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蜻蜓趣事
文\镇海炼化邹元辉前几天,老师给儿子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配合课文,查阅一下科学家曾利用蜻蜓复眼功能研制出什么高科技产品。虽不知科学家利用“复眼”研制出了什么高科技产品,但我马上勾忆起儿时捉蜻蜓的那些趣事来。
儿时的我不是居住在乡间,可每到夏季,老屋外的空地常常会引来一群群在空中盘旋的蜻蜓。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蜻蜓脊背上平行伸展的两对透明而轻柔的翅膀,仿佛是架小型飞机,足吸引我们这帮生性好动的顽童眼球。
别看蜻蜓模样娇小,但它的飞行能力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飞行距离上,绝对是昆虫世界的佼佼者,加之其硕大的复眼,因此有着很强的“反捕”能力。只是当时我们不懂这些常识,只是一味高举着用竹竿、铁丝和破纱制作成了简易的网兜,从小巷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拼命追赶疾飞的蜻蜓。可往往人已筋疲力尽,一旁准备装蜻蜓的纸盒还是空空如也。
在我们这帮捉蜻蜓顽童中,数年长我七岁孪生表舅最有经验,收获也最丰。记得一次去他家玩耍,临别他叫住了我和弟弟,然后一头钻进蚊帐。不一会,只见他双手捏着两只蜻蜓钻出蚊帐,递到我们惊喜不已的兄弟手中。我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这对孪生舅舅白天也拉着蚊帐,估计这个神秘的蚊帐藏有着多少让我们痴迷、向往的“飞行玩具”。
在表舅的细心指点下,我和弟弟终于掌握了捕捉蜻蜓的要领,知道了蜻蜓的主食是小昆虫。下雨前,因空气湿度大,小昆虫翅翼潮湿没法高飞,所以小巷会引来一群群蜻蜓低飞觅食,这正是捕捉蜻蜓的最好良机,为此,常常在下雨前,我和弟弟俩人挥动着那顶白色网兜,乐此不疲地追逐着那一群群在低空捕食的蜻蜓。
当然我们还从表舅那里学会了另一种高效、简易的捕捉方法,即在已捕捉到的蜻蜓中挑只雌蜻蜓,用细纱轻绑在其头与大身连接处,手攥纱线另一头,让雌蜻蜓放飞在半空中。不用多久,就会有一只“求爱心切”的雄蜻蜓用生殖器紧紧钩住雌蜻蜓的生殖器上,这时我们尽可以放心地将雌蜻蜓拉至眼前,用手捉住雄蜻蜓的翅膀关进纸盒内,随后如法炮制捕捉更多的雄蜻蜓。
不久我和弟弟那张床也整天拉上了蚊帐,因为我们已没有再大的空间“挽留”这些“飞行玩具”,只能委屈它们与我们兄弟俩“同床同眠”了。
二十年后的夏季依旧是那样的炎热,几经搬迁的居所早已让我淡忘了儿时的小木屋。现在,我所居住的小区不但有着高大树木和成片的草坪,还有着一条人工挖掘的小河,似乎建设者很注重环境的保护工作。可在已过去的几个夏季中,我竟然在小区内没有见过一只蜻蜓。倒是那惹人厌恶的蚊子围绕着散步的人群,犹在耳边鼓噪“嗡嗡”声挥之不去。蜻蜓,你会来人类用自己的审美标准构筑的家园,与我们共处吗?
回 1楼(海边石油人) 的帖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