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燕:把事情做到最好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把工作当事业做,把事情做到最好。”一直以来都是邓丽燕秉持的信念。作为加油站站长,为了寻找新客户,开发新市场,拓销增量,她不怕苦不服输。真诚、热心的为人和细心、执着的态度为她赢得了一批批老客户,收获了一批批忠实“粉丝”。
近5年来,她先后获得集团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中国石化先进共产党员、广东石油优秀共产党员和三基工作先进个人、肇庆市优秀共产党员、肇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一定要做成事。”
油站不仅仅是提供油品的,更是提供服务的。要想做大销量,就需要站在顾客角度想问题,帮顾客解决问题。她在桂城加油站做站长时,每天经321国道的粤运大巴车有30台左右,因为油站地方小、油枪少,一般不会进站加油。为了将这些车引进站加油,增加柴油销量,她实践调查,多方征求意见,带领员工整顿和保持站容站貌,做好服务规范,并根据司机意见召开站务会落实了粤运车服务流程,为司机提供24小时加油、打小票和圈存服务。为避免客车加油排队等候,她想出加长油管的方法,申请将一支油枪换成20米的油管,大大提高了加油效率,顾客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粤运车的进站数每天保持20台左右,占走321国道的粤运车辆的65%。油站柴油月销量由原来的100吨做到180吨,柴油日销量也由1000升提到5000升。
在利星加油站任站长期间,为做大小额配送,她去某铝合金配件生产企业走访,该公司林总对她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我就在你站购油。我现在用的油比你们加油站便宜6毛钱,还可以记帐2个月,送货到位。凭什么我要到你站购油?”她向老师傅们请教机械保养知识,将油品质量好坏对机械的影响向林总解释,多次到他办公室宣传,并与他算使用不能保证质量油品对机器影响导致维修费用、保养费用等“隐形账”,但还是没有成功将他说服。
直到2个月后的一个凌晨2点,林总打来电话,说他工厂里的油罐渗油,出现大量漏油,需要及时处理,否则会造成工厂里不能正常生产,问能不能帮忙解决。听到情况后,邓丽燕马上联系公司申请配送车司机配合抽油,联系补油罐的师傅进行补罐,一晚上电话不断,她忙前忙后,当天8点前为补好的油罐及时供上油,最短时间内帮助林总的工厂恢复了生产,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
自那天以后,该公司至今在中石化购油,成为忠实客户,每年成品油消费200吨以上。
“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一定要会做事。”
会做事首先要会学习。不学习就会被淘汰,自己学会了才有底气,才能教会员工学。为提升个人素质和技能,进入中国石化后,邓丽燕自主报读了大专函授课程,利用休息时间钻研学习,成功取得了大学学历。她从零学起,逐步掌握油站日常操作的五项技能,并成功考取了高级工职称,自己能修油枪、发动机、加油机的小故障。
会做事还要会管理。有些工作既要说给员工听,也要做给员工看。她时常要求教导员工,顾客进站加油,就如同自己家做客一样对待,让顾客满意。她注重员工的成长,善于挖掘培养员工的特长,想方设法帮助员工学习进步。她推荐熟悉电工或机械原理的员工参加电工技能培训,让他负责油站设备维护工作;带领有一定口才或者性格外向的员工一起开拓客户,帮助他掌握客户开拓技巧;对数学和电脑较好的员工,教会他各类帐表的填报方式……如今,加油站每位员工都能熟悉五项技能。遇到如停电,油枪不出油等突发性的事件时,当班员工也能应付自如,不用等候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管理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公平就是付出了劳动,就会得到收获。她所管理的油站,所有计提都是能者多劳,没有不劳而获而言。所以员工都能主动开口营销,为自己为公司创造了不少的效益。公正就是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她不会因为喜欢某个员工,就多给予特别关顾。她上班有一个习惯,带小笔记本——笔记本记录当天所发生的事项,如果发现员工没有开口营销或其他服务不到位,除当场教育外,还在每月的站内例会上作为反面教材公开,让员工知道油站工作该怎么做,哪些不该做,形成一种固定有效积极的管理模式。每个月她会根据笔记本上的记录进行考核,所有计提都是自己评分,不存在徇私。公开就是不对员工藏着掖着。她会在油站例会上把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错与对进行公开讨论,该批评就批评,该奖励就奖励,而且立刻兑现,让所有员工心悦诚服。
“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一定要做好事。”
把油站当家来经营,一直以来是她坚持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她总是迎着朝阳来带着星星走。她知道员工在工作中避免不了委屈和压力,所以每个季度,都会组织员工去户外参观或聚餐等娱乐活动,积极带动员工打造具有油站特色的家文化,这样既加强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又使员工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了心情,锻炼了体力和毅力,从而激发整个团队的士气。
在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热心帮助别人,自愿参加广州一心公益扶贫基金活动,到封开县城关心贫困儿童,发动社会人士,捐助贫困儿童读书,圆其上学的梦想,共筹集2万8千元,解决了贫困儿童上学与生活费的燃眉之急。她所在油站的一名员工的父亲鼻咽癌复发,昏迷住院。该名员工家庭家徒四壁,无法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她积极联系该名员工的家人,借助各平台发动捐款,同时在油站组织员工献爱心。通过大家热心的筹集,成功筹集到资金5.5万元,缓解了员工燃眉之需,让员工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就是个‘驿站’,只是在这里驻足停留,加满油、购完物就重新出发。但对于我和我的兄弟姐妹来说,这里就是我们的舞台,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21年间,伴随着艰辛和汗水,邓丽燕用她坚韧有力的步伐在加油站这个大舞台上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广东石油 柯霜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