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立:在工作中淡忘病痛 事业撑起顽强生命
闫仁勋摄
【阅读提示】
他45岁,与癌症抗争了17年,历经3次大手术。他把病痛化作默默奋斗的力量,负责大型营建项目30多个,无一出现质量问题,为国家节约开支数千万元,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他叫陈天立,武警指挥学院院务部营房处处长。
陈天立,1965年生于河南省罗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83年入伍,1984年考取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系。毕业不久,陈天立就参与了所在单位旧营房综合治理。那年,师里的营房改造成为全军示范。
在工作中淡忘病痛
“活多久,没人能够掌控;但怎么活,我有能力把握”
1993年,刚刚28岁的陈天立被医院确诊为肠癌中期。当时的陈天立迷茫过,写过13次遗书。在痛苦治疗中,陈天立想通了:“活多久,没人能够掌控;但怎么活,我有能力把握。”出院后,他不顾领导和战友的劝阻,执意重返岗位,成了营房科里一名“编外”的助理员。
1997年,他听说师党委决定改造营区附近的18亩坑洼地,便找到领导软磨硬泡,非要把这项任务揽下来。由于他精打细算,工程费用由预算的10万元减少到4万元。此后,他又负责了教导队变压器安装等项目,不仅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而且仅安装变压器一项就节约了10万元。陈天立的乐观、敬业和刻苦,让大家淡忘了他是个癌症患者。2004年,他走上了营房科科长的岗位。2006年,陈天立被评为全国绿化工作先进个人。
2007年5月,武警总部党委决定将武警指挥学院从天津市郊区迁至市区。新校址正好是陈天立原单位的下属营区,校址面积、周边社情、建设难点等等,陈天立了如指掌。2007年12月,陈天立被正式调入学院,参与到新校区的营建工作中。
在工作中寻找支撑
“把工作上升为一种信仰,这支撑着我热爱生命,走过艰难的人生”
在武警指挥学院新校区建设中,陈天立是图书馆、礼堂两大工程及水、电、暖、地热、绿化、道路等配套工程的负责人。他每天6点之前就赶到工地,7点半之前把整个建设工程检查一遍,8点准时参加基建办例会,通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浙江中成建工集团的陶刚良经理感叹:“我从没见过这样的甲方代表,工人早上进工地时,他就已经在那儿了。”
过度的劳累使癌又找到了进攻的机会。2009年5月上旬,陈天立腹部开始发胀、发疼。但他不愿去医院,他想坚持到新校区竣工。2009年5月23日,他晕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6月2日,陈天立被推上了手术台。6月19日,刚出院,他双手捂着腹部,一步一挪地又回到了泥泞不堪的工地上。学院领导劝他休息,陈天立说:“临时换人,一下子熟悉不了业务,怕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再说,在家里坐着,我觉得自己成了个废人,还不如让我去工作,精神有个寄托。”一周后,他不顾领导的百般劝阻,正式返回工作岗位。
曾有人问陈天立:是生命重要,还是工作重要?他回答:“鬼门关前都跑三趟了,我庆幸自己还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把工作上升为一种信仰,这支撑着我热爱生命,走过艰难的人生”。
在工作中升华生命
“我不求人们记住我什么,只求走了没有遗憾,让我的灵魂干干净净”
陈天立平时对施工单位的每一位员工都非常客气;但对工程质量,他却十分严苛。
一次,陈天立在检查礼堂基础钢筋绑扎情况时,发现出口地梁主筋有点儿不对劲,而且模板内杂物非常多。他立即拿来图纸对照,查出主筋弯起部分尺寸不对。他马上要求拆除模板,清理杂物,重新绑扎。
起初,对方认为他小题大做,不想返工。针对这一情况,他及时报请基建办批准,对该施工单位处以5万元罚款,责令该项目部立即整改。他说,工程质量无小事,一个小小的疏忽和失误,都有可能酿成大祸,施工人员尤其是负责者绝不能麻痹大意。
2008年7月,有家公司老板找到他,想让他提供工程招标“信息”,并豪爽地说:“只要我们公司能够顺利中标,按照点数给你回扣,绝不亏待你。”这位老板他过去曾经合作过,陈天立不顾老情面,郑重告诉他:“我们有规定,所有工程都全权委托天津市招标站负责招标。如果你们参加投标,我可以提供招标代理公司的电话和联系人,如果想投机取巧,没门儿。”
“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是陈天立的座右铭。作为一个负责基建工程的营房处处长,陈天立没介绍过一个工程队,没安排过一个亲友,学院也从未收到过一份有关他的告状信。
陈天立常说,说不定哪天我就不在人世了,我不求人们记住我什么,只求走了没有遗憾,让我的灵魂干干净净。
我不计较生命的长短,而在乎生命的质量。这是我善待生命的方式和途径。《人民日报》 牛人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