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4-12 18:50:51

她的24小时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凌晨6点不到,杨桂军就会出现在南京仙林农贸市场,这个时间点,来买菜的人很少,商贩们正忙着整理货品,准备上午的营业。

从农贸市场买完菜,匆匆回到家里,大约是6点30分,电饭锅里预约煮的稀粥快好了。公公、婆婆都是80出头的老人,爱吃些稀的、软的。杨桂军接着准备早餐,手脚十分麻利,因为7点钟还有重要任务。

家里的挂钟指向上午7点整。公公该起床了,杨桂军轻手轻脚的走到公公、婆婆居住的房间,敲敲门,婆婆打开了灯,屋里的光线从门缝里透了出来,就像消息灯一样。“可以推门进去了!”杨桂军心里想着,熟练地推门进屋。此时,婆婆已经从床上坐了起来,正在穿衣。“爸爸,您还好吧?”“嗯!还好!”公公此时也从睡梦中醒来,看来他今天的状态还不错。婆媳二人开始帮他穿衣服。接着是搀扶着上厕所,洗漱,一套程序下来,坐在餐桌前,已经是7点40几分了。

吃完早饭,稍作休息,杨桂军一边准备轮椅一边对婆婆说道:“妈,您今天就别和我们一起去做康复治疗了!”“好的,我在家里摘摘菜吧,这几天我冠心病有点犯了!”婆婆的回答显得有些无奈。

8点30分,杨桂军用轮椅推着公公准时到达仙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每天要在这里待3个小时。主要内容是针灸、康复训练。3个小时的时间对桂军来说,也许显得比较漫长,因为要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扶着公公上器械架,系上绑索,帮忙推、拉,松开绑索,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

中午饭还等着杨桂军回家做,婆婆身体好些的时候,可以把米饭提前做好。12点半到13点,在家的三人才能吃上午饭。

13点30分,两个老人开始午休。杨桂军原本可以同时小睡一会,但酷爱马拉松跑步的她,只要不下雨、下雪,都会到小区附近的小公园跑跑步。对她来说,仅靠往返家和农贸市场、医院走的那几步,远远不够。

15点,杨桂军回到家中,接上公公,再次来到那个小公园,开始1个小时左右的训练。来小公园散步、锻炼的人很多,时间一久,大家有点自来熟,他们见到杨桂军扶着公公走路,问道:“是你爸爸吗?”杨桂军点点头说:“是我爸爸!”一旁的公公微笑着说:“她是我儿媳妇!”众人听了,纷纷都说:“我还以为是您女儿呢!老爷子您福气真好!”

16点半,家中。杨桂军开始收拾家里的卫生,整理物品,然后准备晚餐。公公在婆婆的陪伴下开始看《扬子晚报》。

18点,晚餐时间到了,只有这顿饭是全家吃的相对不赶时间,公公、婆婆、儿媳之间,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聊聊家常。

19点,电视机打开,老两口开始看大约半小时的电视,《新闻联播》是必选节目。杨桂军又忙开了,因为老人20点要睡觉,睡前的洗漱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得提前准备好换洗衣物、洗脚水。

接着是洗衣服,和经常出差的丈夫、住校上学的女儿微信聊会天,通报一下老人的状况,了解一下丈夫工作、女儿学习的情况。

丈夫张坚的工作是汽车驾驶员,由于管道公司南京处实行了汽车驾驶派驻站队一月一调换的机制,再加上平时驻处基地出差,张坚一年有超过一半的时间不在家。女儿一年只有放假的3个月在家住。所以杨桂军的晚上休息时间通常是23点,只有当他们两人在家帮忙时,才能提前到22点。

2016年11月26日,南京处石埠桥站退养高级技师杨桂军的公公张春兴患脑梗塞入院抢救。经过杨桂军一复一日细心地照顾和陪伴,老人恢复的很好,精神意识基本如前,现在能够一次走200多米。为了更好地照顾好老人,同时支持丈夫张坚的工作,杨桂军与丈夫商量,由杨桂军从单位内部退养下来全职在家。800多个日日夜夜,杨桂军每天的“工作”、生活轨迹几乎都是一样的。

而这仅仅是常规状态下的,遇到特殊情况,这样的日常作息时间就要被打乱。好几次,公公夜里感觉不舒服,都被及时送到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杨桂军在医院一待就是一个晚上。去年,婆婆腰椎间盘滑脱,在床上躺了3个月。

每天当中,杨桂军还有三次、每次半小时的固定任务,分别穿插在上午的康复训练、午饭后、看《新闻联播》前,任务内容是让公公靠墙站立,自己用腿顶着他的膝盖让他保持站姿,要不是自己平时爱锻炼,估计这样的强度很难承受下来。

同事们都认为杨桂军作为高级技师,退养太可惜了。杨桂军淡淡地笑着说:“当年,我们孩子小的时候,是他们老夫妻二人帮着我们照顾,带孩子出去玩,做可口饭菜给她吃。现在老人身体不好了,我们做子女的,要回报老人!自己吃点苦没啥!孝敬老人不能等啊!”

第二天凌晨5点,杨桂军的手机闹铃开始振动,新的一天又开始啦!

(管道公司 罗大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她的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