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的那些趣事儿
文\河南油田程小蔚春看桃红柳绿杏花开,夏听泉水叮咚百鸟欢,秋观枝头红叶野果鲜,冬迎瑞学飘飘赏松梅。说起爬山,就想起桐柏山上的四季美景。
桐柏山距离双河油区约45公里,一年四季风景各异,瀑布、山泉、奇石随处可见,山上植被丰富,盛产木瓜、板栗、茶叶、黄精、玉竹等瓜果药材,是油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那日立春,我们驱车来到桐柏山脚下,安顿好车辆,沿着小路,绕过农家、穿过竹林,步行约60分钟,便来到小太阳城。穿小太阳城石砌的城门,站在高岗上,放眼望去,满眼皆是嫩黄的绿,这里便是桐柏山上特有的野山茶了,野山茶高约30公分,春风时节,野山茶的颗颗新芽便亭亭玉立于树梢,小巧精致;穿过茶园,就是竹林的世界,这里的竹子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几道光影穿过竹叶照在地上,斑斑驳驳,偶尔会发现竹笋的嫩芽挺出地面,肥嫩短壮;竹林深处,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悠远细长,连绵不断;沿小路盘旋而上约50分钟,来到大太阳城,拨开几条野葡萄树围成的屏障,一排整齐的阶梯便出现在眼前。
拾级而下,就可听到山涧泉水叮咚和游客轻声细语之声,绕过古树和寺庙,一道银色瀑布呈现在眼前,这便是桐柏山水帘洞景区。
景区内溪水清冽,绿树成荫,一辆辆观光车来来往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看着熟悉的山水和如织的人群,想起学生时骑车到这里的那段往事。
那时,大家郊游最时髦的代步工具是家里的二八型自行车。选好时间,约上伙伴,带上打气筒,背上水和食物,提上双喇叭录音机,趁天还没亮,就浩浩荡荡出发了。
道路的漫长阻挡不了快乐的脚步,一路欢歌笑语,到达桐柏山山脚下已是十时左右,稍作休息后,就开始上山。通往水帘洞的路大部分是土路,道路坎坷,一路荆棘,遇到陡坡,大家就推着自行车上山。到水帘洞已经是中午时分,寻一块平坦的大石,摆上干粮和香槟酒,眼前水帘飘渺,崖边山花点点,这边食物刚摆上,那边就有调皮的伙伴往水中扔下一颗小石头,惹得水花四溅,于是,大家便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跳入水中,开始一场欢乐的水上大战。
山还是那座山,当再看到熟悉的风景,心中就多了一份回忆。站在清亮亮的小河边,眺望远山连绵起伏,绿树成荫的小路,快乐的火花就碰撞出深秋爬山的那件趣事。
深秋上山,满满的都是收获。行至半山腰,小路两边常见高大粗壮的板栗树,一串串裹着毛刺的野板栗挂在枝头,惹人喜爱,寻一截竹竿敲打树枝,板栗就纷纷落下,脱掉带刺的外壳,一对精致又小巧的板栗便见面了,新鲜的野板栗,色泽微黄,入口绵糯,唇齿留香;还有一种像小香蕉一样的野果,熟透后,会自动裂开,叫八月炸,果肉超甜,特别是黑黑的籽儿,甜腻腻,软绵绵;最惹人喜爱的便是山上的野葡萄了,野葡萄的藤常常缠绕在旁边的大树上,熟透的野葡萄呈紫红色,如手指甲盖般大小,籽大肉少,味道酸甜可口,也有人将野葡萄带到山下回家,酿成葡萄酒,成为餐桌上的佳酿。
如果赏花、戏水和品果是登山津津乐道的趣事,那么雪中登太白顶便是快乐中,最难忘的回忆了。
大雪降临后的第三天,油区内的积雪也渐渐融化。我们便相约登太白顶,当驱车来到山脚下,才发现这里依旧是冰雪的世界。
雪从山脚下一直覆盖到山上,视力所及之处皆是白茫茫一片。站在山腰上,漫山皆是光秃秃的枝条,偶尔有几片枯黄的树叶挂着枝头,挑着一小团白雪,一颤一颤;远处是成片的松树林,厚厚地积雪压在松枝上,雪挨着雪,枝连着枝,成了雪中的一道风景。
山安静极了,睡着了一般。
积雪覆盖了小路,登山异常艰辛。行程约50分钟后,同行的伙伴们有的依在旁边的大树上,喘着粗气;有的将手杖深深地扎在雪地里,半弯着身子,歪在上面;有的则依旧借助手边的细小的含苞的枝条,步步为营,艰难前行。越往山上走,积雪越厚,因为没有熟悉的路,领队的伙伴也迷路了,前行的速度逐渐减慢。因大体力不同,彼此便拉开了距离,只有其中的两个伙伴走在了最前面。
从那一刻起,大家都沿着他们雪中留下的脚印,一路前行。
14时30分,当我登上太白山顶的最高峰,瞭望远方试图寻找那条艰辛坎坷的小路,却发现早已淹没在皑皑白雪和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雪山就没有路,那他们是如何找到路的?急急寻找,在一颗高大挺拔的雪松前,发现两个走在最前面的伙伴,他们调侃着笑道:“雪地本来就没有路,我们也不识路,只是我们打开了定位和指南针,在西南北纬240度的引导下,登上太白顶的。”
登山,因为道路的不同,季节的不同,伙伴的不同,总能收获很多的意外和惊喜。漫漫登山路,即让我们体会到那份艰辛和不易后收获的喜悦,又锻炼了我们在困难面前坚持目标的决心和毅力,同时收获团队带来的温暖和力量,更让我们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宏伟和辽阔,也许这就是登山之乐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