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企必先强师
兴企必先强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最初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招聘的新员工背起行囊,告别故乡,带着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忐忑只身来到荒芜的工地,照亮他们踏入社会的第一盏明灯,引导他们扣好第一粒扣子的人,就是肩负着为我们年轻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这个人,就叫师傅。是年轻人踏入社会的第一任老师。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犹如一张白纸,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都很强。对于师傅的工作态度、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师傅在工作中对职业的敬畏、敬业和精业会直接影响到徒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师傅付出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会直接影响和温暖到涉世之初的徒弟那颗迷茫的心。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牢固,才能把楼房建得高耸入云。德艺双馨的师傅,才能给徒弟树立榜样,帮助徒弟在工作之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让徒弟走得更远,担负起开拓创新、传承技艺的重任。郎平最骄傲的事不一定是和队友共同拼搏的“八连冠”,朱婷的耀眼瞩目也许更让郎平骄傲。一个方向正确,充满正能量的团队才是有活力有战斗力的团队,才会让企业效益倍增,声名远扬。如果说父母是影响孩子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引路人,那么师傅就是影响这个孩子踏入社会后职业道德品质的引路人,也是引领他触摸企业文化,适应企业发展的桥梁。
师傅不好当。师傅技艺精湛不等于能把徒弟教授得技艺精湛。师傅的一手精湛技艺怎么才能在徒弟手里发挥作用,超越创新,直至传承下去,也是一门大大的学问。徒弟技艺学得好坏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徒弟要有悟性,另一方面师傅要有传授技巧。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在给学生传授学识中总结出来的。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相信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体验过想说而说不出来时,被老师一点即通的顿悟。这充分凸显了传授方法的重要性。当我们刚学电脑时,按照指法练键盘的人打字速度非常快,而固执己见地用一根食指慢慢点的人只是图当时方便,结果变成了“一指禅”。当“一指禅”意识到自己的失败再调过头来练指法时,却发现比刚开始练指法更困难。为什么?最开始练指法时只需克服一个困难,就是笨拙。而后来练指法的却要克服两个困难,笨拙和不良习惯。笨拙可以慢慢熟能生巧,而不良习惯却是生活中最不易改变的坏毛病。
一个新时代的师傅是与时俱进的,在思想观念上不仅要打破传统,而且要时时“升级更新”,应有放眼长远,成功不必在我的胸襟气魄。在学习技艺上既要接受新的创新方法,也要总结自己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铆窍”。对于传授技艺的对象更应该是无私的,他会倾其所能,而不是有所保留。他会以徒弟超越自己而骄傲,而不是“留一手‘铆窍’为自己保全一个‘铁饭碗’”。马云退休后,他会希望他的接班人干得更好,把阿里巴巴集团干成“百年老店”,这才是一个有大格局的人。但凡在某个人或某件事上倾注巨大感情,花费巨大心血的人,他只会希望这个人或这件事变得更好能够超越自己。只有突破传统的为了个人谋利的狭隘思想,才能谋求更好更大的发展。从大处说,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为了全球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从小处说,企业里每位师傅倾其所能地为徒弟传授技艺,和徒弟一起取长补短、切磋技艺,共同进步,才能为我们公司的创新、发展和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为公司做强做优做大从根本上注入养分。
一个孩子的性格养成,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新入职的年轻人是否能够敬业精业兴业,新时代的师傅也肩负着非常艰巨的重任。
所以说——兴企必先强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