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进70年】革命精神不忘,红色家风相传
题记:祖国七十周年华诞来临之际,全国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作为九零后的我,人生阅历尚浅,不曾经历过那波澜壮阔的年代,一时之间想不出从哪个角度来记录这史诗般的变迁。而当我看到央视采编的《守望家风》纪录片时,不禁想到:唯有我们家的红色家风才最能体现,这壮丽奋进的七十年为我们这个小家留下的时代痕迹。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可见相比起金银财宝、诗书气质而言,“道德”显得尤为可贵,那么能够传家的“道德”是什么呢?我认为“道德”就是家风家训,就是一个耳濡目染的家庭氛围,就是耳提面命、育人向善的长辈之言。而我家的家风家训,就像“显性基因”一样溶于我骨血,塑造了我的性格,在我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我的家庭可以算得上革命家庭。爷爷是个“老八路”跟随东北野战军从锦州一直打到海南岛,虽身居军后勤司副司长的职位,但感念家乡父老、恋土思乡,最终落叶归根带着一家老小从相对发达的海南岛历经波折回到了数千里之外的老家,爷爷回来以后发挥余热主动承担干休所管理事宜,却不幸因为交通事故因公逝世,而那是我尚未出生,所以未得见爷爷一面,这也成为了此生我的最大憾事。但是在爷爷的教育下,我的大爷、小叔光荣参军,使我们家族军人的光荣传统得到了传承,我和堂兄、堂妹更是从小热衷听父辈诉说爷爷的战斗故事,并幻想成为爷爷那样勇猛无畏的战士,以至于我小时候常常梦呓着那句响亮的口号:“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在我的心中,爷爷就像一座屹立在山巅的丰碑,虽只能远观、不曾亲近,却留下了红色的革命家风代代传承,教会我们什么是为国尽忠,什么是轻看功名利禄、重视骨肉乡情……
如果说爷爷的音容笑貌是我脑海中的构想,那么姥爷就是我身边真真切切的榜样。姥爷是淮海战役前夕参得军,是山东人民支前的参与者与见证者,陆陆续续参加大小战役无数,更是打出国门——横跨鸭绿江!因为我小时候父母工作繁重无暇照顾,所以我的童年满是与姥姥姥爷在一起的回忆。在我的记忆里,姥爷虽然自部队转业多年,后来退休在家,但身上还是留存着浓厚军人气息……
每天总是伴着鸡鸣而起整理内务打扫庭院,总是在伴着晨曦绕着村子跑上两圈,总是喜欢在高兴的时候耍上几套“野路子”,总是按时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总是抱着收音机依依呀呀的唱戏……他脾气倔强对待事物有着自己的坚持;他嫉恶如仇对于身边的不平事总会挺身而出;他心地善良对于村中的鳏寡孤独总是多帮一把、多拉一把;他铁汉柔情最喜欢与我们这些小孩子围坐讲多年的故事,然后拿出那个玻璃罐子分发薄荷糖……
姥爷是我从小的偶像,我最亲密的“战友”。他教育我最多得就是:“身为男子汉,要有军人作风,办事要雷厉风行,不可拖泥带水,做人要嫉恶如仇、是非分明。”姥爷虽已离去七年有余,但他的一言一行,我却铭记在心不敢忘却。
两位老人戎马半生,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洒在共和国的大好山河;两位老人虽已故去,却给后辈留下血与火淬炼过的精神——爱国爱党、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男儿本色。就像姥爷给我经常说的:我不只是为我自己而活,我是为了那些埋在异国他乡、倒在前进路上的战友而活,我要替他们看看我们党我们的国。
时光荏苒,岁月婆娑。祖国即将迎来七十华诞,面对着日新月异、国富民强的大好局面,我们更应该去怀念那些为共和国抛洒热血、奉献青春的奠基者,更应该去传承发扬他们所留下的革命精神、红色家风。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军人的后代,作为共和国的当代建设者,定当牢记祖辈的谆谆教诲,替他们守国门、强国魂,将老人的军人作风传承下去。
虽未着戎装,却心驻军魂,保证战火硝烟淬炼的革命风格不变色,将红色家风代代相传是我们每代人的责任与义务……
页:
[1]