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生命
文\福建石油分公司何银基三十多年前在同在一座办公楼工作的部队机关老战友,在网络上组成一个战友群,开始时就十几个人,先入群的战友把和自己有联系的战友带进来,把虽未联系但知道线索的战友找进来,现在已发展到一百多人。
行走在命运里的脚步,把大家分割开来,岁月的风雨又把大家像沙子一样抛洒在茫茫人海的草丛里,在没有手机和网络的年代,许多人彼此之间都无法联系了。在进入晚景的时候,找到几十年前的老战友,在几乎每天都有久别重逢惊喜的同时,也不时传来这个战友、那个战友已经过世的不幸消息,不禁令人扼腕唏嘘。这些英年早逝的战友,有的在正进入人生的高潮时就戛然停止了生命的脚步,这不能不让人对生命有了感触。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每一个生命都在旅途上跋涉,茫茫旅途,悠悠岁月,生命来也匆忙,去也无声。当生命旅途终结的时候,留下的唯有亲友对他的记忆,时光依然不紧不慢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向前走着。每当某个战友已故去的消息传来,心里咯噔了一下,想起他往日的音容笑貌,想起他往日的待人处事,感念他的好处。在和平年代,在机关的工作岗位上,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日子是淡淡的,记忆也是淡淡的。
我想到了父亲,他一生都在极为坎坷、极为艰辛的旅途上跋涉,在眼前的道路展现出逐步平坦而宽敞的时候,他倒下了。在弥留之际,按照家乡的习俗,把他送到家族共用的祖厅。那是一个静悄悄的夜晚,他在昏迷中醒来后,看了一眼祖宗的牌位,看了一眼靠在墙边的几部尚未启用的棺材,向我作了最后的嘱托,然后静静地躺着,不一会头部轻轻地颤了一下,就悄无声息地走了。小时候总认为父亲是无所不能的,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一个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他死于贫困,死于生命能量的严重透支,他再也回不来了。他的逝去,给我造成难以平复的伤痛,但对这个世界激不起一点点的涟漪。
生命来来往往,而还在旅途中跋涉的人们,将来会怎么样?将来是无限开放的,持续开放的,谁也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唯一能预知的是,随着时钟嘀嗒嘀嗒地往前走,越来越多的生命走向尽头,无论你曾经是多么强大或是多么弱小,无论你曾经是多么辉煌或是多么黯淡,任何人都无法抗拒死亡对生命旅途的终结。现在的网络上充斥着许多养生和长寿的秘诀,有的说这样好,有的说那样好,莫衷一是。看了许许多多的秘诀,觉得对于尚存的生命,其实没有秘诀,唯有珍惜。“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这个药不仅是中药西药,也包括林林总总的秘诀。
许多人都想着生前如何显赫,身后如何留名,但这一切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唐代的诗人中今天很少提到罗隐,但“今朝有酒今朝醉”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句诗就来自罗隐的诗作:“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次次都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今天我们对“今朝有酒今朝醉”多有误解,把它作为得过且过的护身符。其实这是罗隐是用乐观豁达来化解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愤愤不平。罗隐一生穷愁潦倒,但“三千年后知谁在”,充分表现了罗隐的自信胆识,说明他并不是一个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罗隐是浙江人,一生跟福建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福建各地都有这位“乞丐命皇帝嘴”的各种传说,无论哪一个传说,都说只要罗隐说过的没有不灵验的。
小时候在夏夜纳凉的矮墙上,大人就津津乐道地说着他的故事。也许乡村口口相传的故事里没有罗隐的名字,但“乞丐命皇帝嘴”以其“重然诺”的文化特质,影响了乡村乃至整个福建文化的开发进程。一千多年过去了,许多和罗隐同时期的达官贵人都在历史的风云中烟消云散了,但罗隐还在。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那些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微不足道。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