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铁军炼成记
在山西兰花煤化工公司,活跃着一支充满阳刚气的男人队伍,他们浑身沾满油渍污渍,推着载满电焊机、乙炔瓶、氧气瓶等重型检修器具的工具车,辗转在各个检修现场。他们有时孤军作战,有时团队出征,不论严寒酷暑、风吹日晒,始终践行“服务生产,保障生产”的工作宗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奋战在急难险重的检修抢修第一线,彰显了军人的担当与本色。今天,笔者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机修车间,听他们讲述平凡人平凡事,感受他们火热胸腔中的激情脉动2004年,为帮助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解决退伍军人就业安置问题,刚刚投产的山西兰花煤化工公司吸收进20多名退伍军人。面对这群脱下军装、穿上工衣的热血汉子,公司将他们安排在化学专业相对较弱、工作任务却很繁重的机修车间从事设备检修工作。2007年,机修车间退伍军人占到总人数的90%以上,“吃苦忠诚担当,彰显军人本色”自然而然成为他们的团队精神。10多年来,机修车间秉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军人作风,在兄弟情、战友爱的团队文化感召与鞭策下,奋发有为、百炼成钢,成为公司赫赫有名的检修抢修铁军。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现在机修车间的退伍军人因分流转岗等因素没有那么多了,但忠诚履职、协同作战的军人精神已融入每名员工血脉,渗透在班组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机修车间以生动实践铸就班组文化的精神瑰宝。”当年的老兵、检修一班班长崔练兵说起机修车间的发展史神情激动,“检验机修车间战斗力的莫过于检修气化炉,每年都要打几次硬仗。”
煤化工公司的9台气化炉是由太原重工煤化工设备分公司制造的直径3.6米、总重48吨的碎煤熔渣气化炉,这是当前兰花集团乃至整个晋城地区煤化工企业体积最大的气化炉。这种气化炉产气速度快、产气量大、综合消耗低,唯一的缺憾就是检修抢修难度大,每次都需要全员上阵协同作战。
就在前不久他们刚刚完成一台气化炉抢修任务。4月25日,8#气化炉因故障停止运行。上午8时接到抢修命令,机修车间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车间主任徐胜昌召开安全会议,分析可能发生的故障点,强调抢修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安全员张浩第一时间到安全科办理各项安全作业票证。8时30分,13名员工正式进入检修现场。崔练兵带领3名焊工打前站,他们全副武装、手持焊枪,攀上位于7米高台的气化炉,将固定炉盘、炉底的法兰螺栓进行割除,分离下气道、水管、油管、夹套和炉底等部位。张风风负责安全监护,苏朝朝安装卷扬机及挂绳,其他人则用锤子敲掉锈蚀的螺丝。一切准备工作就位,由4名员工操作的4台卷扬机出场,将气化炉的炉底、炉盘、炉壁依次落地,大家迅速对其进行拖移、解体、维修、回装、恢复。抢修现场弧光闪耀,机器隆隆作响,整个过程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担任起重总指挥的刘里刚是一名有着十几年军龄的退役老兵,每次抢修气化炉,他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他说:“气化炉周围管道密集,移动范围间距小,而且4台卷扬机由4人员操作,操作的力度和速度都不一样,稍有不慎,就会碰坏旁边的设备,甚至失去平衡、造成翻盘。再加上生产现场机器轰鸣,有时会淹没指挥哨的声音。关键时刻我们靠眼神交流和长期合作形成的默契,确保操作安全无误。”
“检修抢修就像行军打仗,必须服从号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行动。”听到这里,负责操作卷扬机的苏朝朝忍不住插嘴,“机修车间之所以这么多年安全无事故,完全是大家服从指挥、精诚合作的缘故。”
“要听修气化炉的故事,必须说说我们的秘密武器。”刚在其他车间完成抢修任务的吊车司机张健得知笔者在了解抢修气化炉细节,顾不得洗脸,急匆匆地拉起笔者就去看他们的秘密武器“炮车”。只见机修车间门口摆放着一辆长4米、宽2米的长形板车,车身由8根直径为159毫米的废旧铁管拼搭成一个镂空的“H”型,四个车轮由直径325毫米的实心钢管铸成,看上去就像一辆没有车头的运输半挂拖车。
