉子。有付出也有收获,肖江河今年荣获‘厂三八红旗手’、‘厂先进生产者’称号。”工程所负责人王若浩夸赞道。

(河南油田 施桂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肖江河:为油井解“愁”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