这不就是用一堆废旧铁疙瘩拼搭的架子,算什么秘密武器?看到笔者疑惑的眼神,张健解释道:“没进入战斗状态的炮车确实不起眼,可当总重达48吨的圆形炉盘、炉底和锥型炉壁一起叠放在炮车上,远远看上去宛如一辆重型装甲车,霸气十足。”
当笔者问及制作“炮车”的初衷,大家七嘴八舌。
“没有发明炮车前,我们分离、降落炉盘、炉底用的是最原始的铺设枕木、移动滚杠和手动葫芦的方法,肩扛人抬,费时费力不说,还不安全。”贺璐快人快语。
“近几年,随着复合肥产量的提高,9台气化炉满负荷生产,机修车间的人调离的调离、退休的退休,人员严重不足。怎样解决工作量大、人员不足问题,成为机修车间每个人的心病。”酷爱看军事节目的张健说,“一次在电视里看到坦克的履带,制作炮车的念头便在脑海里形成。”
“结合坦克的履带传输原理制作的炮车,既省了来回移动枕木的麻烦,还不会造成底面凹陷。”从事卷扬机作业的新兵王勇激动地说:“以前光将落地的炉底、炉盘等部件移到空地就得半天时间,现在只需10分就能搞定。铁军用铁车,给力!”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手动葫芦更换为卷扬机,用废旧钢板自制灰箱,2018年,这些小改小革就为公司节省成本158万元。
随徐盛昌主任走进会议室,办公桌摆放了一沓书签大小的“练兵卡”。这是机修车间开设微课堂的成果展示。每周五下午17时,由1名技术好、业务精的员工担任老师,针对近期检修抢修案例,讲心得、说经验,传授技能。
徐主任介绍,随着设备工艺的增多,机修人员只掌握单一性的操作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机修车间结合形势给员工提出新要求,既要把各自工种学精、学透,还要学习掌握其它工种技能。采取师徒结对、新老搭配的方式,将培训课堂延伸至检修现场,把岗位实践当成练兵场,以关键设备拆卸检修为契机点开展大讨论,鼓励员工大胆尝试不同工种,车工学开叉车,起重工学电焊,焊工学钳工,培养一专多能的优秀员工。张风风就是在这种学习机制下成长起来的“全能大拿”。他从事过焊工、会起重,去年又学习数控车床加工技术,现在是车、铣、刨、磨样样精通,对各种设备的性能了如指掌,被大家一致推选为班长。赵学红身兼数职,既是车间的工段长,又是电焊工,特殊情况下还要负责安全监护,常年透支体力的劳动让他患上腰椎病,但每次检修抢修他都冲在前面,2018年被煤化工公司评为“劳动模范”。
“岗位练兵不仅让车间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还涌现出一批技术能手。”谈起工友们的成长故事,张浩说:“就拿崔练兵来说吧,你别看他年纪轻,可每次检修技改他都是领导钦点的首席焊工。2018年他更是凭着过硬的技术, 不仅拿下晋城市职工技术比武(焊工组)三等奖,还被晋城市荣记为二等功。”
目前,机修车间有9人取得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资格证,6人考取了桥门式起重机操作证,有2名高级焊工,1名电焊技师。机修车间连续多年被煤化工公司授予安全先进集体、劳动竞赛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走进机修车间,笔者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床单被褥,排列整齐的各种修理工具,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摆放在车间东南角的一台洗衣机吸引了笔者的视线。
刘里刚紧随笔者的脚步道出事情原委。因为机修车间工作忙,加班加点是常事,大家就集资购买了一台洗衣机,不分你我谁有空谁洗,晒干后各自认领。后来,洗衣机坏了,谁家换下旧洗衣机就主动搬来。这台洗衣机就是崔练兵班长家的。
机修车间距离其他生产车间较远,为方便下班洗涮,他们又集资买来电热水器,用废弃管道制作简易淋浴。下班后,离家近的员工会主动让要回城的员工先洗。如果有人还在加班,大家会主动帮他们加满水。遇到检修任务紧的时候,不需要出现场的车工会提前帮大家加热加水。
机修车间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每年年底,几个班组长会自掏腰包,请班组成员聚餐。三班班长张风风说:“一年忙到头,把大家聚在一起喝酒、聊天、K歌,借着酒劲畅所欲言,不管争论得有多激烈,过后照样是兄弟。”
十年磨砺,终得百炼成钢。看着他们一张张生动朴实的面孔,笔者发自内心地为他们的精神点赞,情不自禁写下他们平凡而动人的班组故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